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以后,为什么要做七?哪几个七是主要的?
1、佛教说: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 。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 。
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 。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 。唐人李翱曾撰《去佛斋说》,对做七习俗及其理论依据予以驳斥,其根据之一便是“伤礼”,不合儒家对人情哀戚的讲求,这也能反证做七本是佛家的事 。
2、相反,也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本于道教 。从该俗的实践看,做七既请僧众诵经,也请道士诵经,而民间关于做七由来的种种解释,多与道教的地狱结构及功能的宣传相吻合 。
3、还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代的“魂魄聚散说”: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做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 。
此外如天以阴阳二气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生万物,谓“七政”,人得阴阳、五常而有“七情”,故天之道惟七,人之气亦惟七;以及《易·系·复》曰“七日来复”,《礼记·檀弓上》日“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都是本此道理而来,也都是后世做七习俗的信仰内涵所在 。不过这些观念和旧礼又是怎么具体变成做七习俗的呢?仍是一个迄今无人作出说明的疑问 。
4、还有人推测,做七习俗的原型是“虞祭”,即周代时“国人”于父母葬后迎其魂灵于殡宫的祭祀仪式,“虞”就是“安”的意思,即使亡者之灵得到安息 。按礼制规定,举行虞祭的时间和次数因死者地位的不同而有区别,士之丧三虞,大夫之丧五虞缓仔,诸侯之丧七虞,每次虞祭皆以七日为期 。
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大夫都僭用诸侯的七虞之礼 。再往后,秦并六国,改朝换代,只要有条件谁举办七虞都行,最终流变成了通行民间的做七习俗 。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 。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 。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 。
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 。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
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 。在浙江一带,主持"做七"各有不同,杭州地区女婿来操办"五七"而在临安和宁波等地方,则由女婿做"六七" 。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乡台" 。传说,死者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就会在阴间里登上"扰岩汪望乡台"眺望阳间的家室,会见亲友 。杭州人习惯在台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伞 。
而苏州一带的地方,在这一天的五更时分,子女们打开大门向西连续大喊三声:"某某回来吧!"然后向灵前痛哭,同时端上事先准备好的酒菜,设奠祭祀,叫做"五更夜饭",这个仪式就是"喊五更" 。
天亮之后,丧家就请店事先用花纸扎一座住宅,门窗、厅堂、庭栏、井灶等十分齐全,给人枣消观赏之后,用火烧尽,据说这样可以使死者在阴间有房可住,这叫做"化库" 。现在则把纸糊的家电焚化给死人,好让死者在阴间也过上"现代化"的生活 。到了四十九天,便要做"断七" 。断七过后就出了孝期,丧家都很看重 。亲朋好友参加"断七"礼仪活动 。"断七"这一天,请道士和尚来做道场,美其名曰"保太平" 。因为这一次则是为活人祈祷 。念经拜忏之后子女们便脱下丧服,换上常服 。
