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的事迹
人物简介: 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简 介
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病逝于瑞士
家庭: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发色: 棕色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
自我表演评价: 我从来没有什么伟大天才或高超技艺,但无论如何,我做出了贡献!
一个精灵诞生在比利时
1929年3月4日,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豪华宅邸里,
赫本的父亲是英国人,名约瑟.安东尼.赫本.拉斯东,是英格兰银行布鲁塞尔分行的总经理,他相貌英俊,衣着考究.
母亲是荷兰人,埃拉.冯.希姆斯特拉,荷兰驻圭亚那总督的女儿,是荷兰王室直系贵族血统约后裔,所以在名字后还要加上男爵夫人的称号
正是在这种家中答配庭和生活环境中,赫本自幼熏陶得认真严肃、气质高雅、性格坚毅,同时又能出人意料地谈笑风生,以无限的激情拥抱生活 。
她冰清玉洁、朴实无华,就象布鲁塞尔一样,集最古老的神秘、时代的观念和奇异的现代观念于一身,她的举止总带有一种贵族气派.
为了让赫本自幼就受郅良好卖指教育,她四岁就被送往英国一所私立学校.
赫本从小就非常文静,从小就喜欢音乐,
尤其喜爱舞蹈,看芭蕾舞剧对赫本是一种极为美妙的享受.将来成为一名演员或芭蕾舞蹈家是小赫本唯一的梦想.
这个时候,她日益从芭蕾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身体.她开始对自己的外表不满.
她特别不喜欢自己的脸,认为她的眼睛太大,牙齿长得不整齐,而且她对自己的体形也感到绝望.从此她郁郁寡欢,越来越孤僻、拘谨、与人疏远
6岁时她父母的离异更使她觉得分外不幸,但舞蹈的魅力仍然强烈地吸引着她.
9岁时,她开始正规地学习芭蕾舞.她学习非常认真庄重,她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要成为一名独舞演员,并最终成为舞星.
她对电影毫无兴趣,对超级巨星嘉宝或者凯瑟琳.赫本一无所知,跳舞已成为赫本生活的唯一追求.
1939年,欧战爆发,赫本随母亲来到荷兰,结果,这一决定使赫本战时一直生活在法西斯的铁蹄之下.
其间,她强烈地感受了残忍而恐怖的战争和贫穷而凄苦的流浪生活.由于食品短缺,赫本一米七的个儿,仅剩一付骨头架子.
战争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造成她贫血、消瘦、肌肉单薄无力,并且她的体型后来始终清瘦修长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她的确从未放弃对芭蕾的追求.
战争结束后,男爵夫人把赫本送到了一个白俄芭蕾舞教师索尼亚那里学习.
索尼亚很器重赫本,她那微微斜睨吊眼梢的大眼睛,那高高的颧骨,秀气的鼻子,方方的肩头,苗条的躯干和修长的双腿,
这一切都预示着:这是一个舞蹈家的身材.她的舞蹈动作也不错,有很好的基本功.
可是索尼亚对芭蕾有许多新的见解,但得不到荷兰政府的支持,她的学校被迫停办 。
于是赫本转到伦敦,找到了一份在教会值夜班的工作 。
同时,她一边当广告模特,一边进了颇负盛名的玛丽·兰柏女士的舞蹈学校 。年已60的舞蹈家兰柏女士对赫本很好,
但是,在这里,赫本发现,自己的舞蹈技巧不如别的同学 。加之她个子太高,她看出,自己没有担任舞蹈主角的前途 。
同时,多年的饥饿病侵蚀了她的身体,作为职业舞蹈演员体力不足 。
经兰柏推荐,赫本参加了美国音乐剧举春《高扣鞋》的演出,在剧中当一名群众演员 。
她舞蹈设计的动作跳得很高,转动眼珠,向前伸出手臂,演得不坏,但赫本不喜欢这种形式,也不喜欢这种生活 。
这个时候,赫本突然明白了兰柏对她讲的肺腑之言 。兰柏女士的话是:“你缺少芭蕾舞家应具备的天才 。”
至此,赫本终于明白了,干芭蕾这行,她永远当不成主角,永远不会成功,终于,赫本彻底放弃了当舞星的愿望 。此时,她19岁当不成舞星,就要面对现实 。
当时,伦敦要拍摄一部40分钟的电影短片,是一部旅行风光介绍,片中需要一名会英、德两种语言的少女,装扮成空中小姐向观众讲解风光景物,
经朋友介绍,赫本前往应试 。十八九岁的她,长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 。两位导演先后接见了她 。
导演林登后来回忆说:“奥黛丽·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亲切,很有教养 。她象小鸟似地叽叽喳喳,讲她的芭蕾舞训练 。
记得当时我对助手说“快来!你看见过一个会走路的梦吗?我看见了 。”另一位导演则极力证明,是她第一个发现了奥黛丽.赫本:“她走进我的办公室,说她是学芭蕾的,要找个工作 。
我向她解释说,我不拍音乐舞蹈片 。不过,我继续和她谈话 。不知怎的,我被她那新鲜、开朗和难以置信的微笑吸引住了 。
她的小圆脸上一对大而明亮的眼睛使她成了一个小太阳!最后,我恍然大悟:她就是影片中要用的人 。
我就对她说,我要让她担任一个角色 。而她却回答说:不过,我不是演员啊!你会失望的 。
我和她签订了合同 。”
这部短片,虽然再也没有听人说起过,但赫本却第一次跟演电影打上了交道 。她体会到拍片的激动和乐趣 。
这件事也许正是她以后辉煌从影事业的开端 。
中国观众熟悉赫本,是从《罗马假日》开始,
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也通常自《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 。
就在赫本被挑选为《吉吉》一戏的主角时,在伦敦,挑选《罗马假日》饰公主的演员的工作正在进行 。
起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片,但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绝 。
于是,导演决定采用电影《乱世佳人》公开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办法来挑选演员 。
这部片子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 。
赫本本无心去参加女主角的角逐,一来她已决定演《吉吉》,二来《吉吉》一拍完她就准备结婚、成家立业过日子 。
所以她对《罗马假日》毫无兴趣 。后来男爵夫人一再劝说,没办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选不上,她也会满不在乎 。
测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 。赫本柔软得象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 。
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地、孩子气地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而她却全然不知 。
