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都有哪些 春节年俗活动


春节习俗有哪些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其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烧炮竹、烧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拜祭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 。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拜祭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 。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春节习俗有:舞狮、飘色、耍龙、游神、押舟、年例、逛庙会、逛花街、烧烟花,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祭祀神灵、拜祭祖先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盛大的祭祝祈年活动 。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表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
春节有哪些习俗俗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放鞭炮、放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拜祭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 。
1.春节习俗贴春联
按照古代历法的规定,腊月三十这一天被称为“大年” 。在过大年这一天早上起来,需要贴门神和贴春联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俗象征,在过春节的时候贴春联是一个非常隆重的项目 。
所谓“春联”就是用红色纸张为底,然后在红色纸张上面写下美好的祝福词语 。其实,这也是文化与春节的一种有机融合 。当人们将红彤彤的春联,贴在自己家大门两侧之时,也就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时候,这其实就意味着春节的序幕被正式拉开 。
贴春联在古代又可以被称为“贴年红”,除了包括门两侧的春联之链漏外,还包括大门上的红色“福”字 。无论贴春联还是贴“福”字,其实都是为了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有的地方还要贴上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位“门神”,认为可以让一家人驱邪避灾 。
2.放爆竹
除夕夜放爆竹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虽然现在为了环境保护,很多地方已经基本上禁止了这个习俗,但在一些偏远地区还依然保留了这个习俗 。相传在除夕夜子时,放爆竹是为了驱赶“年”兽 。
在这个“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关键时刻,当爆竹声响彻中华大地,不仅可以吓跑“年”兽,还寓意新的一年会更加兴旺、繁盛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地方,在除夕子时要点一堆“旺火”,就是希望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一家人事事顺利、吉祥如意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而新的一年已经来到 。过了春节之后就是春分时节,老百姓要开始准备春耕事宜,所有的事情都在向着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 。除夕夜放爆竹的习俗其实主要的作用就是,古代人为了赶走晦气,期盼新年之后有好运气 。
除夕夜除了要放爆竹、祭祖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就是“守岁”,又称为守岁火或照岁等 。在除夕当晚要点亮家里所有的烛火,而且一整晚家里都要灯火通明 。而这种习俗有可以被称为“照虚耗” 。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家中添财进宝 。
3.除夕守岁与压岁钱
在我国有很多地区大年夜“守岁”,其实就是全家人无论长幼,过年当晚都不睡觉 。而且一定要等到初一八点钟之后才能睡觉 。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 。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只有在除夕“守岁”才能健康长大 。
很多地区会在吃年夜饭之前给晚辈“压岁钱”,年纪比较小的孩子需要跪拜长辈,并且给长辈磕头才能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压岁钱” 。所谓的“压岁钱”可以起到“压住邪祟”的作用,是长棚和烂辈对晚辈的一种呵护与祝福 。
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祟 。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
3.除夕年夜饭
其实,春节当晚的重头戏是“年夜饭”,又称为团年饭、团圆饭等 。无论家里是穷苦还是富裕,在除夕夜当晚,都要预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饺子和丰盛的菜肴,追忆过往展望未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
南方地区的年夜饭一般多以海鲜和青菜为主,而北方则讲究大鱼大肉摆满桌子 。在年终岁尾的时候一家人齐聚一堂、团圆聚餐,这其实也是众多春节习俗中,最值得大家传承的习俗之一 。
年夜饭的饭桌上一般都会有鱼有鸡,寓意有计以及年年有余 。所谓有计指的就是生计,在新的一年里生计不愁才是最重要的大事 。生菜棚空、生蒜寓意生财和会计算,南方人还会做一盘腊肠,希望一家人能长长久久、永远安康 。
结 语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
这是唐朝大诗人卢仝写的《除夜》,笔者认为既写出了辞旧迎新的快乐,同时又刻画出了除夕夜人们觥筹交错的热闹场景 。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热闹,最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之一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进入了春节倒计时,直到现在人们在过春节的时候,也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为了能够留住春节的喜庆场面,很多人还十分重视二月二龙抬头,认为只有过了二月二才算过完春节 。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由衷的慨叹,春节虽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其真正意义并不在于习俗,而是在于家人团聚、亲人和谐、健康美满的幸福感 。

春节都有哪些习俗
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
2、腊月二十四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
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春节的习俗都有哪些 春节年俗活动】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 。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
春节的习俗都有哪些?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Chinese New Year),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又称“过年”“过大年”,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
春节习俗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的习惯风俗,中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常见的中国传统春节习俗有:备年货、贴年红、祭灶、掸尘、挂年画、贴窗花、倒贴福字、年夜饭、拜年、放爆竹、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龙、挂灯笼、拿压岁钱、吃汤团、开门炮、拜岁、观社火、踩高跷、闹花灯、舞狮等习俗 。
我认为在春节的众多风俗传统中值得一提有6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春节习俗之一:贴年红????