在中国南方一些民族中,"做七"期间还有一种"娱尸"的习俗 。土家族在留置灵柩期间,每十二天举行一次隆重的守灵仪式,本村和外村的青年男女聚集在丧家的房屋后,吹拉弹唱,跳丧舞,借以谈情说爱,选择对象 。跳丧舞,又叫做"散忧祸"、"打丧鼓",它是土家族祖先巴人早在两千多年多年以前发明的一种民族舞蹈,后来土家族的子女们就一代一代地把跳丧舞传承了下来,流传至今 。
人死以后,尤其是长辈百年归天以后的第一个晚上,丧家就开始了这种跳丧舞的活动 。被请的歌师傅一人击鼓领唱,还有两人帮和,边歌边舞,围着棺材一跳就是几个通宵 。跳丧舞是要给死者家属减轻悲痛,解除忧闷,以达到哀而不悲,伤而不痛的目的 。
扩展资料:
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 。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 。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 。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 。
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 。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 。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做七
人死后头七有什么讲究
老人去世头七有5大忌讳:
头七,即从逝者去世当天开始计算,第七天,就被称为头七,依次类推,共有七个七七祭日 。回魂夜的时间,是头七当天的子时至亥时 。
一,头七回魂夜,是逝者故去后,第一次返阳看望自己的六亲眷属,七七祭日内正是逝者中阴期,亡人阳间意识还没有彻底断除,土话一点解释,就是七七祭日内的逝者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改陵中去,还称不上所谓的鬼 。所以,这头七回魂夜的第一个注意事项,就是逝者的家属在这天,一定要缅怀先人,万不可为了家庭琐事,口舌纷争矛盾,让逝者伤心遗憾,留恋红尘,不肯离去 。
二,头七当天的子时,会有牛头马面,大小二鬼,四位阴差鬼兵,护送逝者的魂魄,返还阳间家中 。头七当天子时从窗户、烟囱等地入宅;当天亥时,由房门走出 。家中后人,头七当天可以再家中摆放贡品,贡品当中要禁忌牛肉、马肉和狗肉,荤素搭配,越丰盛越好,以此来犒劳答谢四位鬼差,不让其难为打压逝者 。同时,贡品中也可以摆放先人生前喜好的食物,受用上路 。
三,同时在头汪液七的当天子时,还要在孝房家门口摆放一碗清水和一碗五谷粮,摆放清水的意思是让先人洗去尘埃,消免灾难,安心上路;摆放五谷粮的意思是,避免煞气,防治犯呼,辟邪驱霉 。这一碗清水和一碗五谷粮,在次日清晨,清水直接洒在门口即可,五谷粮于当天扔于长流水处即可 。头七当晚亥时撤下的贡品,连同烧纸银票等各路拜金,与十字路口焚化即可,禁食 。
四,在萨满仙门中,先人头七这天是不允许去坟地祭祀的,原因是各家家庙祖先神这天会正式将逝者的核山阴宅磁场记录在案,莅临巡查,同时,也是呼气煞神抓找替身之时,所以,头七这天冒然去坟地祭祀,一则会让家庙神及逝者,贪恋红尘,死等祭祀,压运活人,二则容易冲撞呼气煞神,造成犯呼 。头七这天,如果在家中不方便摆供的后人,也应该在当晚烧纸祭祀,祭祀先人 。
五,在头七回魂夜这天,家中若有月子人及四眼人,均应回避,以免冲撞逝者及各路阴兵 。对于那些突然意外辞世的逝者,多会在头七这天,给自己的亲人报梦说事,家人眷属若是梦到,或是在家中看到,万不要惊恐,静心定神询问逝者,帮其妥善办理好未完之事,让其放心西去,光明大道,瑶池之路 。过了头七之后,先人就要登上望乡台,开始黄泉路之路,一去永不归 。
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 为什么人去世要烧七个七1、烧七是对祭祀先人的一种纪念活动,有些地方就很有讲究 。对于近亲在叩头时要三拜九叩,远亲一般就叩四个,而所谓的人三鬼四就是给活人磕三个响头,给逝者磕四个响头 。而对于每个祭祀的七而言,主祭品也是各不相同的,包子、面条、饽饽等各有各的讲究 。一七是饺子二七是面条,三七是饽饽四七是荷包蛋,五七饽饽六七的包子,七七虽随意,却也意味着顺意吧!
2、在烧七的时候,如果遇到了农历的初七、十七与二十七这三个七(又称天七),说明死者的罪过较大,需要好好的为他超度,免其在阴间受罪,所以在这天需要按着逝者的年龄,在坟头上插上三角形的白棋,来为逝者赎罪!