无论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 。她当选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签订了合同 。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 这一结果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当时演采访人员的男主角已定下来,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1952年5月,《吉吉》演出刚一结束,派拉蒙公司就要求她赶到罗马,参加拍摄 。
《罗马假日》的拍摄是一个苦难的历程 。因为一切都是实地拍摄,所以得清除人行道,把行人赶走,光这项工作就差点把副导演和制片主任累垮 。
因此,工作进展很慢,难题多 。有时为了重复拍一个镜头,一个下午要干上60回,赫本有点承受不了,但她并不怨恨,她也力求完美 不过导演为赫本也尽力克制自己,他用一切办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让她感到轻松愉快 。
他告诉她说,她必须忘掉自己是在演戏,应当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公主 。
拍摄工作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 。
1953年8月20日,赫本飞往伦敦参加《罗马假日》的首映式,然后又飞往威尼斯参加威尼斯电影节 。
在美国,也为《罗马假日》的上映开了公众招待会 。
该片在全世界获得了极大成功 。
在日本,这部片子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赫本后来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 。赫本片中的短发型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 。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罗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红的一部 。
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 。
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 。
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 。
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 。
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 。
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 。
通用汽车公司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 。
奥黛丽·赫本有怎样的传奇人生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赫本,童年的时光饱受战争的残害,经历过饥荒的岁月的她更富仁爱之心,更懂得尊重每一个生命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摄影师罗比和约翰· 埃萨克,描述过一件他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事情 。在索马里的难民营,每一次标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标志的飞机降落之后,都会从机舱中走出一名女子,她文雅而平和,眼里饱含着纯真和善良 。在一次访问的最后,这位女子在离开前走进了一座简陋的建筑物里,那儿有许多饥饿的孩子,他们排成长长的一队,领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给他们准备的食物 。她走上前去与一位发放食物的联合国官员交谈 。在长长的队伍中,有一位小女孩显得很特别,饥饿使她看起来虚弱无力,她焦急地不断向前张望 。当她的目光触及到那个女子时,她似乎呆住了,也许这个女子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温柔和母性令她在一瞬间产生了一种冲动 。
她扔下手中的盘子,向那名女子跑过去,紧紧地抱住了她 。这个女子非常安静,也紧紧地拥住了小女孩 。
那一刻,感情的需要超过了生存的需要,小女孩奔向赫本怀中汲取温暖和希望 。
▼▼▼
赫本晚年投身于慈善事业
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
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
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1988年度奥斯卡人道奖授予了她
1992年她以非美国公民的身份
获得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联合国在总部为她树立起一座塑像
并命名为“奥黛丽精神”
她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赫本说过:“如果你在任何时候需要一只手来帮助你,你可以在自己每条手臂的末端找到它 。随着你的成长,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
比拥有上帝都愿意亲吻的娇俏脸庞更令人艳羡的,是拥有高贵而伟岸的灵魂和跨越时代的美丽心灵 。
周国平说:“在人类的基本价值中,有一项价值久已被遗忘,它就是高贵 。”
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正是在对他人的尊重中,他的自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一个自己有人格尊严的人,必定懂得尊重一切有尊严的人格 。同样,如果你侮辱了一个人,就等于侮辱了一切人,也侮辱了自己 。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 。
健全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靠的是尊重,而不是爱 。道理很简单:“你只能爱少数的人,但你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
上帝给了她长款1.618的黄金比例的脸庞,同时给了她挺拔俊俏的五官,又赋予她精灵般的气质和智慧 。天使路过凡间,带来永恒的美丽 。世人追逐美丽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然而造物主早早就在赫本身上定义了高贵的概念,这让多少美艳不可方物的后来者扼腕叹息 。
令人无法企及的正是赫本无与伦比的精致美貌同高贵气质的完美融合 。赫本的高贵,不在于她演绎过《罗马假日》里仪态万千的安妮公主,不在于纪梵希为她量身定做过无数经典华服,甚至不在于她和格里高利派克动人的令人心醉又心碎的爱情故事……她用自己不老的优雅展示何谓真正的高贵,用自己的一生在践行,何谓对生命的尊重 。
奥黛丽赫本坚持的事例
奥黛丽赫本坚持的事例如下:
在拍摄《修女传》时,她不幸患了肾结石,依然强迫自己起床坚持工作;她会为了一个骑马镜头明返卖而摔断椎骨,甚至导致流产 。
