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火神节活动


【火把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火神节活动】
火神节是什么时候俗话说得好:秋高气爽!
但秋天空气干燥,也是最容易发生山火的时候,古代没有科学知识,有人就编制火神发怒放的火,把立秋定为祭祀火神的日子,称为火神节 。
火神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大家都有听过火神祝融吧!他是我们中国神话时代的人物 。在我们传统节日中也有着火神专属的节日,那就是火神节,没听过吧!据说每年送火神可以保证一年四季都不会发生火灾 。那么火神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呢!
农历正月初七日为火神节 。火神是汉族传说中的司火之神,名祝融、回禄,又称火德星君 。鲁西、鲁南菏泽、济宁等地一带有在火神节送火神的习俗 。是日,家家都绑扎柴把,柴把内夹带鞭炮,上插火神牌位 。入夜,后生辈齐集村头,高举柴把排成长列,点燃后奔跑着朝西南方向把“火神”送到原野或山上 。火光辉映,鞭炮声声,远远望去宛若游龙,景像颇为壮观 。据说送火神可保全年不发生火灾 。
汉族民俗火神节这天,结婚未满三年的媳妇要回娘家“躲火” 。迷信认为,新媳妇火神日留在婆家对婆婆不利 。有的地方还讲究在火神节这天晚饭吃饺子,称为捏老鼠嘴 。据说这天晚上老鼠娶亲,捏上老鼠嘴可防其繁衍后代 。
您可能也喜欢:世界电信日的由来是什么历年国际青年节主题盘点不得不看的寒衣节禁忌愚人节的由来和习俗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火把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火把节的来历: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
火把节的风俗: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 。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 。
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
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 。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 。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
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到了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祭颂火神活动 。据传,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 。
她为了子孙和与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潜入天宫盗来了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当火炬把火种引到了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获得了火 。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带来火种这天定作祭颂火神节 。
中国火神叫什么祝融 。
祝融,是三皇五帝时夏官火正的官名,与大司马是同义词 。历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后世祭祀为火神灶神 。祝融氏也是氏出多元的,历史上有颛顼族祝融氏和炎帝族祝融氏 。
中国各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风俗,由于地区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对火神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 。古时,凡涉及火的手工行业,譬如冶铸、铁匠、陶瓷、鞭炮等都有祭祀火神的习惯,以求事业兴旺发达 。商丘一带信奉阏伯为火神,每年正月都会举办大型庙会,唱戏、杂耍、小吃、花炮应有尽有 。
农历正月初七日为火神节 。火神是汉族传说中的司火之神 。名祝融、回禄,又称火德星君 。鲁西、鲁南菏泽、济宁等地一带有在火神节送火神的习俗 。
火神节的来历是什么?
相传远古时期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使人类以熟食为生,为了纪念他,人们尊称他为“火神”,把农历正月初七定为他的生日,这便是正月初七祭火神的由来 。
节日习俗
汉族民俗火神节这天,结婚未满三年的媳妇要回娘家“躲火” 。迷信认为,新媳妇火神日留在婆家对婆婆不利 。有的地方还讲究在火神节这天晚饭吃饺子,称为捏老鼠嘴 。据说这天晚上老鼠娶亲,捏上老鼠嘴可防其繁衍后代 。
在菏泽最闻名的祭祀火神形式就数曹县桃源花供 。花供”是人们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消灾祛病的特有的祭祀供奉习俗 。当地人们称这种祭祀活动为“看花供” 。花供会,又叫“火神节” 。