3、人死后烧七的意义就是用来祭送死者,这是千百年以来的一种传统 。究其原因,有人说来自于佛教中的生缘一说 。佛教认为人的一生有六道轮回,一个人在生与死之间的时间里,在阴间寻找生缘,以七天为一个周期;如果在七天内未能找到,则可以续加七天,直到第七个周期为止,必定在一处找到生缘 。
在农村,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头七(就是第一个七天)为望乡关,半夜时分,需要供香烧纸,因为这天是死者的灵魂回到故居的日子 。这个大家在很多电影或者老人的嘴里都听说过 。(无论真假,在亲人去世后的第七天我真的有梦见他跟我道别,至于这是心理暗示还是真的灵魂就不清楚了)这时候需要打开门窗,方便死者来去方便 。
二七的时候,死者已经到了鬼门关,为慧洞消了防止恶鬼欺负死者,入殓的时候需要怀揣七包纸灰,将纸钱贿赂恶鬼,才能平安过关 。
三七为金鸡关,入殓时需要身下洒满五谷杂粮,过关时,死者将五谷散于地上,金鸡会啄食五谷,死者趁机过关 。
四七为饿狗关,死者灵前插着三根缠棉花的秫秸,就是打狗棍,借用这三根打狗棍驱赶恶犬过关 。
五七为阎王关,需要死者的儿女给扎五盆花烧化,阎王看花一马虎,就可以偷偷过关 。
六七为押差颤者关,死者寿衣外披着一斗篷,押差抓人时会把斗篷扯走,死者可以逃过一劫过关
七七为最后一关--黄泉关 。根据死亡是男是女选择扎牛或者马来度过忘川河,这才算进入了地府 。
“头七”是汉族的丧葬习俗,依据死者死去的时刻,再加以天干地支算出来的时辰,再进行的七天一周期的祭拜悼念 。本身也是属于生者的心灵安慰 。
而这个习俗慢慢的发展出了其他的禁忌规则,比如信佛大功德的人,生天与往生中都没有中阴,不用做七 。一般人业障习气慎重 。以防他堕恶道,三恶道,争取来生还能投胎到人道,所以需要做七 。而且不同地方的七细节做法就有很大差异 。比如广东这些基本烧纸和贡品,没有上述那么多规矩 。到了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与年轻人对于传统习俗的抵制,祭拜七七四十九天很多地方都取消了,只剩下一个七天 。
当然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封建迷信,不屑一顾 。除了折腾人没什么意义 。但是在以孝为先的中国古代,这是非常重大的仪式,古代官员如果父母死了不祭拜收孝会给众人排斥影响仕途甚至治罪 。
虽然这是传统陋习,也确实非常麻烦 。但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来说,这个仪式也有积极的一面,特别在古代不开明的时候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去世了,生者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很可能一蹶不振 。而仪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让生者感觉死者远行起码一路上是安全,他有灵魂的,可以投胎转生,头七会回来,我们还能再见面之类的念头 。可能很自欺欺人,但是对于伤心的人,欺骗也好,虚假也好,这也是一根唯一的稻草,能让自己不沉沦下去 。我们又何必打破这脆弱的幻影呢?
在农村亲人去世后,有很多的讲究,不仅要烧七个七,七七遍以后,还要烧百日,完了以后还要烧生日 。其实不管是烧七个七,还是百日或生日,都只是寄托对亲人的一种缅怀和思念的方式而已 。我们都知道人有三魂七魄,所以活着的人都会为已故的亲人,烧三年和七七。
在我们这里的农村,七个七当中只有五七最大,烧五七的时候,亲戚朋友们都会来参加祭祀 。平常的六个七,只有自己最亲近的亲人去坟上祭奠 。如果是父母去世的话,也就是说只有儿女会到坟上去焚烧香纸 。因为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只要方便有时间,儿女们每个七都会去上坟 。但是只有二七,闺女是不去上坟的,二七二七,也就是说这是儿子的七,所以二七只有儿子去上坟祭拜 。
在我的老家五七和三年最隆重,烧五七的讲究是扎马和拜祭。五七的马和刚去世时的盘缠马还不一前知样,盘缠马,闺女扎 。就是说刚去世的时候,只要死者有闺女,那么雇人扎纸马的钱,必须由闺女掏 。五七不一样,五七的马是儿子花钱 。五七最讲究的就是拜祭 。拜祭的时候,由死者的儿女准备了活鸡活鱼,还有猪头 。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人家直接摆了整个的猪,猪身上还画了花 。
五七拜祭是对死者最高的礼仪,也是最隆重的祭奠 。死者不论有几个孩子,也不论儿女,每个孩子都出一份同样的拜祭所需猪头,活鸡和活鱼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用的活鸡都必须是公鸡 。等到七七遍以后,也就是第七个七,要把死者生前穿的衣服,全部拿到坟上焚烧掉 。从此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随之化为乌有 。
问:在农村,人死后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过去人们认为,人死后,随然已入土为安,但其魂灵仍留恋在家的,为使其故去亲人早归极乐,是要送七的,所以每一七都要烧纸钱引魂 。
各地区不一样,我们这里是烧五个七,而五个七的最后一七就是"五七"最隆重,那时,亲戚朋友都要来参加,规摸稍小于出殡之时 。
