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刘毅
贝类是无脊椎动物中较贴近人类生活的类群 , 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 贝类为了保护柔软的身体和内脏 , 给自己盖了各式各样的“房子” , 人类也从中得到启发 , 运用贝类的生存智慧创造出样式各异的奇妙建筑 。
文章图片
从悉尼港口远眺 , 悉尼歌剧院就像一个张开的贝壳 , 栩栩如生
贝壳立外形
贝类给自己造“房子”可是一件辛苦活 , 耗时耗力 , 而且“房子”并非越大、越厚重就越好 , 而是在有限的材料和能量的前提下打造“薄壳结构” 。
其实生物界除了贝壳外 , 各种蛋壳、龟壳、人类的头盖骨等也都是类似的曲度均匀、质地轻巧、非常耐压的“薄壳结构” , 符合一定的力学原理 , 这种结构带给设计师和建筑师大量的设计灵感 。
扇贝可能是贝类里的“最佳建筑灵感输出者” 。 扇贝壳不厚但较坚固、大多呈拱形、具有一定的跨度和容积 。 这些特点被人类转化为“用料少、跨度大、空间广、坚固耐用”的设计理念并运用于建筑上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比如大名鼎鼎的世界文化遗产——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 , 偌大的音乐厅内部没有一根柱子 , 异常空旷 , 音响效果极佳 。 正是扇贝为设计师们带来了灵感 , 解决了大容量、大跨度、无内柱和剧场音效等问题 , 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 。
文章图片
大连贝壳博物馆
辽宁省大连市也有一个外形酷似贝壳的建筑——大连贝壳博物馆 。 除外形外 , 建筑物内部螺旋形楼梯也是腹足类螺旋形贝壳内部结构的映照 , 令人大开眼界 。 大型平缓的螺旋形楼梯在其他的大型博物馆里也有出现 , 比如著名的梵蒂冈博物馆 。
贝壳做建材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南海人以其蛎房砌墙 , 烧灰粉墙 。 ”这句话记录了贝壳作为建材的两种用途 , 其一是用牡蛎壳砌墙 , 其二是把牡蛎壳烧成灰后用于粉刷墙 。
文章图片
在福建省泉州市的蟳埔村保留着许多用牡蛎壳砌墙的建筑 , 当地人称它们为“蚵壳厝”(厝是房屋的意思) 。 据考证 , 蚵壳厝出现在明末清初 , 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 而建造蚵壳厝的牡蛎壳并非产自本地 。 蟳埔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港口 , 从泉州出发的商船 , 到达非洲东海岸卸货后 , 船员们会在返航前将散落在海边的牡蛎壳收集后装在船上压舱 , 返回泉州后便堆放在海边 。 为了解决海边海风咸湿、日晒强、腐蚀性大、建筑材料不足等问题 , 当地人捡拾牡蛎壳 , 搅拌海泥来砌墙 , 无意间创造了极具特色的贝饰古民居 。 墙体里的牡蛎壳中空 , 既耐腐蚀又透气 , 隔音效果好且冬暖夏凉 , 类似真空保温杯的原理 。 此外 , 蚵壳厝墙体十分坚固 , 素有“千年砖、万年蚵”的美誉 , 是海洋生物物尽其用的典范 。
文章图片
在水泥出现之前 , 石灰曾是古代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 在缺少石灰石资源的中国沿海地区 , 贝壳尤其是牡蛎壳煅烧是获取石灰的主要途径 , 被称为“蚵灰”或“蛎灰” 。 蛎灰具有很好的胶结性 , 早在唐代即被人们发现并运用 。 蛎灰作为建材之所以能经久不衰 , 是因为它有能让墙面平整不龟裂;冬暖夏凉 , 南风天墙面不结露;天然材料无异味;除臭、调湿、隔热、隔音等优点 。
- 身体这2“处”越深,说明你越可能会长寿!别不信,有一个也好
- 为什么一到半夜就会“自然醒”?最需要担心的是这2点,建议知晓
- 这5种主食,已被列入糖尿病人群的“少吃名单”,一文了解
- 疾病|身上2处“发痒”,可能不是过敏这么简单,或是甲状腺癌“造访”,早检查
- 要减肥哪种食品可以“吸脂”?没有!但有三种食物可以帮助你减肥
- 陪老伴住院时“多句嘴”,八旬爹爹竟捡回一条命
- 胃炎|得癌症也看运气?提醒:癌细胞喜欢你做这3件事,“中奖”概率高
- “全球最低价格”!孩子们用上便宜的“救命药”
- 这5种“大型犬”,大体格下藏了一颗“怂”心,堪称狗中怂包!
- 血压正常,但却经常“头晕”,是咋回事?提醒:4种因素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