三是从预制菜加工后流通温度来看广义和狭义 。 广义的预制菜包括常温流通和低温贮藏、流通到消费者手中的预制菜;如果只限定低温贮藏、流通则是狭义的预制菜 。 还以广东“盆菜”为例 , 它可以在加工后常温流通 , 也可以在加工后低温流通;广东早茶面点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亦然 。
【预制菜内涵的科学解读】综上 , 可以得出结论:预制菜是在厨房或工厂完成原材料切配、加热、调味等工序制成 , 以成品或半成品的形态呈现 , 在常温或低温条件下贮藏、流通到消费者的手中 , 经过简单加热或烹饪处理后即可食用的菜肴和面点 。
3.预制菜与酒楼(家庭)制作菜点的边界
人类以手工方式加工食品一直延续到近代和现代 , 酒楼和家庭加工“餐食” , 这种烹饪加工的食品我们定义为“手工食品” , 其特征是以艺术创造为主的隐性知识的运用(见右图) 。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餐食 , 除生物人的“吃”即“果腹” , 还有社会人的“养生、解馋、享乐甚至到艺术”的审美活动 。 人们在创造美食的同时 , 还构筑了饮食审美的心理结构 。 对于中国人而言 , 人们一日三餐的“餐食”是现做现食、以热食为主的 。 “适口者珍” , 这种餐食最符合人们的饮食审美习惯 。 酒店等餐饮企业制作的菜肴、面点 , 与家庭烹饪的“菜、饭”相同 , 都是人们饮食消费中最后阶段的食品 , 即终端食品 。 从饮食审美的角度 , 饮食审美主体对“餐食”这一客体享用中最能达到从生理到心理的满足 。
从食品的性状看 , 预制菜有别于食品 , 如饼干、糖果等面糖食品、速食食品、冷冻食品等 , 有些可以直接食用 , 但是由于加工手段和加工深度不同 , 与终端食品的距离也不同 , 不能作为国人一日三餐的食品 。 而预制菜是最接近终端食品的 , 它是“餐食”的“前部原料食品” 。 在加工中 , 根据人们的饮食审美习惯对其进行调味 , 符合人们对“一日三餐”的实质审美(营养卫生)和感觉审美(味美、触美、嗅美、色美、形美);食用时 , 通过简单加热或烹饪加工即可 , 饮食审美主体的需求较易得到满足 。 以上是预制菜的一大特色 , 也是预制菜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
4.预制菜与“成品菜”“半成品菜”的边界
随着社会的进步 , 饮食社会化提上了日程 , 以“外食”即在家庭以外就餐的费用和日常食用成品、半成品的比例两个指标来表征 。 人们能从繁重的制作餐食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 , 以学习、文化、娱乐等方式丰富个人生活 , 这也做为餐饮业发展的方向 。 在20世纪90年代对“我国餐饮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中 , 提出了“成品菜”“半成品菜”的概念 , 按照对象可以分为“为一些餐馆、饭庄、酒店、饭店等提供半成品或成品 , 减少技艺高超的烹饪师的简单劳动时间” , 用现在的语境来说即对预制菜的B端消费;“为普通家庭供应半成品或成品 , 使其略加热(如微波炉加热)或简单烹饪(如切配一些辅料 , 加热处理)即可食用” , 用现在的语境来说即对预制菜的C端消费 。 可见 , 当时的“成品菜”“半成品菜”就是当下的“预制菜” 。
5.预制菜与“工业食品”的边界
人类以手工方式加工食品一直延续到近代和现代 , 在近代(19世纪初)则出现了大工业生产方式与食物加工手段相结合 , 使原始的食品加工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 逐渐从烹饪加工中派生出一个新的产业——食品工业 。 这种由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的食品 , 我们称之为“工业食品” , 其特征是以科学创造为主的显性知识运用 。 这些操作都是在严格的生产工艺参数指导下 , 由机器完成的 , 和“手工食品”——餐食有着显著的差别 。
- 医生不会跟你说,这菜是“碱性食物”,通便排肠油,女性要多吃
- 白菜丰收困地头 没有销路犯了愁
- 白菜滞销 待援手
- 老口味蔬菜带您重温“小时候的味道”
- 一诺十年:“油菜院士”专著出版记
- 医院|莴笋是抗癌霸王菜,能杀死癌细胞,缓解化疗副作用?真相来了
- 厨房的2种调料,正在慢慢“挖空”骨骼,大夫:劝你做菜时少放
- 隔夜菜要这样留存,建议多学习下
- 入冬“风向标”青菜:价格便宜,味道越来越好
- 甲状腺|白菜变“害人菜”,已有人结节转癌,若不及时丢,甲状腺或烂如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