五个七的讲究是,第一期为六天,五七三十五,剩三十四天 。老伴在世要减一天,再就是有几个儿子再减几天,实际五七的天数就在三十天左右 。
第一七的讲究是,儿子儿媳在老人生前的居室里烧纸钱七张,也就是冥币七吊(因纸钱是一叠四合,横三竖九砸二十七钱,四合为一百零八钱为冥币一吊),意思就是把老人魂灵送出内室 。
第二七是在堂屋由儿子儿媳烧纸钱七张为冥币七吊,就是把老人魂灵送出堂屋 。
第三七是在院子里烧纸钱七张,把老人魂灵送出院外 。
第四七空着不烧,因魂灵已出院外,投奔祖坟去了 。
第五七,亲朋好友全到,备齐纸马香鹤,干鲜果品,三牲四祭,到祖坟上去烧,就是送老人真正驾鹤西行归天,自此,逝者已登仙界 。
所以,五七最隆重,回家后摆酒席招待答谢亲友 。
再纪念就是周年了 。
周年后纪念三年才许清明添坟,以后,老人清明和七月十五和十月一寒衣节的待遇就和祖先们一样了 。
大家都承认人生在世不容易,可其实去世后也是很麻烦的,不知去世之人是否知晓,但活着的亲人继续忙活着,烧七烧八,规矩也不少,特别在我们农村,今天山村梅花来分享一下我们这与烧七有关的讲究 。
第一,人去世后要烧七个七,有地方也称是“做七”,烧七原因说法不一,我理解如下。(1)人咽下最后一口气,灵魂便要踏上一条不归黄泉路,在这路上也是不平坦的,传说人都有三魂七魄,每七天遭受一次痛苦,散去一魄,一年散去一魂,亲人为了让其有力气承受且顺利到达波岸,就每七天为其送些吃的和钱财,就有了“七期”与“三周年” 。(2)当我们失去亲人时,都会经历那种撕心裂肺的疼,通过烧七,每七天到坟上哭一下,诉说一下思念之情,七七过后是烧百日,再是烧周年、三年,随着时间推移,活着的人慢慢接受亲人去世的现实,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 。
第二,在我们这烧七讲究也很多,一七、三七较大,五七最大,这三个七亲戚朋友一般都去坟地祭祀。二七、四七、六七属于小七,白己直系亲人参入祭祀 。而且对于有身孕或七岁前的孩子是不参入这些活动的,特别是头七前,太小的孩子不可接近去世人呆的房屋,传说去世之人的魂魄还在房屋周围游荡,过了头七之后,就会登上望乡台,开始黄泉路之行,一去永不归来 。
梅花人过半百虽不是迷信之人,但也真真祝福那些早走的亲人们,希望在天堂不再受疾病折磨,忘记一切,快乐每一天,我们也会好受一些 。
人虽死,名仍在,其灵尚存 。死者的肉体虽已不复存在,但他的音容笑貌却还活在人们心中 。下葬之后,每七日设一祭,请僧或道做道场,诵经引度,上供祭奠 。这叫(做七) 。每七日做一次,一直做到七七四九天的七七为止 。(头七)非常隆重,一来因为这是首次大规模祭祀死者,二来因为此日相传是元者上望乡台眺望家乡的日子,所以极为虔诚隆重,稍有不敬,将遭鬼谴 。死者家属大多通宵不眠,身穿丧服,战战兢兢,唯恐亡灵不满而降下灾祸 。(六七)应由亲戚做,以应(六七不吃家乡饭)的习俗 。这天亲戚从家里带来各色食物祭品,金银锡箔赶到感丧家,供祭于灵前 。(七七,由子女们一起做,而由女儿唱主角,(有的地方以女儿为(五五)的主角) 。
七数是古中国商朝及商朝前一直用的孕育之数,所以道学炼啥都用七七.四十九天之数 。
包括占卜及卦算,也是数用七与八的,而不是周朝及周朝后的卦用数是六与九的 。
这就是九宫数阵的九宫为卦基础形式的,1.2.3 。4.5.6 。7.8.9 。叠垒式形式 。
从而横卧算年,立竖算时的形成依据 。而数用七.八就是横卧,数用六.九就是立竖 。
这也是1.4.7准备,2.5.8回家,3.6.9出门走在九宫数数上的应用 。即:
7.8.9 。
4.5.6 。
1.2.3 。
而七数的孕育形式,其数图式如现今的科学标志的电子绕原子核运行的图标图示,即四个电子绕行轨道同原子核构成的图案 。也就是雌性怀孕的图案 。归生养繁殖图形 。
七数的繁殖性质,使炼丹等修炼都用七七.四十九天之数了 。
而人亡故为重新投胎再生的轮回,从而丧期为7个七天 。这就7七的期 。是往生去了,并不是死去了,即投胎转世去了 。
从而如炼丹一样,用7个七天进行 。
只不过世俗化后多用前3七天,从而重用三七烧纸祭拜日了 。讲究的5七 。完整的才7七了 。而真守期的是守墓三年 。即中守满三百整数,小守不满五十的四十九 。而三百也不满一年,差六十五天 。大守三年 。
而每七天是亡故人远离人世的距离,即离人世远而距投胎处近了 。作七为送其投胎路走完 。
实际耗磨掉亲人衰丧的情绪,归心理抚慰术形式之一 。
赞议一下,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
在农村,老人死后,都是要做七的,一是沿用民间习俗,二是值此悼念亲人,寄托哀思 。但青少年或未嫁娶的人,这类人称为“少年亡”,死亡后一般都不做七 。
丧俗,南北差异较大,各地风俗又不同,没有所谓的正规做法,或所谓的正宗之说 。
做七或烧七,各地叫法不同,都是一个意思 。我地区叫法是"做旬或做忌",头七叫头旬或头忌 。比较讲究的要做七个七 。但近十年八年来,我珠三角地区的人,大多数都简化了,只做三个七,即做三七 。
到了为死者做三七那天(即死者死亡后第二十一天)就摆一些酒宴,请亲戚朋友来吃一顿酒宴,以此表示答谢在治丧期间曾经出过钱出过力的人 。
另外还搞一些仪式,把死者的灵牌位安上祖先神台 。算作整个治丧期间,守孝期结束,除下孝服(除孝) 。从该日后可以走亲访友,可以探丧问病,可以参加别的一切喜宴,再无禁忌了 。
在农村,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这是农村地方风俗文化,是老辈人传承下来对去世人的缅怀和纪念,是期盼亲人能够一路走好,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过好,更是期盼亲人早日投生的一些仪式 。
