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调查:82.0%受访者会对疫情造谣者积极举报


疫情|调查:82.0%受访者会对疫情造谣者积极举报
文章图片

如今 , 浏览最新的疫情信息已经成为很多人每天必做的事情 。 但同时 , 一些谣言也层出不穷 , 扰乱着抗击疫情的秩序 。 近日 ,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 , 对2034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 , 对于疫情信息获取途径 , 受访者首推新闻客户端及权威官方网站 。 受访者最关注疫情的发展情况(82.9%)和防控知识(81.5%) 。 82.0%受访者会对疫情造谣者积极举报 。
疫情信息获取途径 受访者首推新闻客户端及权威官方网站
对于获取疫情信息的途径 , 调查中 , 受访者首推新闻客户端及权威官方网站(72.4%) , 其次是看电视新闻(72.1%) 。
接下来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58.3%) , 社区或村委会通知和公告(51.7%) , 医院公示 , 医生告知(43.1%) , 专家讲解视频(41.2%) , 通过他人得知(19.6%) 。
对于新媒体、传统媒体、社交平台 , 四川达州市民谢小韫平时都会关注 , 但她觉得 , 新媒体和社交平台有时会出错 , 她更喜欢权威媒体和公众号 , 喜欢单纯的数字和不带感情的新闻稿 。 不过她觉得 , 如今的网络氛围好多了 , 大部分营销号都不敢像之前那样大放厥词了 。
广州00后何家豪一般通过社交平台的权威发布 , 来关注疫情信息 。 特别是实时更新的感染人数等信息 , 他只会相信官方认证的渠道 。
受访者最关注的疫情信息是疫情的发展情况(82.9%)和防控知识(81.5%) 。 65.7%的受访者关注疫苗的接种情况 , 61.8%的受访者关注政府的防疫举措 。
天津某高校辅导员梁晶晶最近一直在关注教育部门发布的学生返校等方面的信息 , 还有每次疫情发生的区域 , “我会特别关注是否有我学生的所在地”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王旭龙比较关注每天病例的变化 , 手机每天都会推送 , 可以很方便地查看 。 同时他也关心疫苗接种情况 , “身边12岁以上的人都接种了疫苗” 。
河南省周口市19岁的本科生李子豪关心的信息主要是全国的病例数目、省内的中高风险地区 , 还有身边具体的防疫措施 。 这些都有官方的发布渠道 , 获取并不困难 。
82.0%受访者会对疫情造谣者积极举报
对于自媒体上关于疫情的信息 , 73.5%的受访者会多方印证 , 独立判断思考 。 82.0%的受访者表示不信谣、不传谣 , 会对造谣者积极举报 。
面对不明来源的疫情相关信息 , 谢小韫的应对很直接:不明来源一律按假消息处理 。 “判断和甄别也很简单 。 没有新闻六要素 , 假消息!有的话就上网搜索 , 没有详细相关报道 , 假消息!单一个视频没头没尾的 , 大部分都是往年过期新闻 , 或者张冠李戴 。 可以利用视频里的建筑、人物、街道进行搜索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尽信公众号不如无脑” 。
李子豪一般是通过权威发布和传统媒体获取疫情相关信息 。 对于不明来源的信息 , 他会抱着怀疑的态度 , 与权威的新闻信息进行比对 , 这样很容易就可以鉴别出来 。 在微信中遇到谣言 , 他会告知身边朋友不要相信 , 更不要转发 。
面对不明来源的信息 , 何家豪说 , 如果消息是发生在身边 , 可以出门实际感受、判断 。 如果是在距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 则看当地是否有官方发布 , 或者看新闻报道 。
“只要没有官方渠道发声 , 对于信息我都持保留意见 , 不会轻易转发、扩散 。 ”梁晶晶说 。
对于一些谣言的扩散 , 谢小韫认为 , 还是要加大科普力度 。 科普工作非常辛苦 , 而且不被理解 。 有些人不接受新科学、新思想 , 宁愿听一些营销号忽悠 , 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辨别什么是真、什么是伪 。 如何把看起来高深的知识浅显易懂地表达出来 , 让人理解、接受 , 是每个科普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 , 科普工作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