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典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成语吗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典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司马昭这种撺掇某位的想法,大家都看的出来了 。
而这句话的典故是这么来的: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孩子,司马懿在曹丕死后其实就掌管了朝中大权了 。
但是后来司马懿也死了后,辅佐曹髦的便成了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在曹髦13岁的时候,司马师也死了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典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成语吗】然后呢,这个辅佐曹髦的大任务就交给了自个儿的弟弟司马昭,相当于就是司马家自己一代一代的辅佐曹家,当时的司马昭就手握重权了 。
换句话来说,就是不管是政策啊之类的,全部都是有司马昭说了算 。
当时的皇帝是曹髦,说白了也就是个傀儡,也就是说,虽然当时的皇帝是曹髦,但是权力不在曹髦手上,在司马昭手上 。
曹髦就觉得自己时刻生活在危机里,觉得自己得把自己的这个权利给要回来,想要自己当真正的实权皇帝 。这种情况下,司马昭肯定不能把自己手里握着的皇权给他呀 。于是便开始进行谋略,想办法 。
曹髦已经明白司马昭的用意了,得知自己的皇权是拿不回来了,想要跟司马昭拼个你死我活,从而对自己的群臣说便说出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句话 。
最后在与司马昭火拼时,曹髦战败,被杀 。但是聪明的司马昭不想让别人知道是自己把曹髦给杀掉的,便假装找各种借口,除了这种事情当然得找替罪羊了 。
在群臣当中,大家就当不知道这事儿,就当曹髦病死了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司马昭的那点野心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什么意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思
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思: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 。
2、《汉晋春秋》载,魏帝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专权,图谋夺取帝位 。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 。后人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比喻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该成语多作分句或独立成句,也作定语 。含贬义 。也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怎么来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源自三国时期,魏国臣子司马昭 。当时他想要效仿曹丕的做法,让曹髦禅位给自己的想法,已经被天下人知道 。司马家经过司马懿和司马师的经营后,已经权倾朝野,成为了魏国权力最大的家族 。
这样一个场景,像极了汉献帝时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禅位;谁曾想曹家的后人,也会有这一天存在 。如果汉献帝泉下有知,应该会乐开怀 。
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源自三国时期真实历史事件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权臣,当时司马家族已经掌握了朝廷的实际大权,曹家人面对这样一个情况,也只能够忍气吞声 。有了权力之后,人就会变得飘飘然,想要行使自己的权力 。
司马昭在整个魏国,只需要对一个人尊敬,这个人便是当时魏国的皇帝曹髦 。曹操和曹丕做梦也不会想到,父子两辛苦打下的江山,只传到了孙子这里,就摇摇欲坠 。
司马昭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逼迫曹髦禅位给自己,重现当年汉献帝和曹丕的场景 。而他的这份心思,已经是天下人皆知,由此可见司马家的实力,已经大到了无惧任何力量 。
二、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我们大家都只听过上半句,却并不曾知晓这句话,原来还有下文 。当时的魏国皇帝曹髦,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他眼见司马昭的野心,一步步紧逼,便想到了利用皇帝身份,这张最后的王牌,去杀掉司马昭 。
他知道不可能就此平息这件事情,但却可以借此震慑司马昭,让事情出现转机 。可惜他遇上了一位二愣子,司马昭的门客,直接将其刺死 。
司马昭之心,一直用来比喻那些野心勃勃的人,他们的野心已经不用隐藏,是一件人尽皆知的事情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指的是什么事?
指的是司马懿活着的时候,司马家族就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可是皇帝还是曹操的后人 。司马昭当权以后就一直想方设法废除曹氏家族的政权取而代之,而当时的民众也都知道司马昭心怀鬼胎想要废除当时的皇帝的皇帝曹髦,这才有了司马昭路人皆知的名言 。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孩子,两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野心家,他们的榜样都是曹操,曹操在东汉末的乱世之中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法篡得朝廷大权,而司马懿则对曹操来了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曹操生前曾经认为司马懿是个威胁,觉得司马懿脖子长有狼顾之相 。
所以在曹丕死后,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找到机会突然发动袭击除掉了曹真曹爽,独揽了魏国的朝政大权,而在司马懿和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就总揽了大权,当皇帝的曹髦才十几岁 。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干掉司马昭 。
这一年,曹髦刚刚20岁,他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 。"几位大臣听了都吓了一大跳,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 。
但是曹髦不听,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 。谁知大臣中有人为了自保,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贾充率人把曹髦拦在大街上,由一个叫成济的人把他杀掉了,事后司马昭为自己洗刷罪名,竟然把弑君之罪按到了成济身上,把他诛了九族 。
扩展资料: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 。早年随父抗蜀,多有战功 。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 。
正始初,司马昭迁洛阳典农中郎将 。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 。专揽国政,走向代魏之路 。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 。景元四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 。封晋公 。
咸熙元年三月丁丑加为晋王 。咸熙二年,司马昭病死,时年五十四岁 。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什么意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思是: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
出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 。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党羽刺死,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原因是什么?
“司马昭之心”是三国时期出现的一句话,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野心非常明显,是一句带有讽刺意味的话 。而这句话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三国时期的司马昭,他总是做一些不尊重皇帝、抢夺皇帝权力的事情,可以说他是一个将“谋权篡位”写在脸上的人,所以当时的皇帝曹髦才会用路人皆知来评价司马昭的野心 。
首先,我们都知道当初司马懿在曹爽手中抢夺兵权的事情,自从曹爽失去了兵权以后,曹魏江山便彻底被司马懿掌控了,司马懿不仅仅控制了朝廷,而且拥有强大的兵权,司马家的地位也基本上稳定了,但是司马懿始终没有称帝 。
后来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继承了父亲的权力,他甚至直接废掉了皇帝曹芳,然后拥立了曹髦为新皇帝,但是曹髦手中其实一点权力也没有,满朝文武都听司马师的话,司马师还手握兵权,曹髦实在是没有任何办法 。
其次,由于司马师英年早逝,所以权力又交到了他的弟弟司马昭的手中 。而司马昭和司马师、司马懿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司马懿和司马师虽然让皇帝当傀儡,但是至少是尊重皇帝的,平时也比较遵守规矩,但是司马昭可不一样,他要求自己的所有配置都跟皇帝一样,而且根本不把曹髦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有时候甚至出言侮辱曹髦,令曹髦忍无可忍,所以曹髦才说了那句经典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最后,曹髦知道司马昭肯定是要当皇帝,但是曹髦实在是忍受不了,所以便找来大臣商议,说自己要行刺司马昭,大臣阻止未果,还有大臣悄悄告诉了司马昭,所以曹髦在刺杀的过程中,直接被司马昭一刀斩杀了 。

关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成语吗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