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古诗的大意 寒食的中心思想


寒食的意思是什么?
《寒食》的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
全诗原文: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相关轶事:
该诗形象生动的典型化描写征服了当时的皇帝 。据《本事诗》记载,唐德宗十分赏识韩翃的这首诗,阅后,特意赐予他“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 。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与韩翃同名,德宗特意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 。
韩翃的《寒食》一诗,不仅受当时皇帝喜爱,一般朝士也口口相传,珍爱有加 。《唐音癸笺》里,还特意记录“韩员外(翃)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这一盛况 。
寒食古诗的大意
寒食 / 寒食日即事
[ 唐·韩翃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白话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团谈陪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

扩展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

【名句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 。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这里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本朝 。寒食三天焚火,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 。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贵戚 。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但诗人写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官,好像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 。像侍毁这样不用一字指斥,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就叫含蓄 。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塌蠢
意味 。

寒食的全诗意思
寒食的解释
(1).节日名 。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 功臣介之推。介 愤而隐于 绵山。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之推 抱树焚死 。人民 同情介之推 的 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 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 。按,《周礼·秋官·司烜氏》 “中春以木铎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 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 、 《后汉书·周举传》 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 。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 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 唐 韩翃 《寒食》 诗:“春城无处不 飞花,寒食 东风 御柳斜 。”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 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 清 吴兰修 《黄 竹子 传》 :“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侬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娘 墓一吊;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 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年年寒食卧江汀 。”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 :“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 。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茔而已 。”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 :“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 正好 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 。”参阅 《太平御览》 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 清 袁枚,《 随园 随笔·寒食不必清明》。(2).吃冷的食物 。《后汉书·周举传》 :“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 。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 不堪,岁多死者 。” 晋 陆翽 《邺中记》 :“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 。” 《北堂书钞》 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 (3).犹冷食 。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 。《岁时广记·寒食上·冻姜豉》 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 :“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姜豉,以荐饼而食之 。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姜豉,故名焉 。” 《岁时广记·寒食上·冻姜豉》 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 :“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 。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 。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 :“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
词语分解
寒的解释寒 á 冷,与“暑” 相对 :寒冬 。寒色 。寒衣 。寒冽 。寒带 。寒战 。寒噤 。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 。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 。寒喧 。寒来暑往 。唇亡齿寒 。害怕 :寒心 。穷困,食的解释食 í 吃:食肉 。食欲 。吃的 东西 :食品 。粮食 。零食 。丰衣足食。俸禄:“ 君子 谋道不谋食”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 。月食。食 ì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 乳母 ) 。食 ì 用于 人名:郦食其

寒食古诗意思《寒食》的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
《寒食》的诗意是:是用白描手法写实,既写了长安的白昼风光,又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合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
寒食古诗全文及赏析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寒食古诗全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
词语解释
翃 hóng:飞 。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
赏析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
【作者】
韩翃,唐代诗人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
寒食古诗意思 《寒食》全诗的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内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hóng)创作的一首七绝 。全诗内容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的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了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
寒食节相关介绍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节 。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
【寒食古诗的大意 寒食的中心思想】关于寒食的和寒食的中心思想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