曾经听老人说人去世以后,魂魄可以在人间转悠七七四十九天,有什么牵挂的事情可以在四十九天里看看,或者解决 。
从一七开始烧,每一个七子女亲人们都要按照规矩摆供,就是给逝去亲人送饭吃 。
一七,是水饺,一七里亲人会包几个素馅水饺,在坟前摆供,碗里盛装三个,然后烧纸钱时把饺子倒进入一起烧掉 。
二七,是面条,面条意思是亲人在接近半个月的日子里开始倍加思念亲人了,面条是绑腿的 。
三七,三七饽饽圆上圆,这三七上做的饽饽必须是圆形的,在我们这里它叫光头饽饽 。
四七,荷包蛋,到了四七,只需要打个鸡蛋水放在碗里,然后还是摆供,焚烧 。
五七,五七是大七,是和一周年忌日,三周年忌日并列大的烧七日,这回就要很正规的做大枣饽饽 。
六七,六七包子,家里有闺女的,六七上的包子是闺女包的 。
七七结束,七七可以做前面所有七里任何一种吃食 。
所有的七里,主食是饺子、面条、饽饽等,不仅仅只是这些东西,每个七还要摆供鸡鸭鱼肉,还有水果,最后一律都是往烧的纸钱里样样丢一点 。
七个七里,只有五七要伺候宾客,五七摆酒席得摆很多桌,其它七都不算重要,只要最亲的亲人去烧七就可以了 。
但是农村有个说辞,就是无论儿女有多孝顺,或者家里只有一个孩子,都不可以所有七都去,必须露一个小的七,据说七七都去的话,会被死去的亲人惦记着,对活人不好 。
农村里有亲人去世,七个七都是按套数做的,还有各种纸扎的器具,在我们村里,这些已经被限制了 。
说到这人去世后为什么要烧七,不禁想起有人说的: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生与死两件大事,有人说,这人出生后,就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准备死 。所以说农村人对于生死这两件事看得比较重,尤其是死 。
农村人去世之后,要烧七的习俗据说是源自古代人们对于佛教中六道轮回的说法 。阳世的亲人每隔七天为死者烧一个七,共七七四十九天 。相传每七天为一限,逝者在阴间寻找生缘,以求再次投胎轮回 。七天不行便等下一个期限,待到七七四十九天期满,必能寻到一生处轮回 。而阳世亲人则每七天一上坟祭奠,为逝者烧纸送钱,打点盘缠等,以供逝者在阴间花销 。所以,这千百年来烧七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
我们胶东农村,人一死,便要先烧"倒头包袱″,上面写上逝者的生辰八字及去世时间在院子内焚烧,然后去土地庙"报庙″,算是在土地爷那里点上了卯,报上了阴间的"户口" 。然后是第二天晚上"送盘缠",送盘缠的时侯要扎"纸马″,以供逝者路上当脚力使用,三日后出殡下葬 。
从逝者去世那天起,每七天为一个七 。第一个七称为"头七″,农村人一般按星期计算,如果说逝者是周日去世,那么头七便是下个周的周六 。以后的每个七都是周六烧,直到烧完七个七为止 。所以七七也叫"遍七",是指都烧遍了的意思 。
农村人将头七、三七、五七看得较重,而二七、四七、六七、遍七较淡 。而头七、三七、五七中,五七又最为隆重,也要扎纸马等大件在祭祀时焚烧,同时宴请曾经帮过忙处理后事的亲戚朋友及街坊邻居 。
农村人认为,逝者在烧头七 时尚 未离去,所以有一些幼儿能从坟头的茔门处看到逝者 。而这逝者头七也能"记人″,他(她)留恋人间的亲人,更惦念前来烧七的每位亲人,而且巴望这些人每个七都能到坟前来 。
而农村人有个讲究,每人要留一个七,不能全烧遍了 。所以这二七时一般女儿不去,儿子去烧烧完事,而六七则儿子不去,女儿前往 。等到遍七烧完,这近期的七才算告一段落 。
如果逝者在这七个七当中,有一个七正逢农历初七、十七或二十七,那么这人在阴间的"罪过"就比较重 。按农村人有话,叫"天七",亲人便要在这天用白纸做成与逝者年龄相同数量的三角纸旗,烧七时插到死者坟头上,以期抵消逝者的"罪″ 。
胶东农村除了这前期的七个七以外,还有烧百日、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及生日等要烧 。这其中又以三年为最大,也要宴请宾朋 。
不论是哪个七,这孝子孝孙都应在坟前磕头施礼 。过去讲究三拜九叩,礼数特别繁琐,有时候就是让咱看上几遍,也学不全 。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却十分讲究,什么"人三鬼四″都要遵循 。不过现今很多地方也都从简了,因为十分懂得人也不是很多了 。
等到三周年烧完之后,以后上坟拜土就是清明节及十月一了 。
我这边一般烧三个七,或五个七 。没有七个七的,一个七的也有,但不多 。男挺七烧,女望七烧,即六天就烧 。五七必不可少,五七三十五,望儿来救苦 。五七阎王最恶 。就知道这些 。
人死后七七是什么意思?
民间人死后要做七七是什么意思
因为人死后并不会马上变成鬼,有七七四十九天得时间是缓和期,此时叫中阴身,目的是,1让去世的人可以到家看看【门神不会阻拦自己家的中阴身进家门的】,2误抓的还可以还阳【活过来】避免冤假错案,49天后才会真正变成鬼
老人去世以后过的一七到七七 都是什么意思啊?
人从死开始就为一天,比如今天老人不在了,那么今天就算第一天,隔夜就算第二天,每7天算一个“七” 。一般是头七出殡[老人在家要放整7天,特殊情况提前或推后都行,但要让阴阳先生看过才能决定],意思是纪念妈妈生下我们以后,7天就要自己动手干家务了 。一般二七没有什么讲究,到了三七家里人要聚在一起怀念老人的功德 。到四七不过 。到了五七,也就是5*7=35天,也就是我们生下来已经到“满月”了,这也是要大家聚在一起好好过的 。六七不过 。七七到后,大家要到坟地里大哭一场,因为七七以过,我们的服丧期就满了弗就不需要在过什么“七”忌日了 。七七过后再过就是百日忌和周年忌日了 。
