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是这种病,不要大意,就在你身边!

今天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 。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警惕卒中症状 , 尽早识别救治” 。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 , 成年人残疾的首位病因 。 据测算 , 2020年我国有脑卒中患者1780万 。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 ,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 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经济负担重的特点 。 脑卒中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 。
上海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本市户籍人口脑卒中报告发病率为578.84/10万 , 较2018年上升2.12% 。 其中最常见的脑梗死(非腔隙性)报告发病率296.95/10万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报告发病率67.97/10万 , 脑实质出血报告发病率42.40/10万 。
从发病特点看 , 男性(624.61/10万)高于女性(534.01/10万) , 患病风险随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 , 35岁以上人群增长明显 , 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上升幅度较大 。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治疗的关键 , 是急性期发病4.5小时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 。
据不完全统计 , 2020年上海发病4.5小时内到院的脑梗死患者仅为34.6% , 发病6小时内到院的脑梗死患者仅为40.2% , 发病4.5小时内到院的脑梗死患者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仅占36.8% , 虽超过国家平均水平(22.9%) , 仍亟待提高 。
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 。
通过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酒精摄入、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等 , 规范及时的救治等措施 , 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 。
关于脑卒中 , 下面这些要点需要关注——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 。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酒精摄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心理因素等 。
怎样预防脑卒中发生或复发?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 , 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 就可以有效的防治脑卒中 。
(一)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应注意以下7点
1、清淡饮食;
2、适度增强体育锻炼;
3、克服不良习惯 , 如戒烟酒、避免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
5、注意天气变化;
6、保持情绪稳定;
7、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 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
(二)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应重点注意以下5点
1、高血压患者 , 应注意控制高血压;
2、高血脂症患者 , 应注意控制血脂;
3、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4、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患者 , 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 。
5、有以上疾病的患者 , 应定期到医院复诊 。
怎样识别脑卒中?
脑卒中的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一侧肢体无力或不灵活、行走不稳、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 脑卒中可防可治 。 根据“中风120”“BE?FAST口诀”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简便有效 。
(一)“中风120”口诀 。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
(二)“BEFAST口诀” 。
“B”-Balance是指平衡 , 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 , 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 , 突发的视力变化 , 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 , 面部不对称 , 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 , 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 , 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