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特殊的风俗习惯是贴对联

春节为什么要贴对联?对联,又名春联,门对、对子、春贴等,它的历史很悠久,要从汉代的桃符说起 。桃符是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上书祈福禳灾之词,插挂门侧以禁鬼 。挂桃符的风俗源于古人对桃木神力的迷信 。荆楚百姓春节要喝桃汤纳福 。用桃 木枝煮水洗澡消灾 。东汉王莽篡权后,因惧怕汉高祖神灵不饶,还派武士用桃汤洒高祖庙四壁,以图禁压 。桃木的神力源于一个传说的神话:在东海度塑山有一 棵大桃树,枝叶覆盖了 3000里 。东北一侧枝桠稍短,呈门户状,成了万鬼进出之 地,谓之鬼门 。在这个桃枝门边,站着能降百鬼的两个神,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倘有恶鬼经过,便捉了用苇绳缚住喂虎,以保百姓安宁 。根据这一传说,古人 在过年时就仿照神荼、郁垒,用桃叶扎制手拿苇绳的桃人,置于门侧,以驱魔佑安 。后因冬日找桃叶扎桃人有困难,就代之以在桃木板上刻画神荼和郁垒图像挂置门上 。后来又被简化成在桃木板上象征性地写上两神的名字和吉词 。
春节为什么要贴对联200?春节为什么要贴对联200字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 。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 。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 。
春联的习俗是什么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 。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 。贴春联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 。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 。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 。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 。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 。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驱鬼辟邪
春节为何贴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
朝鲜、越南的春联(2张)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
孝春联之绿春联有时过年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 。孝春联之黄春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
【中国春节特殊的风俗习惯是贴对联】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 。对了,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 。“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 。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 。“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 。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 。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到处是一片红红的春联 。风俗习惯喜庆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 。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图个吉利;有钱没地花!源于传统--后人们效于先人们的做法一直传承到现在的习惯,只是外在形势而并非有实质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