为什么人死后要过七七
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一般还忘不了亲人的先人,会在中阴身期间去探望亲人,所以在头七期间却时常听到先人回家的诡异现象,最为常见的坊间流传是,在晚上睡前用牙灰倒满大厅的地上,薄薄的铺平,待明天起床出房看地上有没有异样或脚印之类,因为以灵魂学家所指出灵魂都是有重量的,而这样做就知道有先人回来过 。其次就是先人向亲人或朋友报梦,说上一些还未交代好的事情给后人所办理 。而先人回来探望亲人的当晚,又称为《回魂夜》,虽然最亲的人是比较容易感觉到,但是还有一些是一般亲人或朋友,甚至无关的人也有机会感觉到,因为灵魂学上有一理讑是灵魂带有电波,只要这些人接收的条件符合就能接收到了,因为至亲或至爱,大脑的意志较为相近,因而让先人的灵魂容易产生共鸣 。,
人死后做七七每七的意思是什么
应该就是每七天的意思 。因为一般认为是死后77四十九天内就要去投胎 。而这其中的每七天就一次变化还是怎么的,记不清了 。
人死过七七有什么讲究
很多人自小从各种电视书本上都有看过死后要供“七七四十九天”之类的说法,其实历史上这是真实存在的,至于为何要这么做?这么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奠祭(或称追荐)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 。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例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和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诵经除灵等 。事实上,做七习俗并不是儒家所倡导的传统丧葬礼俗的内容 。有关做七习俗的来源及其信仰内涵等问题,至今聚论纷纭,尚无定论 。
“做七”也叫“七七”,是民间举办丧事活动时普遍举行的一种祭奠仪式 。之所以普遍,是因为民间相信灵魂的存在,人死还会转生 。通常“做七”要举行超度死者亡灵的佛事 。从做“头七”起,就要为死者设灵堂,并早晚供食如生时一般,直到“;断七除灵”为止 。但是,现在民间在“做七”过程中,也有在“整七”的时候才供放祭品的 。
民间相传,做七习俗始于唐初,大致情节是: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曾嘱咐太子:死后每隔七天须由亲人为其摆一次荐宴,烧一回纸钱,前后共七次,至七七四十九天止,使其灵魂得以顺利超度 。其中“五七”的置办,尤应丰盛,等等 。太宗死后,太子遵旨一一照办 。其后公卿百姓纷纷仿效,由此形成做七习俗 。这种故事当然于史无征 。有人指出,做七习俗虽然自唐初起盛行,但早在南北朝时已见有关记载,《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
“做七”是从人死之日算起,七天为一期,最多为七期,七七四十九天,因此,死者家属要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目的是修福 。如果七期已满,就要举行“断七”或叫“满七”的祭奠活动,同时撤掉灵堂,取下黑纱 。
【在农村,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给去世的人送钱怎么写】 在“做七”的日子里,丧家要注意的事项较多,但已不象旧时那样繁文缛节,主要设祭台,祭品一般为单数以讨吉利,要戴黑纱,不串邻居家门等等 。
根据上述记载和其他若干资料,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 。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 。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 。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 。唐人李翱曾撰《去佛斋说》,对做七习俗及其理论依据予以驳斥,其根据之一便是“伤礼”,不合儒家对人情哀戚的讲求,这也能反证做七本是佛家的事 。
在我国民俗中,对已故的亲人都有固定的祭祀之日 。到了这一天,人们都会在家或到墓地祭祀亲人,以表示自己的思念之情 。
人死后为什么有七七说
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础佛家学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 。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 。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 。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 。
人死后五七是什么意思
