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真的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么 介子推寒食节文言文)


寒食节纪念谁(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寒食节究竟是哪一日,一说是清明的前一日,一说清明前两日,说法不一 。此寒食节来历,民间流传是纪念晋国介子推的节日 。其实,这一传说并不可靠 。
传说中寒食节源于晋臣介子推
春秋时,介子推辅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 。一次他们迷路于山中,粮绝无援,重耳饿得头晕眼花 。于是,介子推偷偷地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薯散用火烤熟为重耳充饥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在封赏功臣之时,独独忘掉了介子推 。
介子推隐入山中,不肯复出 。晋文公为逼介子推出山受封赏,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抱树死于火海中 。晋文公看到如此铮铮忠骨、高风亮节的介子推惨死,禁不住百并孙感交集,伤心之极!为了悼念他,遂下令禁止在介子推死之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饭,以后相沿成俗 。称为“寒食禁火” 。
多部正史对此并无记载
《左传》、《史记》中并无介子推被焚的记载 。到了汉代,刘向《新序》及桓谭《新论》中始提及介子推被焚事,仅寥寥数语,也没有把介子推之死与寒食禁火相联系 。
到了汉末,蔡邕的《琴操》将禁火之事与介子推附会在一起 。不过,蔡邕并没有把禁火时间放到清明节前一二日的寒食节,只是说“五月五日不得举火数蔽氏 。”而《后汉书?周举传》记载周举任并州刺史时,太原一郡民间旧俗有“龙忌之禁”,在介子推死亡之月,咸令神灵不乐举火 。
以往寒食节并不在清明前一二日
后来,寒食禁火风俗日甚,士民每冬中辄有一月寒食 。但太原冬天寒冷,老小病弱者不堪寒食,致使疾病蔓延,危害甚大 。魏武帝曹操《明罚令》有:“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 。”
曹操为此下禁绝火令,“令到人不得寒食 。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二月俸 。”陆翙的《邺中记》亦云:“俗冬至后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作干粥,今糗是也 。”可见寒食节确定为清明前一二日是魏晋之时 。
大约到了晋代,因晋朝与春秋时晋国同属“晋”字,人们深信关于介子推的传说,寒食节禁火相沿成俗 。

哪个节日是纪念介子推的?纪念介子推的节日是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 。民间普遍认为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 。
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在那个月不生明火,吃饭也吃冷的食物 。后来一个月渐渐减少到清明节的前一天,即为“寒食节” 。过节的当天,家家门上插柳枝、烧纸钱、在野外祭祀、吃冷饭这些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后与清明节合二为一,人们也常常在寒食节纪念死去的亲人 。
扩展资料
寒食节特色介绍
寒食节还有“一百五”的别称,这是由于寒食节时在冬至日后的105天 。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 。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 。
寒食节时期有拜扫展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植树、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 。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介子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寒食节
割股啖君的介子推与寒食节的由来内容摘要:2000多年前,晋国贤臣介子推追随晋文公流亡19年,流亡途中尽心竭力侍奉晋文公,甚至“割股啖君” 。晋文公回国即位之后,介子推功成不言禄,和母亲归隐山林 。晋文公求贤心急,却将介子推母子烧死山中 。从此,为了纪念介子推忠孝,淡泊名利的精神,每年清明前一天作为纪念日纪念他,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介子推生平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啖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 。死后葬于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其死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 。介子推忠孝气节和独立精神历来为后人绥推崇,北宋黄庭坚赞道:“ 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 。
割股啖君
在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因为宠幸骊姬,听信骊姬谗言,杀害太子申生,并派人抓捕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 。重耳自知不敌,于是弃城逃跑,开始了长达19年的逃亡之旅 。由于重耳谦虚好学,善于结交贤能之士,介子推和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一批晋国当时的能臣一起追随其逃亡 。
重耳一行人先是在其姥姥家狄国安稳度过了12年 。公元前643年,由于晋惠公(重耳的弟弟夷吾)派勃鞮到狄国追杀他 。重耳得到消息之后,匆匆告别在狄国娶的妻子季隗后就马不停蹄地奔向齐国,寻求当时的霸主齐桓公的庇护 。