在《修女传》中,奥黛丽饰演卢卡修女 。同年,出演电影《绿厦》,在剧中饰演了丛林精灵莉玛,这部电影是其丈夫亲自操刀担任导演为奥黛丽量身打造的第一部电影 。
而在晚年时,奥黛丽·赫本投身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物,坚持为第三世界妇女与孩童争取权益 。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患癌,病逝于瑞士,享年63岁 。
扩展资料
奥黛丽·赫世改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电影、舞台剧女演员 。赫本一生 *** 获得五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 。
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激逗——奥黛丽·赫本
跪求奥黛丽赫本的英语作文
Audrey Hepburn (4 May 1929 – 20 January 1993) was a English-Dutch actress and humanitarian.Born in Ixelles, Brussels, Belgium, as Audrey Kathleen Ruston, Hepburn spent her childhood chiefly in the Netherlands, including German-occupied Arnhem, Netherlands,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She studied ballet in Arnhem and then moved to London in 1948, where she continued to train in ballet and worked as a photographer's model. She appeared in several European films before starring in the 1951 Broadway play Gigi. Hepburn played the lead female role in Roman Holiday (1953), winning an Academy Award, a Golden Globe and a BAFTA for her performance. She also won a Tony Award for her performance in Ondine (1954). She was also 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Best Dressed List since 1961.Hepburn became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film actresses in the world and performed with notable leading men such as Gregory Peck, Rex Harrison, Humphrey Bogart, Gary Cooper, Cary Grant, Henry Fonda, William Holden, Burt Lancaster, Fred Astaire, James Garner, Peter O'Toole and Albert Finney. She won BAFTA Awards for her performances in The Nun's Story (1959) and Charade (1963) and received Academy Award nominations for Sabrina (1954), The Nun's Story (1959), 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 and Wait Until Dark (1967).She starred as Eliza Doolittle in the film version of My Fair Lady (1964), being only the third actor to receive $1,000,000 for a film role. From 1968 to 1975 she took a break from film-making to spend more time with her o sons. In 1976, she starred with Sean Connery in Robin and Marian. In 1989, she made her last film appearance in Steven Spielberg's Always.Her war-time experiences inspired her passion for humanitarian work and, although she had worked for UNICEF since the 1950s, during her later life she dedicated much of her time and energy to the anization. From 1988 until 1992, she worked in some of the most profoundly disadvantaged munities of Africa, South America and Asia. In 1992, Hepburn was awarded the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in recognition of her work as a UNICEF Goodwill Ambassador. In 1999, she was ranked as the third greatest female star of all time by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急!寻文摘周报上一篇关于奥黛丽赫本的文章
一个会走路的梦 作者:慕容双涵 来源:《读者》 1929年5月4日,上帝亲吻了一个小女孩的脸颊,于是奥黛丽·赫本诞生了 。
而在1993年1月20日赫本离开世界时,为赫本抬灵柩的是她的两个前夫、晚年的同居男友和一辈子的蓝颜知己纪梵希 。
只因为这个女人是奥黛丽·赫本,所以她的旧爱都不计前嫌,集合在一起,陪天使走完在人间的最后一程 。
或许将全世界的溢美之词叠加在奥黛丽·赫本身上也不为过,正如最初面试她的一名导演对助手说的那样:“你看见过一个会走路的梦吗?我今天终于看见了 。
”然而,赫本的美丽,决不仅限于她在荧幕上塑造的美好形象,还包含在她那颗慈善的心里 。
从1988年到1993年,赫本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五年献给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
她的日程表越来越紧凑,经常是一个飞行接着另一个飞行 。
尽管很疲惫,赫本仍然很乐于干自己的工作 。
