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享主义|夏天,越热越爱吃苦是真的

私享主义|夏天,越热越爱吃苦是真的
文章图片
1935年新春伊始 , 鲁迅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舍间是向不过年的 , 不问新旧 , 但今年却亦借口新年 , 烹酒煮肉 , 且买花炮 , 夜则放之 , 盖终年被迫被困 , 苦得够了 , 人亦何苦不暂时吃一通乎 。 ”
私享主义|夏天,越热越爱吃苦是真的
文章图片
在后来《两地书》的最初几篇里 , 鲁迅坦率地说:“苦茶加糖 , 其苦之量如故 , 只是聊胜于无糖 , 但这糖就不容易找到 , 我不知道在哪里 。 总结起来 , 我自己对于苦闷的办法 , 是专与袭来的苦痛捣乱……这或者就是糖罢 。 ”
人亦何苦不暂时吃一通乎?吃苦 , 是在我国饮食图谱上横亘了近千年的功能主义哲学 。 其中有苦中作乐的无奈 , 也有饥荒时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 直至今天 , 苦夏吃苦 , 成为人们生活里习惯般的存在 。 食物的苦涩中带着一丝回甘 , 让人从炙热的空气中回过神来 , 苦尽甘来的道理 , 也这样被一口一口送进胃袋 。
私享主义|夏天,越热越爱吃苦是真的
文章图片
人类本不爱吃苦 , 这是写在基因里的表达 。 史学家马西蒙·蒙塔纳里有一个观点:味道是文化的产物 , 味觉器官并不是舌头 , 而是脑 。 人类有25个不同的苦味受体基因 , 能识别很多种苦味分子 , 广泛分布在舌、上腭和咽喉部位的味蕾里 , 有多达上百个味觉受体 。 苦作为一种基本的味觉 , 我们的舌头可以感知甜咸 , 同样可以感知苦味 。 每当苦味袭来 , 味觉神经都会产生相应的信号 , 传送到大脑皮层 , 最终让人因苦涩而皱眉 。
在采集农业占优势的远古社会 , 人们只能依靠经验来分辨采集到的食物是否可以下肚 。 未成熟的植物、腐败的动物或者腐烂的果实 , 通常会释放苦味素 , 作为一种警告 , 往往是有毒的 。 也正是因为如此 , 对于远古人类来说 , 对苦味的感知也成为一种“简单可行、安全优先”的判断准则 。 凭借第一直觉逃避苦味 , 成功地印在了人类的基因之中 。
私享主义|夏天,越热越爱吃苦是真的
文章图片
纵使如此 , 却也并不是所有的苦味食物都不能食用 。 食品中的苦味物质大致分为五类:生物碱、黄烷酮糖苷类、萜类和甾体类、氨基酸和多肽类、矿物质 。 就拿苦味植物来说 , 其中含有许多“次级代谢产物” , 这些物质的产生 , 本是为了对抗病菌侵袭 。 像是茶叶里的多酚、巧克力中的类黄酮、人参中的皂苷等等 , 往往是苦的或者涩的 , 不过这些苦味物质反而在抗氧化、抗炎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 。
“第一味觉固然重要 , 但磨合是一个更有意义的过程 。 ”如果回到最初的起点 , 我们可以发现 , 人类吃苦的行为从无到有 , 本是对苦味敏感度的降低及耐受性的建立 。 于是 , 慢慢地 , 第一味觉向饮食习惯妥协 , 再后来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人类自避苦不及到“自讨苦吃” , 苦味食物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之上 , 仿佛是用魔法打败了魔法 。
私享主义|夏天,越热越爱吃苦是真的
文章图片
私享主义|夏天,越热越爱吃苦是真的
文章图片
我国民间自古就有食苦的习惯 。 《诗经》里写“谁谓荼苦 , 其甘如荠” , 到了明代 , 味苦的野菜作为饥荒时的救灾食物被写入《救荒本草》 , “采苗叶炸熟 , 换水淘净 , 油盐调食 , 甚美 。 能除风热 。 ”
私享主义|夏天,越热越爱吃苦是真的
文章图片
在广东 , 夏季要靠凉茶续命 , 在老广心中 , 凉茶越苦越消暑 。 最经典的莫过于二十四味 , 也叫廿四味 。 名如其茶 , 冬桑叶、银花藤、鱼腥草、土牛膝、鸭脚木……光看着配方想象不出它的苦涩 , 观察一下凉茶铺里的人 , 便心知肚明:除了凉茶铺老手 , 一般人喝二十四味都要一股作气 , 棕黑色的茶汤快速下肚 , 脸上还残存着苦瓜似的神情 , 过了一会儿 , 眉头才稍稍舒展 , 饮到碗底方有回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