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光明网
进入暑假
“过家家”似的“食玩”产品
引得不少小朋友纷纷“入坑”
但需要注意的是
这类“食玩”成分大都是糖和色素
孩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有卫生隐患
家长必须谨慎鉴别和引导
能吃能玩 , 受到追捧
最近 , 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做饭”视频 。 他们打开包装袋取出几包粉末 , 搅拌 , 揉捏 , 几分钟之后 , 看上去逼真的微型食品就能轻松“出炉” 。 当这些视频打上“食玩”的标签之后 , 往往能吸引近百万人观看 。
采访人员走访发现 , 在线下部分超市的食品货架上 , 也能看到“食玩”的身影 。 它们大都被归类在糖果货架 , 主要以制作“冰淇淋”“寿司”“汉堡”为主 。 这些“食玩”的外包装大都五颜六色 , 看起来更像是一盒玩具 , 而不是一种零食 。
孩子玩了再吃 , 家长担忧安全问题
市民杨女士给孩子买过“食玩”产品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孩子把“食物”捏出来之后 , 就一股脑全都吃掉了 。
她有点担心:“虽然商家在外包装上标明了‘可食’ , 可孩子这么玩了一通下来 , 再送进嘴里 , 我总觉得有点不卫生 。 ”
在某电商平台上 , 有网友评价“食玩”产品“好玩但不好吃”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网友表示跟孩子一起享受亲子时光很有意义 。
文章图片
也有网友关心食品安全问题 。
文章图片
专家:存在风险 , 需要引导
搅一搅就能变成“拉面”和“汉堡” , “食玩”里的糖粉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神奇的变化?我们吃进肚子里的究竟是什么?对此 , 采访人员采访了广西一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杜老师 。
杜老师告诉采访人员 , 这些“食玩”大多利用了食品加工中一个比较常见的反应:海藻酸钠与钙盐形成凝胶 。 海藻酸钠是食品中常用的增稠剂 , 溶在水中会变成粘稠的液体 , 而钙离子又可以在海藻酸的分子链之间促成交联 , 这就把粘稠的液体变成了凝胶 。
食玩中的糖粉混合起来会变成凝胶状 。
“这里面发生反应的物质 , 大部分都是食品添加剂 , 以及食用香精 。 虽然只要按照规范添加是安全的 , 但是吃进肚子里的基本是糖 。 ”
“这类产品兼具玩具和食品的功能 , 存在一定的风险 。 ”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认为 , 孩子玩“食玩”并非在严格的无菌状态下进行 , 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沾上细菌、病菌 , 同时此类产品也包含一些添加剂 , 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
姚华建议 , 家长应该谨慎对“食玩”进行鉴别并正确引导孩子 , 比如在玩的时候 , 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 。 此外 , 相关部门也应要对这类产品加强监管 。
【食玩不是真的吃着玩!注意以下风险】你会给孩子买食玩吗?
- 一个让你瞬间爽到的小动作,真的建议你试试!(不是抠鼻屎)
- 肺炎|硒真的是“抗癌之王”?提醒:切勿盲目补充,否则易威胁身体健康
- 毛豆配啤酒,会导致痛风急性发作,是真的吗?了解下
- 三姐妹不抽烟,却接连查出肺癌,肺癌真的会传染给家人吗?看看吧
-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7大征兆,如果你都没有,恭喜你不是老年痴接班人!
- 有人说“人老腿先老”,是真的吗?从3方面给你解释,看看吧
- 【健康科普】甲状腺结节,你真的了解吗?
- 张艺凡遇事先哭为敬的“泪失禁”是不是病?科学的解释是?
- 原创《女儿们的恋爱2》有“毒”,假的全成真,真的全翻车,没例外!
- 8月末,摆脱霉运,大赚横财,日子红火,升官发财不是梦的3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