有人曾经问她,很多的不幸只依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不可能解决的,为什么还这么不遗余力地做这些事情?赫本的答案永远只有一个:“这好比你坐在自家的客厅里,突然听见街上传来一声恐怖的尖叫,随后是汽车猛烈的撞击声,你的心脏仿佛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你从椅子上跳起来,跑到街上,发现一个孩子被车撞了,倒在血泊中 。
这时候你不会停下来去考虑到底是谁错了,是司机的车开得太快,还是孩子突然冲上马路追逐他的皮球?这时候你应该做的就是抱起孩子,赶紧送他去医院 。
”而奥黛丽·赫本在接受有关采访或发表演说时的开场白也通常是这样一句:“还有什么比孩子更重要呢?”两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摄影师曾经描述过这样一件事情 。
一次,在索马里的难民营,赫本走进了一间简陋的屋子,许多饥饿的孩子在那里等待食物 。
在长长的队伍中间,有一位小女孩,饥饿使她看起来很虚弱 。
当她的目光触及赫本的时候,似乎立刻呆住了 。
然后,小女孩扔下手中的盘子,跑向赫本,并且紧紧地抱住了她 。
那一刻,她们之间的感情似乎远远超出了对于生存的渴求 。
女孩或许从赫本的怀抱中得到了比食物更有用的东西——那些存在于人间的温暖和希望 。
当时,两名摄影师都无法举起相机拍下这个镜头,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时刻只属于赫本和小女孩 。
在生前的最后一个圣诞节,赫本将她的朋友萨姆·莱文森写给孙女的一首诗读给她的儿子西恩和卢卡:美丽的双唇,在于亲切友善的语言 。
可爱的双眼,要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 。
苗条的身材,要肯将食物与饥饿的人分享 。
美丽的秀发,因为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过它 。
优雅的姿态,来源于知识同行……人之所以为人,必须充满精力、自我反省、自我更新、自我成长;而并非向他人抱怨 。
请记得,如果你需要帮助,请从现在起善用你的双手 。
随着岁月增长,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帮助自己,一只帮助他人 。
在赫本温暖而安静的葬礼上,她的儿子西恩又把这首诗送还给了自己的母亲,仿佛正是赫本一生美丽本质的写照:亲切、优雅、友善、助人 。
求关于写赫本的优美的文章
永远的天使——写在赫本诞辰80周年之际80年之前的今天,一位天使降临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此后的64年里,她用自己的羽翼承载起人世间的苦难,用自己的纯真和善良给无数人带来了欢乐和幸福 。
幼时战乱的惨痛经历反而让她更加优雅,婚姻的不幸也更让她的母性光辉无以复加 。
所以,人们记住了那光影斑驳里天使写下的神话,音容笑貌,即使远隔百年,散落天涯也依然是璀璨到耀眼的如诗如画 。
时至今日,全世界的人都这样形容:天使曾经路过人间;举世无双;无法复制……其实,所有的人都无法释怀,上帝将再也不会把赫本还给我们;但是,所有的人都会骄傲,赫本回归天国的时候,没有沾染一丝的人世浮华 。
不知道多少人曾哭过,在看到晚年的赫本奔走在非洲,将爱和希望传递给那些可怜可爱的孩子的时候,其实我们最爱的赫本,瘦弱的跟那些孩子差不多 。
也许,这就是上帝将赫本送给我们的意图,让天使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时候唤醒我们的良知 。
天使飞走了,将她的光环留在人间 。
我们将永远怀念天使,永远感激天使 。
安娜公主,Sabrina,修女路加,荷莉,伊莱莎……这些荧幕上永远的传奇,帮我们纪念着天使曾经的一颦一笑,我们也会永远记着天使在奥斯卡上说的"It's too much. I want to say thank you to everybody who, these past months and years, has helped, guided and given me so much. I'm truly, truly grateful and terribly happy." 更会记得这些:永葆美丽的秘诀魅力的双唇,在于亲切友善的语言 。
可爱的双眼,要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 。
苗条的身材,要肯将食物与饥饿的人分享 。
美丽的秀发,因为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过它 。
优雅的姿态,来源与知识同行 。
人之所以为人,是必须充满精力、自我反省、自我更新,自我成长;而并非向他人抱怨 。
请记得,如果你需要帮助,请从现在起善用你的双手 。
随着岁月增长,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帮助自己,一只帮助他人 。
你的“美好的流金岁月”还在你的前方,希望你能拥有!谢谢你,天使赫本,80年前选择路过人间,谢谢你给我们留下如此难能可贵的银幕形象,谢谢你做过的一切 。
我们永远想念你!
我想拜托一下:能不能帮我弄一篇关于奥黛丽赫本的1000字评价不要...
恬淡,隽永,泉水般清澈,她就是奥黛丽赫本.她以她独有的“出污泥而不染”之态出现在当时那个云云金粉的好莱坞.如今,佳人已去,凝望她那塑像一般的脸庞,凝望她那白纱下的轻盈淡雅,昔日的芳华仍如丝丝微雨,沁入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永不消退.
窈窕淑女观后感二百字作文
很老的一部片子,突然心血来潮地看了 。
奥黛丽.赫本在《窈窕淑女》里的身份是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卖花女,言语粗俗,举止泼辣,为了生存耍小聪明,还有个爱酗酒的父亲 。
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两个语言学家,因为两人的打赌,幸运地成为了被改造成淑女的试验者 。
在其中一个语言学家的悉心教导下,赫本完成了麻雀变凤凰的过程,并在场面盛大的晚会上出尽风头 。
影片的结尾就落入了一般电影的俗套,那个抱着独身主义思想的语言学家,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赫本,最后大团圆结局 。
影片揭示了标准的语音、绅士淑女般的举止和个人修养是那个时代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标准,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人会被人看不起 。
可当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绅士淑女时,中产阶级的道德观变成了束缚,失去的是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心灵,赫本那个酗酒的父亲就是如此 。
我们现在的生活,何尝没有相似的地方?千军万马中冲过了高考的独木桥,顺利地拿到文凭,努力地挤进所谓白领的行列,过着中产的生活 。
可是我们经常加班,把公司当家;我们焦虑,为了事业不落人后;我们担忧,为了将来的生活能够维持一定的标准 。
我们知道快乐是一种心情,和金钱无关 。
可是我们习惯了坐在车里欣赏风景,到健身馆健身出汗,我们愿意与有着同样生活方式的人交往,于是仍然继续着痛并快乐着的生活状态 。
【罗马假日观后感】《罗马假日》的问题电影《罗马假日》(就是奥黛...