据传说,早在建村初期,桃源集就有祭祀火神的习俗,即正月初七“给火神爷做生”,他们把这一天定为“火神的生日” 。即时,桃源集家家户户烧香摆供,祈求火神赐福 。那时候,穷苦人家拿不出鸡、鱼、肉等较好的礼品,只好用白面捏蒸成鸡、鸭、鱼、猪头等仿生面塑代之 。后来又发展成用白萝卜刻成香瓜圣果、亭台楼宇等艺术品 。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火把节是我国云南各地以及四川和贵州部分地区彝族、白族、傈僳族、纳西族、布朗族、哈尼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禄劝县志》记载:“六月二十四、五日为火把节,亦为星回节,夷人以此为度岁之日,犹汉人之星回于天而除夕也 。”除夕之夜,这些兄弟民族要祭天、祭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火把节期间,人们身着民族盛装,互相拜访,聚集在一起,喝酒吃肉,唱歌跳舞,举行摔跤、斗牛、赛马、射箭、拔河、荡秋千等各种竞技活动 。天一黑,家家户户在门口的高杆上绑上火把照亮,点着火把照禾苗和室内屋角,祛灾逐疫 。孩子们则举着火把,带着掺有松香的香灰面跑到寨子里嬉闹去了 。遇见有人过来,便将火把迎上前去,向火中撒一把香灰面,立即发出嘭嘭的响声,在对方脚前火星四射 。对这种看似恶作剧的做法谁都不会恼,也以同样的方式回敬取乐,据说这样可以祛灾 。
到了晚上,村村寨寨都会举行篝火晚会 。大家聚在一起,小伙子吹起悠扬的芦笛,弹起动听的月琴和三弦,姑娘们和着音乐,翩翩起舞 。夜深时分,人们燃起成百上千只火把在村寨里游行,窜田埂,绕山路,远远看去像一条游动的火龙,颇为壮观 。
火把节的来历有三种传说 。一种是唐朝开元年间,云南被划分成六诏,分别由六位诏王统治 。其中,皮逻阁诏王的势力最大,野心也最大,总想称霸南疆 。一年的六月二十四H,六诏每年一度的祭祖大典在皮逻阁所在的蒙舍诏举行 。夜晚,六位诏王齐聚松木搭建的松明楼饮酒 。酒酣之际,皮逻阁借故溜走,命士兵点火焚楼,五位诏王无一幸免 。邓赕诏王之妻慈善夫人闻讯赶来,点燃松明,为夫招魂 。不久,皮逻阁的阴谋得逞 。慈善夫人饮恨自杀身亡 。人们为了纪念忠贞的慈善夫人,每年六月二十四日都要点燃火把 。举行祭祀活动 。

另传,古时候有个魔王非常凶残,人们实在无法忍受他的压迫,起来反抗 。但魔王的堡垒非常坚固,久攻不下 。于是有人出主意,在羊的双角和后腿上绑上火把,点着后,羊冲进堡垒,里面立刻成了一片火海 。从此,每年六月二十四日人们都要耍火把庆祝 。
还有一种传说是天王向人间施放了大量的天虫,将庄稼毁得一片狼藉 。人们举着火把,烧了三天三夜,赶走了天虫,保护住庄稼 。于是,人们在这一天欢庆火把节 。
也有的民族火把节是在六月六日、二月或八月二十四H前后几天举行,连续3~7天,最多的达半月之久 。
火把节在西南地区氐羌系民族———彝、白、纳西、基诺、拉祜、哈尼族、普米族等中流传甚广,因而,多元性不可避免地存在 。
第一,火把节节期的细微差别 。这些民族的火把节皆在夏日举行,但彝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 。四川冕宁地区藏族火把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中旬举行 。贵州部分彝族多在夏历六月初六左右举行 。
第二,关于火把节起源的多种叙事 。在西南地区氐羌系诸民族中,关于火把节起源的集体记忆各不相同,甚至是同一民族不同支系或不同地区都表现出某些差异性 。
譬如,仅在彝族内部便有多种说法 。凉山彝族中流传着天上的大力士斯惹阿比和地上的大力士阿体拉巴之间的摔跤比赛之说:斯惹阿比的被摔死惹怒了天神恩梯古兹,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 。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到田里去烧虫 。从此,彝族人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此说被许多诠释者认为很好地说明了火把节在彝民农耕生活体系中的合理性存在(驱虫害) 。
生活在云南地区的彝族支系撒尼人则在同样构建了人间与天上二元对立关系的叙事中,着重强调此节日对人间英雄或群体智慧的纪念:善神偷开天门,撒下五谷,使人间的幸福生活超过天上 。天神见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来出气 。善神恨大力士霸道,与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压出一个坑来,后来天雨把那个坑变成湛蓝的长湖(石林县淡水湖) 。人们为纪念这位人间英雄,于农历六月二十四进行斗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动,以示纪念之情 。当然,石林县撒尼人还有一说,古时有个魔王,残酷压迫百姓,群众无可为生,遂合而攻之,但其堡垒久攻不克,于是利用羊群火攻,即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上绑火把,驱羊进攻 。为了纪念这次战斗,乃于每年六月二十四耍火把相庆 。