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年画、福字、横批、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年红”) 。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
贴春联: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文学作品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 。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蚂御档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
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
窗花与“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

????春节习俗之二:包饺子????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民间过年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年三十的饺子,由于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所以,还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 。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的气氛需要 。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 。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闷乱的人将早生贵子 。
关于这个习俗,民间传说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个贫困的山村,有一户人家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到了年三十这一天,家里没有白面,也没有菜,听着四邻的剁菜声,心急如焚 。无奈,只好向亲友借来米面 。和好面后,又胡乱弄了点杂菜凑合成馅,就包起了饺子 。因为面是借来的,所以包的饺子就格外珍贵,摆放时,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齐,也很美观 。刚刚从天庭回来的灶王爷看了很高兴 。同村有个财主,家有万贯家产,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惯了,根本不把饺子放在眼里 。大年三十这天用肉、蛋等料调馅,包成了饺子,乱放在盖帘上 。小料饺子下锅煮熟后,一吃味道全变了样 。猪肉馅变成了萝卜菜 。而那户穷人的饺子却变成了肉蛋馅的 。原来,是灶王爷对财主家包饺子的'态度很不满意,为了惩罚他,就把两家的饺子给暗中调了包 。第二天,这事便在村里传扬开来 。从拆耐此,人们再忙,年三十的饺子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口彩 。

????春节习俗之三:拜大年 ????

拜大年是中国民间的最古老的传统习俗,在春节时期亲戚之间交流感情的活动,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拜大年是大年初一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的意思 。拜年习俗由来: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间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
到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帖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 。到了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祝福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短信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

????春节习俗之四:开门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说起鞭炮的起源,不得不提到名为“山臊”的动物 。人们在深山老林里露宿野外的时候,就要燃起篝火,人们为了预防山臊的侵袭,于是在篝火中点燃竹子,用竹子的爆裂声吓走山臊 。后来火药的出现,让人们开始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来燃烧,于是“爆仗”就产生了 。宋代开始,人们就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来代替竹筒,成为了“鞭炮” 。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

????春节习俗之五:舞龙 ????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春节习俗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 。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风俗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 。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 。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 。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 。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 。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 。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
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时也舞龙 。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 。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春节风俗传统文化 。

????春节习俗之六:迎财神????
迎财神,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春节习俗 。因为中国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迎财神”的习俗在中国各地有许多不同之处,有些地方是正月初一接财神,有些地方则正月初四、初五接 。

自古至今,中国老百姓信仰的财神有很多,这其中有“武财神”、“文财神”还有“五路财神”、“准财神”和“偏财神” 。正月初四(也有正月初五说法)接财神的出处,五显财神或五路财神:传说有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 。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 。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 。
“接财神”的风俗在中国各地有许多不同之处,有些地方是正月初一接财神,有些地方则正月初四、初五接 。在清代的苏州、上海等地,初五一大早,人们就敲锣打鼓燃放爆竹,摆牺牲供品准备迎接财神,民间认为谁先接到财神,谁就会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迎神者都争先恐后,唯恐接得晚了,惹财神不高兴,由此又衍生出“抢路头”的习俗 。

春节习俗和活动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团圆、走亲访友、看望长辈等,愿我们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 。

过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有什么风俗
春节的风俗主要有买年货、贴春联、剪窗花、挂年画、年夜饭、压岁钱、守岁、吃饺子、吃汤圆、放鞭炮、看春晚、拜年、贴福字、扭秧歌、逛庙会、踩高跷、舞狮子、换桃符等 。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祭祖、祈福攘灾、放鞭炮、放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 。
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拜祭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 。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这一天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顾名思义就是这一天正式开始过年了,人们在这一天会置办过年需要的糖果、花生、瓜子等吃食,从这天开始小孩子们是最高兴的,亩迹备因为糖迅毁管够 。
腊月二十四,除尘: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打扫屋子,“尘”字和“陈”字想通,意味着陈旧的意思,这一天全家总动员会把陈旧、晦气、霉运去掉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这一天的习俗来源于传说,传说灶王爷上天之后会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疾苦,玉皇大帝会在二十五这一天来到人间查访,看看人间是不是如灶王爷所说的那样,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就做豆腐吃豆腐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大帝的惩罚 。
腊月二十六习俗,去割肉(炖大肉州蚂):这一天家家户户准备过年伺候客人用的猪牛羊肉,这一天也是人们最爱的一天,因为不管走到哪一家都有肉吃,这一天人们把肉切大块儿,用大锅慢慢炖,在古代是没有冰箱的,炖熟的肉可以保存到正月十五左右,这一天可是家家飘香 。
腊月二十七习俗,宰公鸡:这一天人们把家里的家禽杀了备用,因为过年的饭桌上不能只有地上跑的动物,还得有能飞的,寓意着来年能飞黄腾达,当然这一天也是赶大集的好日子,家家户户在这一天会备足年货,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 。
腊月二十八习俗,把面发:腊月二十七准备肉食,二十八这一天就得准备主食了 。因为从前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各家商店不开门营业,所以大家年前必须准备充足饭食 。
腊月二十九习俗,蒸馒头:这一天家家户户把二十八那日发的面蒸馒头,越多越好,这是为了给年后要来的客人们准备主食,有的大户人家客人多,可能在二十八号这一天就开始蒸馒头了 。
腊月三十晚上,熬一宿:这一天是最重要的一天,从早到晚都在忙,早上起来准备包饺子的面,饺子馅,年夜饭需要的菜品 。家里的男人准备着贴春联,放鞭炮,贴福字等,年三十晚上称之为守岁,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小孩子们放鞭炮,一直等到过了十二点,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大年初一,扭一扭:大年初一这一天大家都会起得很早,吃完早饭,天一亮就开始挨家挨户去拜年,全国各地的百年习俗也会不一样 。从正月初一开始便进入迎接新禧、祭祀神灵、祈求丰年主题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烟花照天、辞旧岁、迎新年等等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达于高潮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送旧迎新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正月初一拜岁,迎新岁 。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道贺新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

关于春节年俗和春节年俗活动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