楼主啊,电影中的具体时间并没有具体介绍,只知道该电影是1953年拍的 。
故事中的时间背景由于和情节无多大关联,早已经淡化,或者说是被导演人为的弱化了,没必要去深究 。
本片主要是以男女主角的爱情为主线,其历史情节全属虚构 。
我这里有一张漂亮的黑白海报,望你喜欢!很难看到哦~
最好的鼓励 今天上午收到了来自爸爸的鼓励短信,呵呵,我的手机实在是无法储存了,我就想到了博客,这不也是一种保存和纪念的方式吗? 爸爸听妈咪说我最近情绪有些波动,所以,向妈咪表示,要给我发短信以示鼓励 。
呵呵,我昨天就知道了 。
果然,收到了爸爸的短信,呵呵,爸爸的短信总是经过精心酝酿: “听妈咪说近期情绪有波动,在父母眼里,你是个最完美的女孩,不能自责,要自信,不能自卑,要自强,事业会成功辉煌的,婚姻会美满幸福的,智慧凝聚财富,望你振作,天天快乐! 呵呵,可爱的爸爸,我都好了,没那么严重,有些痛苦也是正常的 。
您很认真,父爱如山,我庆幸能成为您的女儿,感谢您赐予我宝贵的生命! 我跟妈咪是朋友式的母女关系,妈咪从不施加家长的权威,她真的像尊重朋友一样尊重女儿在成长中的选择,也像朋友一样欣赏你,鼓励你,但从实质角度来说,那种至亲间特有的血脉连心的感觉,让我有深深的归属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
所以,我会向妈咪倾诉一切,没有秘密可言,但对爸爸,我还不能做到,因为我怕他担心,父爱更像是一座高山,为你投来慈祥的目光,张开臂膀等你依靠,而女儿却只想为父亲带来雨露和芬芳 。
但是,爸爸怎么可能什么都不知道呢,呵呵,妈咪会泄密啊,但是,女儿的问题不大,只是需要一些鼓励,再调整好自己 。
我觉得这样也很好,人生不可能是平原,总会有波浪和高山,爱其实一直都看得见 。
手机里已储存了很多条来自爸爸的短信,仅祝福生日快乐的短信,就有三条,很多都是鼓励的,挺有文采的,很可爱 。
爸爸也吸烟、喝酒,但是,其吸烟与喝酒的状态却很文雅,从不在起居房间抽烟,身上有股淡淡的烟草味,喝酒从来都是细品,慢悠悠的 。
最重要的优点在于,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心宽,自信,大度,还有一个好习惯,爱喝绿茶,这些也一定程度让他抵御了抽烟、喝酒带来的危害 。
但是,出于健康考虑,我真希望爸爸能把烟戒掉,但他说很难,尽量少抽吧! 爸爸,我还有一些小梦想,我相信那也是你和妈咪的梦想,需要你的参与,希望能早日实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奥黛丽赫本坚持的事例
奥黛利 。赫本的故事1.在读者上有一篇关于格里高利派克和奥黛丽赫本的文章.
题目是《一枚见证纯洁友情的胸针》
那一年,他遇见她的时候,他刚刚过完36岁生日,而她还是一个23岁的小女孩,瘦削的身材,矜持内敛的性格 。他第一眼看见她,心就有一种微微的颤动 。她是那么的迷人,一双美丽的眼睛就那样安静而有点无助地望着你,长长的睫毛上面挂满了无尽的忧伤 。她让他陡生爱怜 。
他们都是演员 。那时他们第一次合作,分别饰演戏中的男女主角 。那时,他已是好莱坞的大牌明星了,人们心中的偶像 。而她,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用现在的话来说,她还是第一次"触电" 。因为这部戏,他们两人天天聚在一起 。她在他的面前,有时候喜笑颜开,显得那么的温柔娇小,而有时候又是那么的冰冷孤傲,拒人于千里之外,仿佛没有谁能够走进她敏感而脆弱的内心世界 。在那次合作里,他忽然发觉自己已经分不清戏里戏外了 。
那是一次成功而经典的合作,每一天,他都对她百般照顾,细心而充满温柔地呵护 。在拍戏之余,他们常常在黄昏时分、在暮色渐合的时候,沿着附近的一条静静的小河散步 。一轮明月升上来了,它含笑看着树阴里那两个并肩而行的年轻人 。清澈而明净的河水,也一天又一天悄悄偷听他们的话语,被那真挚而纯净的心声打动得发出潺潺的声响 。他们走着,有时候她会伸出冰凉的手来握住他温热的手 。他们是不是已经闻见了彼此的心香!这是一种爱情的香味吗?让人陶醉、甜蜜、慌乱而又怅惘 。
那时候,他的第一次婚姻已走到了尽头 。他多么渴望得到她的爱情啊!然而,从小受到父母离异伤害的她,对离了婚的他感到害怕,因而远远地离开了他,有情人没能成为眷属 。
1954年9月,当她和丈夫结婚的时候,他千里迢迢地赶来,参加了她的婚礼 。其实,她的丈夫,也是他后来给介绍的,是他的好朋友 。他送给她的结婚礼物是一枚蝴蝶胸针 。
1993年1月20日,63岁的她在睡梦中飞走了 。而他来了,他来看她最后一眼,他心中那个永远娇小迷人、眼睛里总是盛满了忧伤的女孩 。
2003年4月24日,他著名的苏富比拍卖行举行了她生前衣物、首饰慈善义卖活动 。那天,87岁高龄的他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前去买回了那枚陪伴了她近40年的胸针——那一年他送给她的蝴蝶胸针,现在它温暖着他的胸膛 。
2003年6月12日凌晨,他也闭上了眼睛 。在看见天国的时候,他是否也同时看见了他的天使?