在经过卫国时,当时的卫文公认为重耳只是一逃亡的人,没有什么用处,就没有理他 。当他们走到五鹿这个地方时,终于都饿得头昏眼花,熬不下去了 。于是就去向田地里的农民讨吃的,一个农民就递给重耳一块土,还调侃到:“给,拿去吃吧!” 。当时就把重耳气的牙痒,差点就动手揍他,但是被狐偃阻止了 。狐偃对重耳说:“这是上天要赐给我们土地啊!说明我们复国在望 。”并且煞有介事地向农夫磕了个头,接过土块,装在车上 。
可是,这种阿Q精神能够治愈一下心情,却解决不了噜噜饥肠啊 。介子推看到重耳实在是饿得难受,就主动提出去找吃的,转过一片小树林,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拿回去骗重耳说是买来的肉,给他和着野菜煮了一锅汤吃,才总算是解决了肚子饿的问题 。
后来,重耳知道了是介子推大腿上的肉,非常的感动 。
辞官归隐
重耳流亡了19年,历经八个国家,尝尽了人间冷暖,终于在公元前636年,在秦国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国杀死侄儿晋怀公(晋惠公儿子子圉)即位成为晋文公 。当一行人来到黄河边的时候,和介子推一起追随晋文公的咎犯对晋文公说道:“我和您一起周游各国,犯了许多错,我自己心里明白 。现在您就要回国即位了,就让我从此离开,回家去吧!”晋文公心里知道,这是咎犯在表明自己追随多年的功绩,于是回答道:“以黄河为证,如果我回国不能与你共享富贵,天地不容 。”于是把身上的玉块投进黄河,一起盟誓 。介子推在船上看见了,认为重耳能回国是天意,而不是他们这些追随的人的功劳,而他们把这一切看作自己的功劳而请求封赏,就像盗贼一样,是十分可耻的行为 。
晋文公即位之后,不仅那些追随的人受到了封赏,一些善于钻营的小人,也得到了奖励 。介子推对这些现象感到愤恨,于是便辞官归隐,带着母亲到绵山隐居起来 。
报树而死
虽然是介子推不肯受赏,但很多人认为是晋文公不愿意封赏介子推 。因为传言晋文公怀疑介子推割自己的肉给他吃,是骗了他,所以没有封赏介子推 。其实,在历史上,关于介子推割股啖君这件事情,是存在争议的 。当时,有一首诗,"有龙于飞,周遍天下 。五蛇从之,为之丞辅 。龙反其乡,得其处所 。四蛇从之,得其露雨 。一蛇羞之,死于中野",就是说的介子推有功没有收到封赏的事 。这首诗传到了晋文公那里之后,他非常后悔自己忘恩负义,于是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介子推已隐入绵山 。晋文公便亲带人前往绵山寻访 。但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 。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以此逼迫介子推出来相见 。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意志坚定的介子推也没出来 。
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并在绵山上建了祠堂纪念他,还将绵山改成了介山 。
寒食节由来
介子推死后,晋文公感念其追随自己多年,任劳任怨尽心侍奉,对自己忠心耿耿,而且不贪功,不言禄,为了纪念他忠君爱国、高风亮节,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
寒食节习俗
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经过2000多年逐渐发展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
历史评价
介子推作为晋国人,对自己的国家非常的敬爱,追随重耳几十年,不辞劳苦,甚至“割股啖君”,是因为知道重耳是振兴晋国的希望,支持他的是忠君爱国的信念 。在晋文公继位之后,居功不言赏,功成身退,敢于归隐山林,侍奉母亲,可尽孝道 。可谓是忠孝两全,志虑忠纯 。虽然最后介子推和母亲一起被烧死了,但他忠君赴义、鄙弃功名利禄的气节,流芳了2000多年,至今仍感人至深 。
相关搜索
寒食节上坟禁忌
重耳传奇第二部
寒食节的来历50字
重耳怎么死的
重耳传奇大结局
晋文公齐姜
知道寒食节跟介子推的传说吗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 。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 。文公复宽帆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 。文公焚慎粗雹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 。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
寒食节从春秋起,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凳芦,比端午节的发生还要早358年 。虽经东汉周举、三国曹操、后赵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断,却屡禁屡兴,蔓延全国 。
唐玄宗顺应民意,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开元礼》中,并定为全国法定长假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
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 。

关于寒食节的来源和介子推有关寒食节的来源和介子推有关:
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 。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 。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 。
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真的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么) 在冬至过后的第105天,就是寒食节了,一般会赶到清明节的前一天 。清明,既是一个农业上的节气,也是人们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在它的衬托之下,寒食节就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
