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文章图片
张聪深入田间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2022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聪 , 是城口县委组织部非公党建科科长、修齐镇枇杷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 13年来 , 他一直扎根在基层 , 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第一线 。 他不忘初心、守望群众 , 先后带领347名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 枇杷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他勇担当善作为 , 敢想敢闯敢干 , 在乡村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中屡创佳绩 , 2019年被重庆市委、市政府表彰为“重庆市乡村振兴先进个人”、2020年被共青团重庆市委表彰为“重庆市向上向善好青年” 。
土生土长的草根情怀
张聪出生在城口县明通镇 。 2009年大学毕业后 , 他不顾家人反对和朋友劝阻 , 毅然决定回到家乡 。 “我舍不得繁华的城市生活 , 但更丢不下贫穷落后的家乡 。 我不怕工作苦、条件差、待遇低 , 只想为家乡发展和乡亲们脱贫致富尽一份绵薄之力 。 ”
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感情、铿锵的决心 , 感染了乡亲 , 打动了明通镇党委一班人 。 在组织和党员群众的信任与期盼中 , 他当选为明通镇大塘社区专职干部 , 并逐渐成长为居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 。 2015年 , 他通过公招考试成为复兴街道一名公务员 , 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到农村工作 , 主动请缨担任柿坪村驻村干部、第一书记 。 2017年 , 他通过遴选考试进入县委组织部工作 , 当时 , 正值全县脱贫攻坚“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 , 他只在机关工作了5个月 , 就再次挺身而出 , 主动要求接任修齐镇枇杷村第一书记 , 坚持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
【张聪:把双脚深深扎根在家乡的土地】攻坚场上的年轻斗士
枇杷村山大坡陡、基础薄弱、条件恶劣 , 是有名的穷村、弱村、深度贫困村 , 当地老百姓常说“枇杷枇杷 , 穷得掉渣” 。 张聪深知 , 自己是“插班生” , 对村里的情况一知半解 , 必须要搞清楚情况 , 心中有数才能迈开脚步 。 4年多来 , 他战严寒斗酷暑 , 爬坡上坎、攀岩走壁 , 坐群众坑头、进田间地头 , 饿了嚼干粮、困了住农家 , 走遍了全村344户人家 , 家长里短记满了10个笔记本 , 脑海里是一幅完整的村容画、村情图、民意谱 。 在此基础上 , 他提出并完善了“枇杷村村规民约、村干部管理办法、诚信十条、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等发展思路 , 为枇杷村的发展带来了春天 。
作为第一书记 , 要把对党忠诚体现在抓党建促脱贫上 。 张聪同村党支部班子推心置腹、达成共识 , 公开承诺践诺整改支部建设突出问题20余个 , 每月雷打不动坚持“三会一课”;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走访、民事代办等制度 , 深受群众好评 。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疫情防控和党史学习教育中 , 探索并不断深化“一名党员一个桩、百名党员一张网”为民办实事品牌 ,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0余个 , 真正让党支部成了村民的主心骨 , 党员成了群众的先锋队 。
为解决产业发展“巴掌田”“鸡窝地”成不了气候的问题 , 他连续100多天召开200余场社员会、院坝会 , 一组一户因地制宜研究产业发展方案 , 提出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 , 村党支部引领、企业带基地、基地带产业、产业带农户“一引三带”产业发展模式 , 流转土350余亩 , 发展圣桃、魔芋等特色种养项目320余亩、稻鸭共生生态循环项目30亩 , 建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 4年多来 , 全村贫困发生率从23.8%下降至零 。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 , 他积极动员村民参与 , 全力争取多方支持 , 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 , 村民吃上了放心水;实施户貌“六改”205户 , 常态化开展“五干净六整齐”环境卫生整治;硬化村级公路17公里、生产便道2.4公里 , 公路和人行便道入户率达到88.3%、100% 。 如今 , 家家干净、户户畅通 , 整村打造的“黄墙灰瓦”已然成为了一道靓丽风景 。
- 7月末,4属相鸿运八方来,正财涌进门,把握好运,大福可享
- 浙江省龙游县人民医院: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患者“家门口”| 健康中国强县行·听他说
- 再次进手术室的她,惊讶地问:不需要把枕头拿掉吗?
- 晚上睡觉,把脚经常“露在外面”是好还是坏?你有这个习惯吗
- 天天跑步,真的会把“膝盖软骨”磨没吗?快来了解下
- “变废为宝”,把科技成果搬上百姓餐桌
- 插一把秧能连续收割七八年,种一棵树能长出一锅地三鲜
- 结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别活得扭曲,把别人当傻子
- 别把跑步太当回事,认真你就输了
- 重师“三下乡”:专家把脉支招中蜂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