他们第一次合作的那部电影叫《罗马假日》 。她是电影史上永远让人魂牵梦绕的"公主"奥黛丽·赫本;而他,就是被誉为"世界绅士"的格里高利·派克 。
2.
要想拥有吸引人的双唇,请说善意的言语;
要拥有美丽的眼睛,请寻找他人的优点;
要想拥有纤细的身材,请与饥饿的人分享你的食物;
要拥有亮丽的头发,请让小孩子每日触摸你的头发;
要想拥有自信的态度,请学习你不曾学过的知识 。
3.有关奥黛丽赫本的影片.
该片分成上下两部,以纪实的视角着重刻画了奥黛丽赫本的前半生 。故事以奥黛丽拍摄《蒂凡尼的早餐》贯穿全片,其中倒叙了奥黛丽小时候父母的离异,英国求学,战争时在荷兰的生活,战争后学舞的经历,以及成为好来坞巨星的星路历程等五个部分 。同时对奥黛丽各个时期的恋情也稍加描述 。最后以一段话介绍了奥黛丽在《蒂凡尼的早餐》后的生活经历 。该片以白描的手法将奥黛丽的成长娓娓道来 。
4.想要详细了解的话,还有她的传记.
希望对你有帮助哈.
奥黛丽赫本的生平事迹
奥黛丽·赫本好莱坞著名影星,奥斯卡影后,世人敬仰她为“人间天使” 。身为十简歼大好莱坞最著名的璀璨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味的穿着著称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奥黛丽赫本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生平简介
1.童年
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约瑟夫·维克特·安瑟尼·赫本-鲁斯顿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 。赫本的全名原本为“奥黛丽·凯瑟琳·鲁斯顿”,但在二战后,由于她的父亲约瑟夫偶尔发现自己的母系先祖中有“赫本”这个姓氏,于是把自己的姓氏改为了“赫本-鲁斯顿” 。因此,为了合乎法律规定,奥黛丽的名字也相应修改为“奥黛丽·凯瑟琳·赫本-鲁斯顿”,一般简称为“奥黛丽·赫本” 。
赫本六岁开始就读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1938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父亲离开了家庭,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 。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二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 。当时的身份文件大多为手写,为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母亲篡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达·凡·赫姆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便于伪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登记过 。
当纳粹侵占安恒后,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抓入集中营,母女俩被迫过着贫困的生活 。在战争的饥荒期间,赫本经常靠郁金香球茎以及由烘草做成的“绿色面包”来充饥,并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 。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她日后瘦削的身材 。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炼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穷到要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也没关系 。在此期间,赫本曾为荷兰地下游击队秘密工作(包括表演芭蕾舞募集捐款、传递情报等),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 。1944年安恒战役,此时16岁的奥黛丽成为一名志愿护士,战役期间很多盟军伤兵被送到了赫本所在的医院,其中一名受伤的英国伞兵在赫本和其他护士的帮助和照护下康复,这名伞兵就是后来的导演特伦斯·杨,他在1967年执导了赫本主演的《盲女惊魂记》 。
2.踏入影坛
二战后,1948年,赫本与母亲(赫本父母于1938年离异)带着省吃俭用存下来的100英镑迁至英国伦敦 。她在这边打工边寻找深造的机会 。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期间曾因没钱缴学费返回荷兰,并在一部荷兰影片《荷兰七课》中饰演一位空姐——一个跑龙套的角色 。经过数月训练后,赫本被告知她不适合当芭蕾舞者 。为了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兼职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演出;这年赫拦锋冲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纽扣鞋》(High Button Shoes )的合唱团员 。由于表现突出,她正式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 。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国电影《天堂笑语》露脸,正式成为电影演员,并在一些电影中扮演较次要的人物 。之后她在电影《双姝艳》里施展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电影《蒙特卡罗宝贝》(Monte Carlo Baby) 。为了拍摄后者的法国翻拍版《前进蒙特卡罗》(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奥黛丽到法国出外景,期间演出意外被坐在台下的法国著名女作家高莱特夫人一眼便认定她是自己作品《金粉世界》(Gigi)中“姬姬”一角的化身,便邀请她到纽约好莱坞出演音乐剧《金粉世界》的女主角,进而开启赫本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还被《双姝艳》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其新影片《罗马假日》试镜,获得非常好的赞誉,从而得到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角色 。
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金粉世界》的演出 。她在其间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并因此获得世界戏剧大奖(Theatre World Award)最佳女基正主角 。但为赶拍《罗马假日》,她在《金粉世界》里的演出被迫在巡回八个月演出后结束 。这年因无法兼顾事业与婚姻,她取消与未婚夫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的婚约,但两人日后仍保持良好的友谊 。
