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是什么 核心素养是什么?


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包括三方面、六素养,其中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
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是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具体化 。其中必备品格主要指正面人格,如公义、慈爱、无私、善良等,而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
核心素养同学科课程教学关系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
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 。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 。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和眼神,一个快球、快攻就发动了 。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首次提出
在教育部 2014 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 “核心素养体系” 概念 。同时,正在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 。
距离核心素养的首次提出,已经有 8 年之久了 。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21 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或国际组织纷纷把 “核心素养” 作为育人目标的 “大观念”,建构了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 。新的目标体系需要重新定义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重建教师日常的专业生活,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由此应运而生 。
核心素养之所以能风靡全球,首先当归功于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率先提倡与持续推广 。1997 年底,oecd 和瑞士联邦统计署(swiss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 sfso)赞助了一个国际性的跨界合作项目,即 “素养的界定与选择:理论和概念的基础(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 简称 deseco)” 。
对于 “核心素养” 一词,尽管不同国家的表述不同,如美国 21 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将其称之为 “21世纪技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称为 “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其为 “综合能力”,但都表达了不同组织、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来的公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 。

核心素养的定义
那么,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核心素养的定义是什么?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在很多教师的眼里,素养每个学生都必须拥有的,所以核心素养应该是素养体系重要部分 。以下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
【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是什么 核心素养是什么?】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
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核心品质
核心素养意蕴:
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养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 。素养与知识、能力究竟有何联系和区别?知识、能力、素养三者都是人所具有的,同时也是可以转化的,知识、能力可以转化为素养,素养也可以生发出知识和能力,这就是三者相互联系的一面 。素养不同于知识、能力 。这种不同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就结构而言,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 。也就是说,素养跟人的关系最紧密 。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而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天性、习惯、气质、性格,所以它会在一切场合、一切活动中自然流露、表现出来,这是素养最本质的特点 。
就成分而言,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 。一般而言,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但值得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转化为素养,只有当知识由公共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体知识、能力,由只在特殊情境表现出来的能力转化为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的能力时,知识和能力才会成为人的一种素养 。反过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就是可以转化为人的素养的知识和能力 。
就内容而言,素养具有广泛性 。素养包括和涵盖除了知识、能力之外的其他非常广泛的东西,是人的整体生命气象 。这其中,有的跟知识、能力关系密切,甚至互为基础互相转化,有的只有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但是,它们也是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照样不可缺少 。从这个角度讲,只停留于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
总之,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影响、决定学生一生发展的素质,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倾其全力培养 。它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 。
值得强调的是,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期的特点,错过了关键期,很难弥补!中小学就是人的诸多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学校教育一定要有关键期的意识,错过了这个阶段就晚了 。
从学校教育来说,一方面我们要从学校整体教育的高度来界定和确认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及其内涵,另一方面也要从具体学科的角度来研制和确立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内涵 。两者要保持有机联系和衔接,既要把普适性的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学科素养当中,也要把学科素养提炼到一般素养中去 。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
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
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
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
科核心素养基本内容
1、 语文:语言结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 。
2、 数学: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数据分析 。
3、 英语: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
4、 物理:物理观念与应用、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态度与责任 。
5、 化学:宏微结合、分类表征、变化守恒、模型认知、实验探究、绿色应用 。
6、 生物: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
7、思 想政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 。
8、 历史: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
9、 地理:地图技能、信息技术、国际理解、全球意识;人地协调观念、可持续发展 。
10、 体育: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
11、 音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
12、 美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
13、 信息技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
14、 通用技术: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图样表达、物化能力 。
四大核心素养是指什么?
小学语文四大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
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 。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 。
因此,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要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乃至规模 。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地说明了上述论断 。
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 。刚刚过去的20世纪之所以被人们称做教育改革的世纪,其原因也在于此 。
工业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功能或价值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生产者和劳动者,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 。学校教育孜孜以求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价值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人力资本理论 。
其专注于经济增长、不顾人的发展的教育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要求对教
育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不着手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世界各国之所以不约而同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原因也在于此 。

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是什么?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是:
1、要有执着的教育情怀 。
2、要具有扎实强硬的专业素养 。
3、要具有娴熟的教育艺术 。
4、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 。
新课标建构与应用,是学生在丰富的语言中实践,通过积极的积累、梳理、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人的言语经验,并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能力 。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为六大素养,具体体现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素 。
核心素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领域 。文化的基础,包括学习利用人类的智慧成果 。
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载体,课程处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非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作出的主观反应 。
所以,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一定社会中教育是否要进行变革,而且从根本上决定着改革的方向、目标甚至规模 。这一点从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得到充分的说明 。
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从整个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都会引起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 。这就是刚刚过去的20世纪之所以被称为教育改革的世纪,也是因为这一点 。
核心素养的六大内容是什么?核心素养的六大内容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
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
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科学性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
第二,注重时代性 。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
第三,强化民族性 。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
关于核心素养是什么和核心素养是什么?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