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于佳霖
通讯员刘玲
【乳山:因地制宜,谱写乡村振兴“变奏曲”】产业兴则乡村兴 。 近年来,乳山市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中,引导各村立足各自优势资源,找准产业定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将村域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走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 。
小山村养出致富“金蛋”
乳山市大孤山镇小孤山村北靠正阳山 。 近年来,村里充分发挥山地优势,将跑山鸡产业经营得红红火火,鸡蛋和成品鸡供不应求,村集体收入明显增加 。
11月8日一早,小孤山村村民宋淑娟来到位于正阳山的跑山鸡基地内,她提着放玉米碴的小桶,走到哪里,一群群母鸡纷纷围到哪里 。
去年春天,正阳山还是荒山一座 。 那时候,村里刚刚换届,新上任的村“两委”成员们都在琢磨着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 。 所谓靠山吃山,村“两委”将致富的目光看向了这座荒山,决定发展跑山鸡养殖 。
在政府的支持和农业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小孤山村由村干部带头出资,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跑山鸡养殖正式启动 。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如今基地共养殖了鸡1400多只,与当地的多家粮油企业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 。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建国给采访人员算了一笔账:每只鸡的成本价是十六七块钱,喂养三四个月后就能长到六七斤,那时候零卖就是二十块钱一斤,抛去饲料、人工等成本,平均每只鸡能带来30多元的纯收益 。
下一步,小孤山村还会继续在跑山鸡上做文章,充分利用好村里现有资源,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跑山鸡蛋变成村里的致富“金蛋” 。
“小蘑菇”撑起乡村“致富伞”
时下,走进乳山市南黄镇庄子园村的种植大棚,团团簇簇的平菇破棒而出,长势喜人 。 工人们正忙着对成熟的平菇进行采摘、装筐、装车,一派繁忙的景象 。
庄子园村村不大,全村一共四五十户人家,200多亩土地,除去人口地,能用来发展经济的土地非常少 。 综合考虑平菇近年来市场行情以及技术服务、场地等多方因素,庄子园村将发展的目标瞄准了平菇产业 。
在政府的帮助下,庄子园村对接了文登一家蘑菇研究院,选择了适合村里栽培的菌种,利用现有的两个闲置大棚发展起平菇产业 。
采访人员采访的时候,来自文登的平菇收购商邢金阳也来到村里 。 庄子园村的平菇吃起来又脆又鲜,还有嚼劲儿,回头客特别多,所以每天,他都要来拉走一百多斤的新鲜平菇 。
近年来,南黄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羊肚菌、平菇等食用菌产业,在原有菌类种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品种,推动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
下一步,南黄镇将依托成立的“缤纷南黄”共富党建联盟打造的产业平台,为各个村的支部领办合作社在产业的规划、品种的选择,包括产品的包装、销售和相关的技术指导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引导各村把产业做大做强,助力乡村振兴 。
红薯变身村民致富的“甜蜜薯”
眼下正值红薯收获季,在乳山市白沙滩镇徐家塂村的红薯种植基地里,种植户们正在田间刨薯、分拣,忙得不亦乐乎 。 田垄上,一堆堆刚挖出来的红薯个个圆润饱满,颜色鲜亮诱人,呈现一片丰收景象 。
近年来,徐家塂村依托在“烟薯25”种植、育苗等方面优势条件,打造了威海市最大的“烟薯25”原种地瓜苗育苗基地,建设16个占地1.2亩的育苗大棚 。
白沙滩镇各村统一从徐家塂村以最优价格购买“烟薯25”原种地瓜苗进行栽种,同时以共富党建联盟党委为引领,号召党员、村民代表等群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参与到“烟薯25”甜蜜薯的生产种植中 。 目前,全镇地瓜种植面积达到2000余亩,产值约1100万元 。
- 因地制宜 红土地种出“金土豆”
- 因地制宜红土地种出“金土豆”
- 奋力谱写美丽新宁夏“三农”新篇章
- 因地制宜引进特色产品 江西南城千亩茭白基地成为“淘金田”
- 康养/文旅/乡村振兴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产业最大价值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因地制宜 四川峨眉山高山蔬菜大丰收
- 强化法律实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 内黄县:“绿色动能”谱写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因地制宜发展种植 广东饶平5000亩莲藕喜获丰收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高粱迎丰收 因地制宜发展旱作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