又如,居住在云南省宁蒗县的普米族关于火把节的记忆,和其对火种起源的认知相关 。据传,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 。她潜入天宫盗来了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当火炬把火种引到了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获得了火 。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带来火种的这天定作祭颂火神节 。四川冕宁藏族火把节的起源也和火神有关,但叙事有不同之处 。据说,有一条恶龙要把农田变成大海,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存土地,广大农民齐心合力驱赶恶龙,天黑以后继续点起火把追赶它,直到把恶龙赶到了都江堰,并把它牢牢地镇在二王庙下,因为怕它再作怪,便决定每年赶一次 。此后每年这天,都要举行盛大的火把节,人们到农田里烧死害虫 。这样的除虫方法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祈求丰收的火把节,同时也是人们向火神祈求丰收的传统节日 。
再如,云南大理地区白族、彝族的火把节起源叙事中,较为流行的乃是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和慈善夫人的传说 。不管是“南诏王火烧松明楼,慈善夫人忠义殉国”,还是“郭将军杀夫欲霸妻,阿南夫人火海自焚”,这些叙事皆与该地区的历史叙事息息相关,故事情节上也大体一致 。
当然,在大理白族地区,这样的叙事也有其村落样本 。像云南大理剑川县石龙村的火把节,就有本村内流行的版本:据说,有一对夫妻,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几个女儿都出嫁了 。农历六月二十五这天,两人请女婿回家吃饭 。岳父用松树搭成亭子,全家在亭子里最高的一层吃饭,吃到差不多时,岳父偷偷下了亭子,偷偷点燃了亭子,把所有女婿都烧死了 。
此叙事很明显是大理地区流传的《火烧松明楼》的异文,石龙人认为以前做官和财产丰厚都是世袭的,只是父传子,因此为防止外族人夺走,就要烧死女婿 。由此来看,该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石龙特色,它与当地的婚姻缔结方式,以及人性中一些微妙心理有关 。
第三,火把节活动内容上的多元性 。在通行的扎火把、耍火把活动中,差异性也是同时存在的 。
彝族的“火把节”常常以松木为燎,高丈余 。入夜,各村寨火把争燃,炬火散布于山乡田野,用以照田驱虫、占岁丰收 。此外,男女青年们以共杆火把为嬉,欢聚于山乡田野,举行篝火晚会,有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跳舞等社交游艺活动的开展 。关于这些活动,有的彝民认为“过火把节是要引谷穗出来看火把”,有的认为“不玩火把,庄稼就会被火烧焦,耍耍火把可将地下的火种引出来”,有的说“要火把是为扑灭秧苗的病虫害” 。这些说法朴素地表达了火把节与农业生活之间的关系 。
普米族火把节,重点在于祭颂火神活动的举行 。节日一大早,当地在村寨口栽一棵大松树,这被视为昂姑咪的化身 。树上所悬挂之小火把需和本村人口数相符 。在祭过火神“化身”后,村中年岁最高的一老妇人将其点燃 。参加活动者,各从火神“化身”上取下一把小火把,将其点燃 。尔后,众人在老妇人的带领下,跳起锅庄舞,歌颂昂姑咪献身传火的功绩 。礼赞过后,相约成组,手舞火把,穿舞于村寨、田野、山林间放声高歌 。祈求火神昂姑咪赐福,庇佑全村人畜兴旺、五谷丰盛、村寨平安、事事如意 。
在拉祜族的火把节中,每个拉祜山寨都砍松明扎火把、做缅香,撒在火把上燃起焰火 。节日当天,各户备香火、祭品到田地里叫“谷魂”,从田地里叫着回到家中 。夜晚,在寨中竖一丈三尺高的大火把,众人围着火把撒缅香,火花四射 。据传,火把烧得好,火焰高,象征顺利、吉祥、平安;如火把烧得不好,就被认为明年是非多,有灾害,在生产生活中需处处小心 。
云南大理剑川县石龙村的火把节程序有:竖火把(基本环节为:去年火把节后至今年火把节前出生小孩的父母或家人负责组织竖火把,以农业小组为单位,每组竖一个火把,不管哪个组里出生人数有多少,都要负责完成 。比如今年村中有18个小孩出生,就由18户来负责组织 。上午,小孩的父亲上山选火把树,选好后将树砍下抬回来,下午到农户家中捐柴 。柴集中起来后,有的挖坑,有的将柴分五节捆在树身上,并装点上青枝、绿叶、红花,上头插上纸糊成的大斗、小升和一只和平鸽,大斗和小升的八个角上有八面小红旗,旗上分别写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些工作完成后,各位父亲请部分村民帮忙将火把竖起来,然后回家吃晚饭 。饭后,全村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出来举行火把仪式)、点火把、祭火把以及各种游艺活动的开展 。
其中,在祭火把环节中,烧香、磕头、鸣炮之后的“讲吉利话”颇有意思 。传统的吉利话是一科至十科,向火把撒一把松香,叫一科吉利话:第一科,清吉平安;第二科,步步高升;第三科,三星高照;第四科,四季发财;第五科,五谷丰登;第六科,六畜兴旺;第七科,七个得胜;第八科,八马双奔;第九科,九九常圆;第十科,老少安康 。
在云南德宏州傈僳族的传统火把节中,除杀猪宰羊、唱歌跳舞等活动外,傍晚时分便要点起火把,从屋里到屋外、从院内到院外熏烧灾虫 。老年人边舞动火把边喃喃自语:“烧死跳蚤,烧死老鼠,烧死魔鬼,烧死一切害人虫!……”之后,又拿着火把去照果树,念道:“开花吧!结果吧!让人们收获吧!”众人也需同声应和:“开花吧!结果吧!花果满山,粮食满仓!”进入夜晚,要围坐在火塘边唱《火把节调》———此调也被称为“半年生产调”,内容便是以总结半年的生产经验为主 。


    关于火神节和火神节活动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