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 一条“老太切除多器官3个月后去世”的消息引起了关注 , 登上了热搜榜 。
文章图片
在此事件中 , 一名77岁的女士在香港大学某地医院做了“胰腺癌手术” , 但术后“精神状态一天不如一天” 。 手术3个月后 , 女士在ICU病房里突然辞世 。 家人查看病历后发现 , 该女士“多个器官被切除掉 , 导致她进食和消化困难” 。
更为蹊跷的是 , 患者家人对媒体表示:“此前我母亲的各项检查 , 均未确诊为胰腺癌 , 也没有做过活检 。 "
这则冲上热搜的消息 , 暴露了吃瓜群众对肿瘤治疗的三个误区 。
误区一:癌症还没有病理确诊 , 就盲目进行治疗
媒体对该事件报道 , 给了大家这样一个印象:“多个器官被切除”所导致的进食和消化困难 , 是患者去世的直接原因 。
这个说法能否成立 , 关键要看患者是否真有“胰腺癌” 。
患者家人的表述中提到 , 患者到医院肝胆胰外科进行治疗的原因 , 是“体检时被发现胆管有轻度扩张” , 医生检查结果为:“胆总管扩张查因: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 并因此收治入院 。
患者家人还提到 , 患者“在全麻下医生做了ERCP术 , 该手术并无证据诊断胰腺恶性肿瘤 , 送检的脱落细胞病理报告也不支持恶性肿瘤 。 ”ERCP全称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 是一种协助诊断技术 , 主要是为了对相关器官进行观察 。 使用这个操作中获得的细胞来进行病理检查 , 是整个事件的关键 。
如果患者的病理报告不能确诊癌症 , 那么患者根本没有手术或者治疗的指征 , 根本就不应该进行手术 。
患者家人还说 , 按照该医院医生的要求 , 母亲被送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医院做了PET-CT检查 , 诊断意见为“结合增强扫描 , 考虑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 但是 , 这影像学的报告结果并不能用来确诊 , 只能作为参考 。
文章图片
患者家人表示 , 2018年8月25日 , 医生给了他们一份“知情同意书” , 上面注明的是“胰腺癌手术” 。 如果没有明确的病理结果 , “胰腺癌”就是误诊 。
按照患者家人对媒体的提供的信息 , 患者手术中切下的组织进行了术后病理检查 , 但结果并未显示显示恶性肿瘤证据 。 在媒体报道中 , 提到医院出具的一份“病理图文报告” , 表明2018年8月28日的送检组织有“胆囊 , 腹腔干周围淋巴结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 胰腺+脾脏+十二指肠+远端胃” , 诊断意见称前三项“未见恶性证据” , 最后一项“未见明显异常” 。
术前病理检测没有确诊癌症 , 术后组织切片也没有发现癌症 , 明确表明患者被误诊了 。
因为诊疗不规范 , 患者被误诊为“癌症” , 有的人没有接受治疗 , 发现“癌症”竟然神奇好了 , 其实就是一场乌龙 。
也因为诊疗不规范的误诊 , 有的人根本没有“癌症” , 却接受了治疗 , 这就是过度治疗 , 患者无端受到了不必要的伤害 。
9月19日 , 该事件所涉及的医院在官方公众号发布《关于肝胆胰外科张某华女士医疗事件的情况说明》 , 称“术前院方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知情同意 , 手术顺利完成 。 但术后三个月 , 即2018年11月 , 患者因严重且不明原因的肝衰竭入院后死亡 。 医院建议患者家属尸检明确原因 , 但患者家属拒绝 。 ”
目前并不清楚的是 , 患者是否有明确的手术指征?患者及家属是否知道这第三个误区?是否知道病理结果才是确诊癌症的金标准?医院是否充分与患者沟通 , 表明病理诊断结果的存在或者缺失?
- 补肾|常吃秋季“补肾果”,煮粥炖汤加几粒,强壮筋骨、健脾胃
- 后遗症|甲状腺结节“盯上”中年人:40岁后出现“1痒1麻”,结节可能在接近
- “一人一校,理解生命” | 前门小学站——给生命以长度,给岁月以活力
- 保温杯变成“夺命杯”?医生提醒:不想肝“烂如渔网”,趁早扔掉
- 正确看待益生菌的“赫氏消亡反应”,切勿被不专业的商家“忽悠”了
- 心绞痛有哪些症状?为了心脏健康,这3个“标识”尽早知道
- 客户角色互换,终是信任取“金丹”
- “新环境、新目标,开启病区发展新征程” —— 肛肠科二区、周围血管科二区喜迁新病区
- 号称“脂肪克星”,你了解它吗?
- 创新药“猴贵”迎剧终,FDA不再强制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