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广网
央广网桂林7月17日消息(采访人员唐志强通讯员阳周萱)盛夏 , 正值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200亩翠冠梨采摘的季节 , 梨园园主蒋国春满脸喜悦地带领工人们将梨采摘、挑选、装箱运送 。
文章图片
成熟的梨果(央广网发阳周萱摄)
“我从1999年开始租了这200亩的地种全州蜜梨 , 由于技术管理跟不上 , 种了3年几乎没什么产量 。 后来 , 我在全州蜜梨上嫁接换种翠冠梨 , 又用了三年 , 2006年左右开始有了收入 。 ”蒋国春说 。
文章图片
蒋国春的梨园(央广网发阳周萱摄)
蒋国春是全州县白宝乡人 , 由于家乡岩石偏多 , 少有土地 。 20世纪90年代 , 他听说东山瑶族乡的全州蜜梨能卖3元/斤 , 蒋国春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开发”的好项目 , 便来到东山瑶族乡白竹村种植梨树 , 这一种就是二十多年 。
据了解 , 广西梨产业化发展起步于2000年 , 在产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 , 由于栽培管理技术跟不上 , 衍生出一系列产业问题:结果枝老弱 , 产量和果实品质下降;结果层逐年上移和外移 , 树体高大 , 田间作业费时费工 , 劳动成本增加;果园郁闭 , 病虫害严重 。 目前 , 广西80%以上的梨园存在上述问题 , 老梨园尤其严重 。
为解决产业问题 ,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桂林综合试验站的专家们积极帮助农户们进行梨树改造 。 “由于广西常年雨水偏多 , 双层树形会造成下层枝条光照不足 , 进而影响结果能力 。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桂林综合试验站站长易显荣说 。 以蒋国春的梨园为样板 , 专家们通过开展树体结构改造、大枝更新、结果枝培养等研究 , 集成了一套以“老梨园改造——大枝更新技术”为主的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
“一开始的翠冠梨树有两层 , 我以为树越大产量越高 , 当时倔 , 觉得锯掉一层树枝肯定减产 , 就没听易老师的 , 没想到走进了误区 。 2019年应用大枝更新技术后 , 梨的产量不减反增 。 ”蒋国春说 。 一传十 , 十传百 , “大枝更新技术”促进了广西更多的梨树增产、梨农丰收 , 推动广西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文章图片
老梨树改造前(央广网发易显荣摄)
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 蒋国春也不忘带动乡亲们一同致富 。 “摘果一天会请30多个工人 , 负责日常管理的有10多个 , 他们大多是周边的脱贫户 。 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带动周边脱贫户就业 , 我感到很开心 。 我也希望自己的种植技术水平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 梨的产量也能不断提高 。 我要坚持做绿色食品 , 梨的品质要跟上 。 ”蒋国春说 。
不仅如此 , 蒋国春还热情地将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户 , 让大家的梨园得到更好发展 , 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 如今蒋国春正在学习操作电商网络平台 , 准备通过电商卖梨增收 。
文章图片
蒋国春在采摘梨果(央广网发王以照摄)
近年来 ,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桂林综合试验站充分结合专业技术优势 , 为农户们提供技术支持 。 该试验站通过多次开展实地观摩学习、培训课堂等方式对农户进行帮扶 , 帮助农户实现增收增产 , 推动梨产业发展 , 助力广西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看广西】更新栽培技术 迎来梨香满园】据统计 , 2020年广西梨栽培面积31.56万亩、产量47.12万吨、产值18.85亿元 , 梨产业已成为广西农村经济重要的产业之一 。
- 【把吉林振兴发展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科技助力 守护黑土粮仓
- 谁家老公是这4大生肖的人,大器晚成,年轻贫困老来富!
- 这些雪糕,抽检不合格!也许你常吃
- 自私自利,不心疼妻子的生肖男排行榜,谁嫁谁“倒霉”有你吗?
- 宁夏平罗:“沙漠西瓜节”托起乡村振兴梦
- 生来就是来报恩的4大生肖,出生就给父母带财,有你家孩子吗?
- 一种相思,温柔的缱绻在心!
- 【关注】国家卫健委:不能以门诊量衡量基层医疗工作,医生非常辛苦
- 【热点】首都医科大学落选,校长饶毅连发两文公开质疑
- 连方教授7月20日坐诊宁津县中医院,开展不孕不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