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局艰难,步履阑珊——“中国科幻”在民国未成正果,但影响深远

2019年初 , 一部名为《流浪地球》的硬核科幻电影红遍了大江南北 , 在春节档期异军突起 。 该片在上映前不被各方看好的情况下 , 一举拿下内地影史票房第二的惊人成绩 。
人们兴奋地形容当年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 在世界舞台上 , 我们终于拥有了东方独特视角下的科幻故事 。
聚光灯照射之下 , 《流浪地球》背后所代表的文学门类——科幻小说 , 也随之被人们重新审视 。 而当人们试图追溯中国科幻小说历史时 , 会惊讶地发现 , 带有鲜明东方视角的科幻小说 , 早在一个世纪前的清末民初 , 便已悄然萌芽 。
时局艰难,步履阑珊——“中国科幻”在民国未成正果,但影响深远
文章图片
中国科幻梦之起源——维新、变革与未来
公历1902年 , 也是大清光绪二十八年 , 圆明园废墟上的浓烟仍在皇帝心头萦绕 , 《辛丑条约》带来的沉重赔款死死扼住了帝国的咽喉 。 古老的清王朝正日渐腐朽没落 , 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 , 内有朝堂上下暗流涌动 , 神州大地正处在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 。
时局如此 , 年轻一代凡是有识之士 , 皆在思考救亡图存之道 。 而作为维新运动的领军人物梁启超 , 即是其中最为尽心竭力的一员 。
1898年 , 戊戌变法失败 , 梁启超不得不东渡日本避难 。 在逃亡途中 , 他偶然接触到日本作者柴四郎所作幻想小说《佳人奇遇》 , 大为欣赏 , 颇有高山流水之感 。
全书描绘了一名虚构的日本留学生在西方的游历经历 , 书中通过打乱的时间顺序 , 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 , 细致描绘了远至北美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 近至日本的守旧与革新、门户开放、甲午战争的宏大历史 , 融入了柴四郎本人对故国沦丧、志士兴国、世界巨变的感慨 。
时局艰难,步履阑珊——“中国科幻”在民国未成正果,但影响深远
文章图片
这些情绪在梁启超看来颇为感同身受 , 同时书中对旧制变革的理念于中国的国情而言也有诸多相通之处 , 因而在流亡途中 , 梁启超便迫不及待地筹备起了针对此书的翻译事宜 。 与此同时 , 书中以幻想的形式对历史事件进行串联的笔法 , 也对他产生了启发 。
1902年 , 在《佳人奇遇》的全本翻译完毕的基础上 , 梁启超开始在《新小说》报刊上刊载名为《新中国未来记》的长文 。 与《佳人奇遇》串联历史的幻想不同 , 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描绘的是理想中的未来 , 大胆畅想了维新变法成功五十年后的世界 。
在书中的时空里 , 清政府于1912年进行了变革 , 全国举行了盛大的“维新五十年大祝典” 。 以这一年为开端 , 通过倒叙的形式 , 讲述过去几十年间中国是如何通过维新运动实现救亡图存的 。
遗憾的是 , 梁启超并未能完成这篇小说 。 作为改良派的支持者 , 他意识到自己无法勾勒出中国通过变法运动而富强未来 , 古老的帝国显然无法通过简单的缝缝补补实现崛起 。 有趣的是 , 1912年 , 武昌起义的炮声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 , 倒是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书中的预言 。 只不过随后的时代巨变、沧海桑田 , 便也不是他能够预料得到的了 。
时局艰难,步履阑珊——“中国科幻”在民国未成正果,但影响深远
文章图片
群星闪耀时
在当时看来 , 《新中国未来记》没能完美预言未来 , 甚至大相径庭 , 似乎是一本失败的作品 。 可实际上 , 它历史意义要在很多年后才能得以完全显现 。
此书将未来作为“已发生的事实”进行叙述 , 对半个世纪后的生活进行了畅想 , 已然符合科幻的要求 。 全书在手法上与同时代的古典小说产生了鲜明对比 , 更是开创了一个时代的风气 , 被随后的小说家广为模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