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下活科技一盘棋 打造“特”“优”新动力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山西:下活科技一盘棋 打造“特”“优”新动力
文章图片
山西省委书记林武为15名体系首席专家颁发聘书并合影 , 副省长贺天才(左一)主持仪式 。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 ,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山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3% , 提高到2021年突破61% , 增长了8个百分点 , 科技成为山西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 。
这十年 ,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十年来 , 以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科研专家为主的全省农业科技人员坚持“四个面向” , 重点围绕生物育种、耕地质量提升、有机旱作、功能农业等前沿领域 , 加强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及其源头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攻关 , 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 全省获得各类科技成果5722项 , 有331项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励 , 其中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7项 , 省部级一等奖34项、二等奖119项、三等奖106项 。 在基础性前沿性研究领域 , 杂粮分子育种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 成功培育C4模式植物“xiaomi” , 入选2020年中国农业科研32个亮点之一 。 在动植物育种方面 , 817个新品种通过审(认)定 , 国家审(鉴)定品种85个 。 “晋汾白猪”2014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 2015年、2016年连续入选国家主导品种;“杜晋”商品猪杂种优势高 , 生长速度媲美“杜长大” , 是目前我国生猪种业国产化代表性“华系”猪种之一 。 “瑞普909”玉米新品种在省内外推广面积超过1500万亩 。 在标志性科研成果方面 , 枣育种技术创新及系列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旱作农业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北方旱地农田抗旱适水种植技术及应用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肉羊健康高效养殖全营养草料复合颗粒饲料示范与推广等6项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
这十年 , 藏粮于技落实有力
科技支撑粮食产能大幅提升 。 2021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 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 。 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 ,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012年的50.3%提升到2022年的74.7% , 提高了24.3个百分点 。 山西省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260亿斤以上;粮食单产516斤/亩提高到604斤/亩 。 肉、蛋、奶产量分由2012年的85.2万吨、74.7万吨、80万吨提升到2021年的134.4万吨、112.3万吨、135.1万吨 , 增长率分别达到57.7%、50.3%、68.9% 。 特别是去年以来 , 面对50年最强秋汛 , 科技壮苗保障夏粮喜获丰收 。 有机旱作发展成效显著 。 渗水地膜穴播、小麦探墒沟播等旱作技术广泛推广 , 高效用水成效明显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提高到0.55 , 粮食水分生产率提高10% , 有效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 。 精准变量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 构建起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体系 。 农业绿色发展成色更足 。 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等农业绿色行动 , 加速应用绿色种养方式 , 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7%以上 ,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 , 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 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
这十年 , 平台建设快速发展
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建设成型成势 。 晋中市太谷区是全国唯一一个既是国家农高区、又是国家农业科创中心的市县 , 近几年来 , 承接18个国家级试点任务 , 建设42个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建成8个院士工作站和全球最大的藜麦基因库 。 入驻高新技术企业42家 , 连续举办四届中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 , 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科创中心)人才、技术、成果等资源要素深度融合 , 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 。 在科创龙头带动下 , 全省新增农业农村部黄土高原功能农业研发中心、盐碱土改良与利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等58个部级科研平台 , 区域经济增长极作用日益凸显 。 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全面推进 。 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与太谷区、临猗县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 在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机制、开展科技短板攻关、建设展示基地、建立智慧农业试验区、搭建技术服务平台、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宜居乡村、培养科技创业人才等8个方面积极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