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身体里竟藏着这么多“疯狂小石头”!它怎么长的?你该怎么办?( 二 )


痛风石一般呈类圆形、黄白色 , 数目和大小不等 , 小的如芝麻 , 大的可有鸡蛋大小 。 除中枢神经系统(尿酸盐晶体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 几乎所有组织均可形成痛风石 。
以关节软骨及其周围软组织多见 , 如手指、足趾、手肘伸侧鹰嘴滑囊处;还好发于外耳 , 尤以耳轮多见;也可以出现在皮肤、肾脏间质等处;眼、心脏、腕管、脊柱处等均有报道 , 较罕见 。 随着痛风反复发作 , 痛风石逐渐增大 , 其表面皮肤张力大、局部皮肤透亮菲薄 , 破溃后可看到白色豆腐渣样结晶(尿酸盐晶体)排出 , 且经久不愈 。
痛风石有何危害?以骨关节为例 , 痛风反复发作 , 尿酸盐晶体反复沉积在骨关节处 , 由于尿酸盐偏“酸性” , 具有一定“腐蚀性” , 久而久之 , 可导致骨质呈虫蚀样、穿凿样破坏 , 最终影响关节活动 , 造成关节畸形等不可逆的损伤 。
更可怕的是 , 痛风石还是“沉默的杀手” 。 它通常在痛风首次发作后的3-10年左右发生 , 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 也是“晚期”表现之一 , 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 甚至尿毒症 。 患者一旦发现痛风石 , 亟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控制血尿酸 , 尽早去除痛风石 , 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
如何去除痛风石?痛风石并非一日长成 , 去除也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 这类似“愚公移山”的过程 , 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的药物治疗和患者的自我管理相结合 。
对痛风石患者来说 , 除低嘌呤饮食、戒酒、多饮水、控制体重等生活方式的改善外 , 血尿酸水平的控制比一般痛风患者更严格 。 降尿酸治疗目标为血尿酸<300umol/L(5mg/dl) , 直至痛风石完全溶解且关节炎频繁发作症状改善 , 才可将治疗目标改为一般痛风患者的治疗目标血尿酸<360umol/L , 并长期维持 。
痛风石患者如出现局部并发症(如感染、破溃、压迫神经等)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 , 需要考虑手术辅助治疗 。 要注意的是 , 手术治疗后需坚持低嘌呤饮食、多饮水、降尿酸等慢性综合治疗 , 切勿以为手术切完就万事大吉 。
综上 , 痛风石一旦出现 , 就提示痛风进入慢性期 , 需警惕痛风的慢性损害 , 如痛风性肾病、痛风性肾结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等 。 但只要加强自我管理 , 坚持控制血尿酸达标治疗 , 痛风石就能逐渐溶解 , 就能“除” 。

肾脏|身体里竟藏着这么多“疯狂小石头”!它怎么长的?你该怎么办?
文章图片
03
胰腺结石:在隐秘角落 , 与酒精关系密切
胰腺结石的“家”非常隐秘 , 藏在胰腺的管道里 。 胰腺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到血液里 , 调节人体的血糖 , 还能分泌消化酶到胃肠道里帮助消化食物 。
胰腺每天能分泌1-2升的消化液到胃肠道中 , 能消化脂肪、蛋白质和糖类 , 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液 。 胰腺之中密布着管道 , 有一条主管道叫做主胰管 , 还有许多分支管道 , 叫作分支胰管 , 如同长江和它的支流 , 消化液就是流淌的江水 。 消化液首先由细胞分泌到小分支中 , 再汇合到上一级的分支胰管中 , 最后汇入主胰管 , 再流入胃肠道中消化食物 。
胰腺中一旦出现胰腺结石 , 就会堵住管道 , 消化液无法顺畅流出 。 消化液越积越多 , 压力越来越高 , 管道就会“决堤” , 此时涌出管道的消化液会将胰腺自身消化 , 胰腺会发生剧烈的炎症反应 , 引起强烈的腹痛 , 这就是胰腺炎 。
那胰腺结石是怎么“出生”的呢?如同河水里会有泥沙 , 胰腺分泌的消化液里也会有许多盐类物质 , 这些盐类物质逐渐沉积、结晶和包裹 , 就会形成胰腺结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