这个源于做七而来,所谓“做七”,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 。因为佛教观察人的转世通常在七七四十九天内完成,所以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丧葬风俗,并流行于全国各地 。人们将亲人去世后的四十九天分为七个七天(所以称为“七七”),每一个七天分别做不同的仪式来祭奠先人,“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所以你说的“五七”,就是指的人去世后的第五个七天,也就是第二十八天到三十五天之类的那一段时间 。
——“五七”大多数地方仍由孝男祭奠,仪式相当隆重 。在漳平要举行“填还”仪式 。“填还”即“偿还”,意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请僧道诵经拜忏,短则一昼夜,长则七昼夜 。富裕人家还要设“巡库”,即焚化许多灵厝、纸钱、纸人、纸马等给刚死去的亲人和其他祖先享用 。
七七是什么意思
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 。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 。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此俗汉代尚无记载,大约与佛教传入中国有关,南北朝时已多行之,后世沿而不改 。佛教《瑜珈论》谓人死后,在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中阴身”,如童子形,为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如七日终,不得生缘,则更续七日,至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以故有“七七”之期及逢七追荐之俗 。一说,人初生以七月为腊,一腊而一魄成,经七七四十九而七魄具;死则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经七七四十九日而七魄泯,此为道教魂魄聚散之说 。第七个七日,民间又称为“断七”、“尽七”、“满七” 。比较受重视的是头七、五七与尽七 。《北史.胡国珍传》:“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 。”《北齐书.孙灵晖传》:“(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至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牡丹亭.遇母》:“空和他做七做中元,怎知他成双成爱眷?”《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 。”又第四回:“光阴弹指,七七之期已过 。”参阅明田艺蘅《春雨逸响》 。
治丧后,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称为“做七”、“七七”为最后一个“七”,称“断七” 。其中“五七”一次最热闹,一般请来道士做“五七”道场 。亲朋好友都到齐,办“五七”饭 。一百日到来做百日祭祀,后每隔一周年祭祀一次“周年”,三年为止 。每十年做阴寿祭祀,到百岁为满 。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 。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 。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 。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另外,父母死后应该合葬 。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暂时殡起来,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时再进行合葬 。这样灵柩停放的时间就很难说了 。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 。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
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 。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 。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 。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 。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 。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 。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 。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 。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 。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quo......