1953年,并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正式上映,由于成功刻画剧情,该片放映后迅速风靡世界 。赫本在片中扮演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表现出公主高贵、优雅的气息,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一头黑色短发,在金发性感女郎风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尤其剪成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赢得多数人的赞赏,“赫本头”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 。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 。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 。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 。据说英格丽·褒曼在意大利观看《罗马假日》时,竟发出一声惊叫,她丈夫罗西里尼问她:“你为什么叫喊?” 褒曼说:“我被奥黛丽·赫本深深感动了 。” 赫本不仅俘虏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心,同时连评论家们也都不知不觉被她吸引 。1954年3月25日,赫本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美人鱼》(Ondine)中的精彩表演再荣获托尼奖(Tony Award)殊荣 。
1954年她与亨佛莱·鲍嘉、威廉·荷顿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 。由于《美人鱼》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修养,不久接受一同参与《美人鱼》演出的演员梅尔·费勒(Mel Ferrer) 的求婚,两人于9月24日步上红毯 。
1955年奥黛丽·赫本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未获奖,同年因意外首度流产 。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黄昏之恋》等片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 。但丈夫梅尔的演艺却遭遇挫折,逐渐转到幕后 。1959年赫本三度怀孕,为防止半年前的流产再度发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约,直到生下第一个儿子西恩·赫本·费勒(Sean Hepburn Ferrer)后才同意主演《蒂凡尼的早餐》 。
3.转型
虽然《蒂梵尼的早餐》的作者原属意玛丽莲·梦露饰演女主角霍莉·戈莱特丽(Holly Golightly),拍摄过程赫本也一度为了主题曲是否采用亨利·曼西尼(Henry Mancini)与约翰尼·莫瑟(Johnny Mercer)的《月亮河》(Moon River)而与电影公司起冲突,是事后证明她的演出与坚持是对的:1961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两项音乐性奖项,奥黛丽·赫本第四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这部片她的演艺生涯再创高峰,但她开始挑战更有演技难度的作品 。
同年年底,赫本接下《双姝怨》的演出,但评价平平;之后的《谜中迷》试图挑战悬疑片的角色 。但她最成功的作品还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获得8项奥斯卡的奖项,但主演的赫本却因由别人幕后代唱的关系无法获得提名 。
4.晚年
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 。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 。
赫本的第二次婚姻,与多蒂的结合使她息影七年,广大观众十分怀念她,电影公司和圈中的人物都希望她能再次出山 。1976年,不安于“贤妻良母”生活的赫本终于重返影坛,与因演007谍报员詹姆斯·邦德而名噪一时的辛·康纳利一起主演《罗宾汉和玛莉安》,影片描写中古传说中随十字军东征归来的农民英雄罗宾汉与离别十八载的爱侣之间的一段深情 。该片的首映式在纽约举行 。当赫本前往出席之前,她非常不安,阔别影坛七年,电影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会怎样对待她?
在首映式之前,赫本还不得不尽快飞往好莱坞,在美国电影学院表彰威廉·惠勒接受终生荣誉奖的仪式上发言 。她朗读了一首自己写的诗,结果博得满堂喝彩,这使她又惊又喜 。接着她又飞往纽约参加首映式 。首映式在广播城市市音乐厅举行,赫本一到,约有6000人向她欢呼,用唱歌的声调齐唱到: “我们爱你,奥黛丽!”
赫本对此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被人们的热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看到人们并未对我感到腻味,我很感动 。”
然后她再飞往好莱坞,出席该片在西部的首映式,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发仪式上担任授奖人 。这对电影明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誉 。她这回是为当年即第48届最佳影片《飞越疯人院》授奖 。赫本息影七年,感触颇深,但她最难忘的是,好莱坞没有忘记她,电影没有忘记她,广大观众没有忘记她 。
她虽然息影多年,但演技并未逊色 。继《罗宾汉和玛莉安》后,她又主演了《血统》(1979)、《哄堂大笑》(1981)、《直到永远》(1989) 。然而,进入70年代以来,欧美的妇女解放运动日趋高涨 。妇女不再满足于做男人的玩物和附庸 。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和男人一样工作奋斗 。近年来不少女演员成功地塑造了这种新女性的形象,很受欢迎 。相比之下,赫本复出后仍然跳不出天真无邪、活泼善良的少女形象,这就不能不给人一种落伍、怀旧的感觉,令人感到哀叹、惋惜,这也是她重返影坛后所拍四部影片均不很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
无论如何,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她在黄金时代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样,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太强烈了 。她在电影史上所占的独特的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所抹掉的 。1991年4月22日,美国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向赫本授予Gala荣誉奖,该项奖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资深望重的艺术大师颁发,获奖者先后有卓别林、劳伦斯·奥立弗、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华等影界巨星,这是对赫本影坛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奖 。