对于寒食节的来历,人们大多认为这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而设立的 。
介子推割股啖君
公元前656年,春秋时期的晋国发生了内乱,国君晋献公听信了骊姬的谗言,杀了太子申生,把骊姬的儿子立为太子 。为了进一步巩固战绩,骊姬说服了晋献公去追杀他的另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 。
重耳和夷吾带着自己的人分别逃跑了,在跟随重耳的五位名士之中,就有介子推 。
重耳逃到卫国的时候,卫文公没有接纳他,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重耳的一个手下又卷着钱粮逃走了,把重耳一行人陷入了饥饿难行的困境之中 。重耳向一位老农乞食,老农却扔给他一个土块儿,“拿去,吃去吧 。”
重耳很是生气,想要让人鞭打这位老农,却被他的手下狐偃制止住了 。他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预兆,说明你即将获得国土 。
重耳听了之后很是高兴,立即就拜谢了这位老农 。可高兴归高兴,填饱肚子的问题却仍然没能解决 。后来,介子推说自己找到了一块肉,并且给大家煮了一锅肉汤 。重耳吃饱喝足之后,才想起来问介子推这肉是从哪儿找来的 。介子推说,他是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 。
看着介子推血淋淋的大腿,重耳很是感动 。
在流亡十九年之后,终于秦国决定帮助重耳复国了 。重耳一行人来到了黄河岸边,在上船之前,狐偃对重耳说,“在周游列国的这许多年来,我犯了太多的错误,现在请您允许我离开吧 。”
狐偃的确是做了很多违背重耳意愿的事,就拿他设计把重耳灌醉,带着他逃离齐姜的温柔乡来说吧,酒醒之后的重耳,可是气得拿着戈,到处去追打狐偃的 。但是,狐偃此时这么说的真正目的,却不是在向重耳讨饶,而是在变相地向重耳邀功 。
重耳把自己的玉佩扔到了河里,对狐偃一行人明誓说,“如果我回到晋国之后,不与大家同心的话,就请河伯作证 。”
狐偃的行为,招来了介子推的讥笑,“这是上天在支持公子兴起,而你们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无耻!我是不会与你们同流合污的 。”
重耳回到晋国继位之后,封赏了许多追随自己的人,唯独忘记了介子推 。介子推不愿意去邀功请赏,他和母亲一起隐居到了绵山 。经过人们的提醒,重耳终于想起了介子推,为了让他走出绵山,重耳派人去放火烧山:这下你总该出来了吧!
大火灭了之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和他母亲烧焦的尸体 。重耳很是难过,就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们在这一天是不许生火做饭的,只能吃冷食 。
故事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
在《左传》的记录中,介子推和他的母亲一起隐居在绵山,重耳去找他们,但介子推执意不肯出山做官 。重耳无法,只好把绵山的田地封给了介子推,“以志吾过,以旌善人” 。
不但介子推被烧死的故事不可信,就连他割股啖君的事情,应该也是后人杜撰的 。想要做好一锅肉汤,太少的肉可是不行的,可一个人的大腿上能有多少的肉呢?而且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割下一块肉的行径,简直就是自杀 。
而且,重耳一行人是很快就赶到了齐国的,既没有介子推如何养伤的故事,也没谈到他是否有掉队的情况 。
就在介子推割股啖君之前,齐国的齐桓公在无意之中发了一个感慨,自己还没有吃过人肉,不知道人肉的味道是怎样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齐桓公的大厨易牙听说之后,就把自己四岁的儿子给做成了熟肉,送给齐桓公吃 。这就是易牙“烹子献糜”的故事 。
齐国大臣管仲临死的时候,向齐桓公评论过易牙的人品:为了讨好国君,易牙连自己的儿子都能舍弃,这种人是没有人性的 。易牙不但不能为相,国君还应当远离他 。
不久之后,易牙果然参与了叛乱,他将齐桓公封死在了宫门里面,活活地饿死了他 。
如此看来,介子推的人性比起易牙来,只能说是略强一些,二者的性质可是差不多的 。重耳肯定知道齐桓公的下场,如果介子推割股啖君的故事是真的,那么后来重耳放火烧山,与其说是在逼迫介子推出山,还不如说他这是在找机会杀了介子推 。
寒食节的真正来历
用介子推的故事来作为寒食节的起源,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人们更愿意把这个节日,与忠心耿耿,鄙视功名利禄的介子推产生联系 。实际上,寒食节可是从夏商时期就已经有了 。
那时候,人们都是保留火种的 。一到了春天,因为气候干燥,火种就容易引发火灾,所以人们就在这个时候举行祭祀活动,把留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这就是“禁火” 。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再通过钻木取火的方式产生新的火种,这就是“改火”或者是“请新火” 。
在“禁火”与“改火”之间,大约间隔三天的时间,人们在这段时间里,是只能吃冷食的,这就是寒食节真正的由来 。
东汉的桓谭在他的《新论》中记载,“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病缓急,犹不敢犯 。”在这么冷的天气之下,一连吃上五天的冷饭,还是让人很痛苦的 。在206年,曹操就颁布了禁令,明确取消了寒食节吃冷食的习俗 。后来,北魏的孝文帝也曾经颁布过“禁断寒食”的命令 。
从唐代开始,寒食节与清明节开始合二为一 。
人们不用在寒食节里吃冷食了,而南北朝时期形成的“寒食墓祭”的习俗,也被逐渐转移到了清明节那天 。这样一来,寒食节的存在感就越来越小,以至于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真的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么 介子推寒食节文言文)】关于介子推寒食节和介子推寒食节文言文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