农村有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所说的七有什么含义?
农村老人去世后要“烧七”,一共有七个七,各个七的讲究,因地方不同,习俗也不同,讲究也不太一样 。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
初丧的老人下葬后,民间多以七数为期,逢七必哗段祭,也就是逢七上坟祭扫、烧纸 。“七”在民间通常表示阶段性,以七七四十九天为终局 。我国民间的这一传统习俗很久以前就有了,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习俗 。我国的《北史》、《魏书》、《北齐书》等诸多史料都有记载,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徐复祚的《村老委谈》及朗瑛《七修类稿空芦友》等都有详细记叙 。可见烧七的习俗从古到今,均为民间重视的一种重要祭扫、烧纸习俗 。
这些史料各有各的说法,也就是说,在古代的时候,七七的习俗在民间就呈现了多样性,有招魂说、复七说、祭奠说、扫墓停工说等等 。而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古代人认为人死后可以复阳,亲人逢七祭扫(没有发明造纸以前,只祭扫不烧纸)时,是为了祈求死者还阳的意思,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后,死者还不了阳,活在人世间的亲人也就无可奈何 。至此,祈求死者还阳的祭扫行为也就告一段落,不再逢七祭扫了 。
我国民间,大体上说是逢七必祭,这是古俗如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地方不同出现了不同的习俗和七七中的禁忌 。也就是说,民间并非都是逢七一定要祭扫,也有的地方有不同的讲究 。下面就例举一些地方不同的烧七习俗 。
河南一带在祭七的时候,有避子嗣的说法 。比如说,去世的老人,如果只有一个儿子,那么一七就不能祭扫,如果有两个儿子,二七不能祭扫,以此类推,直到五七为满 。
河南、山东、浙江等许多地区有逢“四七”不祭扫的习俗,按民间的说法,主要是忌讳“四”,估计因“四”与“死”为谐音字,民间以为不吉利 。
山东、河南一些地方还有“犯七”之说 。“犯七”指的是逢七祭扫、烧纸的日子,正好与农历中的初七、十七、二十七这种带七的日子碰到一起,这些日子称为明七 。还有农历的十四、二十一、二十八,能被七整除的日子数字,称为暗七 。当地民间习俗认为不吉利,叫做“犯七” 。因此,逢明七和暗七,都不能上坟祭扫 。
民间都很重视五七的祭扫 。五七的扫祭时最为讲究的是,儿女必须做水饺祭祀,按死者的年龄一岁包一个水饺,只能多不能少 。祭奠完以后,必须在坟前吃完,决不可剩下,尤其不准带回家里 。还有很多地方在五七祭扫的时候,亲戚也一起参加,非常隆重 。很多地方虽有七七之说,但烧了五七后就算满了,也就是烧七结束 。
有些地方烧六七,祭扫的祭品由女儿制作 。如果没有女儿,侄女愿意承担也可以,但不是硬性的 。民间有俗语:“说一千,道一万,单等女儿摆筵宴”,说的就是六七的祭扫 。
河南、江苏一带,斗槐在整个七七祭扫期间,忌讳用面条祭祀 。民间认为面条像类似绳索,亡灵见后会心里不安 。
关于人去世后的七个七讲究和给去世的人送钱怎么写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
- 个人所得税收费标准 个税征收率
- 夫人不可不自勉的意思
- 什么人始终不敢洗澡
- 开封在哪办货运资格证
- 电脑关机方法
- 崩溃的句子说说心情
- 一个男人说对你一见钟情是什么意思,一见钟情是什么意思他爱你吗
- 情人祝福语短句十字内
- 新世界十七为什么要杀人
- 人生十大必读书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