赫本晚年,仍然老骥伏枥,为公益事业发着光和热 。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 。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 。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 。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 。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的住所,因乳腺癌病逝 。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她,此时赫本已离世,由其子西恩·赫本·费勒代领该奖 。
主要影响
奥黛丽赫本是影坛上难得一见的瑰宝:她的容貌清纯秀丽,既不俗艳,而又耐看,很多摄影师喜欢为她拍照以捕捉那“无法比拟的美” 。有“时装圣经”之称的时装杂志《VOGUE》2004年的时尚名人投票中,赫本以29%的票数,荣登女性榜首 。《VOGUE》杂志发言人表示:“大家觉得奥黛丽·赫本高贵又有气质,她的美丽永恒不变!一讲到Style,人人都会立刻想起她!” 。2004年6月,赫本又被著名的时尚杂志《ELLE》评选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美丽女人第1名,得票率为76% 。“她是自然与美丽的化身,她皮肤细嫩,性情温和、活泼,她的微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内在美”,《ELLE》杂志的主编罗西·格林如是说 。2006年4月,英国《新女性》杂志对5000多名读者进行调查选出古今百大美女,结果赫本再次荣登榜首 。
“奥黛丽卓然不群,别指望拿那些现成的陈词滥调来套她 。” ——美国《时代》周刊
“唯一可以盖过蒂凡尼珠宝光芒的人便是奥黛丽 。”—— 亨利·普雷特
“奥黛丽·赫本呈现的是一些消逝已久的特质 。例如:高贵、优雅与礼仪……,上帝都愿意亲吻她的脸颊,她就是这样一个讨人喜欢的人 。”——比利·怀尔德
除容貌美丽和气质优雅之外,赫本出色的演技也受到激赏 。在主演《罗马假日》和《龙凤配》成名后,她不但慎选剧本,并且只和一流导演合作,例如她在后来主演的影片《修女传》、《蒂梵尼的早餐》、《窈窕淑女》、《盲女惊魂记》中演技发挥得淋漓尽致,影片叫好又叫座 。而《谜中迷》、《偷龙转凤》等电影则充分体现出赫本的喜剧天赋 。
赫本似乎还有一种使导演化腐朽为神奇的惊人影响力:譬如,史丹利杜宁本是一位娱乐派导演,但他一和奥黛丽赫本合作后,拍出来的电影就不同凡响,从《甜姐儿》经《谜中谜》到《俪人行》,无不令人刮目相看 。另外,拍商业电影007情报赚大钱的导演泰伦斯扬,为奥黛丽赫本拍的《盲女惊魂记》,艺术成就之高使许多影评人认为他终于发挥潜力,甚至脱胎换骨了 。
奥黛丽精神
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美丽善良的“安妮公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为了纪念奥黛丽·赫本所做的贡献,专门为她在纽约总部树立了一尊以她名字命名的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并于2002年5月举行了揭幕仪式 。而在赫本去世10周年,美国邮政总署则发行了她的的纪念邮票 。
看了“奥黛丽赫本的事迹 ”的人还看了:
1. 奥黛丽·赫本励志名句
2. 奥黛丽赫本的经典励志名言
3. 英语美文:奥黛丽·赫本的遗言
4. 盘点奥黛丽·赫本经典电影中的原声配乐
5. 高中优秀英语作文: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奥黛丽赫本生平事迹 奥黛丽赫本人物介绍
1、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于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她出生时的名字是Edda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她的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
2、在她的双亲离婚后,她跟随母亲去了伦敦,并在一所私立女子学校上学 。她的母亲随后回到荷兰,她在假期也和她的母亲一起到了荷兰的Arnhem 。当纳粹进入Arnhem后,赫本经常会营养不良,心情郁闷 。(这也许是她这么瘦的原因之一?)解放后,Hepburn进入伦敦的一所芭蕾舞学校学习,并获得了奖学金 。毕业后,她成为一名职业模特 。作为一名模特,她便显得很优雅高贵,而且好像她已经找到了最适合她的工作 。直到加入到电影行业 。
3、1948年,她在一部欧洲电影《变小七次的荷兰》(nederlands in 7 lessen)里担任了一个很小的角色,随后在1951年的电影《少妇的神话》(young wives‘s tale)里,她终于有了第一个有台词的角色 。但是这个角色的分量还是很小,于是,赫本赴美国发展 。1953年她与好莱坞名影星格利高里-派克一起主演了《罗马假日》,该片风靡世界,她扮演的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令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与此同时她还因在百老汇戏剧《翁丹》中的表演荣获托尼奖 。一头黑色短发,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的赫本,在金发性感女郎风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之后,57年的《滑稽的面孔》也是同样的一部引人制作,使她又一次提名奥斯卡 。之后的三次提名分别得益于《修女的故事》,《窈窕淑女》,《蒂芬妮早餐》 。
4、50年代她主演了许多影片,表演质朴而富于激情 。如《战争与和平》、《滑稽的面孔》、《下午的爱情》、《绿色公寓》、《萨布瑞娜》,其中那些仪态万坦搭方、典雅淳厚的女性形象,给人印象最为深刻 。
5、60年代初期,她的主要作品有《不液信亏能忘记》,《蒂芬妮早餐》,《孩子们的时刻》,《愤怒的巴黎》,《字迷》,《窈窕淑女》等 。后期有《爱神》,《怎么偷一闹神百万》《等到黑暗》,之后曾长期息影,复出后又拍摄了《罗宾和玛丽安》(1976年)、《血统》(1979年)、《他们都笑了》,(1981)《总是如此》(1989年)等影片 。
6、晚年的赫本作为联合国的亲善大使多次赴非洲开展慈善与救助活动,她不但以其光彩的银幕形象,也以其高尚的情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与爱戴 。
【奥黛丽赫本故事简介(奥黛丽·赫本有怎样的传奇人】关于奥黛丽赫本故事和奥黛丽赫本故事简介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
- 品牌故事怎么写 品牌故事案例
- 跟数学有关的小故事四年级,跟数学有关的小故事加贴图100字
- 大熊猫的故事50字,大熊猫的故事资料
- 名人学习小故事
- 白马非马的故事和哲理,白马非马的故事视频
- 史记中成语故事
- 买珠还椟的故事拼音,买珠还椟的故事造成了什么后果
- 中国古代隐士鬼古子的故事
- 一年级上册寓言故事有哪几个
- 关于脱贫的作文500字,关于脱贫的作文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