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易散热:儿童出汗率低于成人 , 并且绝对血容量较小 , 通过汗液和血液循环散热的效果不如成人;
不爱喝水:很多儿童活泼好动 , 但同时又不会主动补充水分 。
以上4点都让孩子在高温中更易中暑 。 同时 , 有很多文献都强调一点:有不少婴幼儿发生中暑甚至热射病及死亡的原因 , 是父母们将孩子单独留在车里[3,4] 。
在高温下 , 密闭的车内空间如果没有开空调 , 车内温度可以达到五六十度甚至更高 。 而且婴幼儿可能无法自行打开车门离开或求救 。 同理 , 其他密闭的空间 , 都有类似的风险 。
2.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
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人是发生热相关疾病后致死率最高的人群[1,3,4] 。
这两类群体的机体调节能力较弱 , 而且有很多长辈们为了省钱不开空调 , 这也都增加了他们中暑的风险 。
3.户外工作者
户外工作者直接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 且很多属于体力劳动者 , 比如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 , 还有很多部队官兵、运动员等需要在户外进行训练 。 这些都增加了中暑的风险 。 根据美国的一项研究:在2005~2009年间 , 美国中学运动员中每年平均有超9000人发生劳力型中暑[5] 。
文章图片
同时 , 近两年因为防疫 , 很多在户外进行核酸采样的工作人员需要穿着全套的防护服 , 戴着口罩、面罩 。 医护人员因此而发生中暑的新闻屡见报端 。
对于热射病 , 死亡率与体温升高幅度、降温是否及时 , 以及受累器官系统的数量有关[1] 。 因此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有中暑甚至热射病表现的时候 , 一定要及时处理 , 普通人可以做的主要有以下4点[4,6]——
立即停止体力活动 , 并转移到阴凉的环境中休息 。
监测体温 , 并对体温升高者降温 。
常用的降温方法包括:用凉湿毛巾或冰袋擦拭或冷敷、补充液体 。 有条件者可以直接用凉水淋浴或在装满凉水的浴缸中浸泡 。 但需要注意 , 避免使用药物(如退烧药)进行降温 。
补充水分 。
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选择运动饮料或口服补液盐等能补充电解质的补液 。
如果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意识丧失或病情无好转 , 及时拨打120就医 。
鉴于热射病极高的死亡率 , 开展预防非常必要 。
其实预防中暑主要就是2点——
多喝水
无论运动量大小 , 都建议大家不要等到口渴时候再喝水 。 对于需要进行体力劳动的人 , 需要增加饮水量 , 可饮用一些运动饮料[4] 。
但需要注意 , 喝水要少量多次 , 避免一次吨吨吨喝掉一大瓶 。 短时间内大量饮水 , 可能引起低钠血症(俗称水中毒) , 也是一个可能引起严重反应的疾病 。
文章图片
哪凉快待哪
一旦气温升高至>32°C时 , 电扇对减少中暑发生的效果甚微[4] 。 而且不止一项研究表明:不吹空调真的会增加热相关疾病的发生以及发生热射病后的死亡风险[1,7] 。 在1999年美国芝加哥热浪期间 , 导致了至少80人死亡 , 研究人员对相关病例回顾分析后 , 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拥有一台正常工作的空调 , 是在这场热浪中防止热相关死亡最主要的保护因素[8] 。
很多长辈会说:小时候没有空调不也好好的 。 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个事实:我们的环境越来越热了!我国的夏季高温天数从1960年~2012年整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 许多地方的高温天气也来得越来越早[9] 。 在又湿又热的地区 , 真的不是靠忍一忍就能撑过去的 。
- 酷暑难耐警惕这些“病”趁虚而入→
- 老是吃素,会有什么后果?这3种疾病或已“潜伏”在你身后
- 腹痛、腹胀、腹泻,当心肝癌上门,尤其是这7类人,切记不要大意
- 最新研究:常温下物体表面新冠病毒1天内全部失活!但海淘”时仍要注意这些
- 益生菌为什么这么“麻烦”,这篇文章告诉你
- 身体出现这5个症状,多半是“暗示”你血管堵了,疏通血管3步走
- 酷暑难耐 警惕这些“病”趁虚而入→
- 阿尔茨海默病|晒太阳,预防老年痴呆,还能补钙?做好这3件事,才能预防痴呆
- 经常“手麻”的人,可能是这4个“问题”跟上了你,别大意了!
- 女人雌激素低,多吃这4样食物,补充雌激素,50岁也显得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