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福将”驰骋战场59年,为何从未负伤?看看他怎么对士兵的

引言
王翰曾经在《凉州词》中写下了:“醉卧沙场君莫笑 , 古来征战几人回?”表达了战场上的生死不定 。 对于每一个征战沙场的人来说 , 负伤、残疾乃至捐躯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 正所谓“将军百战死” , 也因此有很多人将战场上得来的伤疤视为勋章 。 然而清朝早期有一个将军却颇为神奇 , 他征战沙场多年 , 战功赫赫却从未负伤 , 这个奇迹是如何缔造的呢?
01
说起清朝的战争 , 人们印象深刻的大多是清朝晚期的侵略战争 , 毕竟那些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太过痛苦的记忆 。 其实在清朝早期 , 即便是康乾盛世时期都依旧有很多的对外战争 , 如康熙时期将朝鲜收为附属国的“丙子之役”和驱除沙俄的“雅克萨之战” , 乾隆时期对金川大小土司的战争、对准噶尔的战争等等 , 也是因此当时涌现出了施琅、兆惠、富恒等一批名将 。
清朝“福将”驰骋战场59年,为何从未负伤?看看他怎么对士兵的
文章图片
这些名垂青史的将领大多是满族人 , 这自然是与清朝统治者自身为满族有关 。 清朝虽然自康熙帝开始就重视满汉关系 , 还为汉人学者专门开了“博学鸿儒科” , 但实际上地位总是有一些差别的 , 武将尤其如此 。 出身满洲贵族的人不仅可以轻易凭借荫庇获得一定的军衔 , 还有着成为禁卫军的特权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汉人想要从习武一途中脱颖而出变得殊为不易 , 但杨遇春就是清时期极少数的汉人名将之一 。
清朝“福将”驰骋战场59年,为何从未负伤?看看他怎么对士兵的
文章图片
杨遇春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 , 少时家道中落 , 被迫转而习武 。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 , 时年19岁的他中了武举 , 自此走入仕途 。 一年后乾隆大胆启用他作为督标 , 此后他跟随乾隆十分倚重的名将福康安镇压了甘肃田无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以及湖南、贵州一代的苗民起义 , 受到了福康安的赏识 , 一路平步青云被提拔为正六品千总 。
清朝“福将”驰骋战场59年,为何从未负伤?看看他怎么对士兵的
文章图片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杨遇春随福康安镇压古州苗民起义 , 因战功卓著升任正四品武将 , 并被乾隆钦赐“劲勇巴图鲁”称号 。 福康安去世后 , 杨遇春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 在嘉庆年间多次率军镇压各地起义 , 在平定白莲教、天理教等起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 受到嘉庆帝嘉奖 , 受封世职 。 除此之外 , 他还曾有过参赞大臣的身份 , 并被封为二等男爵 。
02
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他率军平定天理教叛乱时 , 曾有过以八十亲兵对战敌方千人的战绩 , 在成功突围后因少了两名亲兵 , 又硬是冲回去抢回了两人尸首 。 班师回朝后获得嘉庆帝亲赐黄马褂 。 尤其难得的是 , 他还曾两次获得爵位 , 并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获得道光皇帝亲赐的双眼花翎 , 成为清时期炙手可热的人物 。 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 , 65岁的杨遇春出任陕甘总督 , 这种封疆大吏此前很少由汉人担任 , 可见他军功之卓著 。
清朝“福将”驰骋战场59年,为何从未负伤?看看他怎么对士兵的
文章图片
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至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间 , 杨遇春平定了清朝中期最大的叛乱——张格尔叛乱 , 其画卷被道光帝收入紫光阁之中 , 这对于将领来说乃是无上荣耀 。 作为一名智勇双全的武将 , 杨遇春并非“运筹帷幄之中 , 决胜千里之外”之辈 , 正相反 , 他在战场上多次身先士卒 。 有意思的是他驰骋沙场59年 , 却从未负过伤 , 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对此专家也表示:看看他怎么对士兵的 , 也看看他的士兵干了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