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模型的心智模型的来源
第一个提出心智模型的人是Kenneth Craik 。他在1943年出版的The Nature of Explanation一书中提到该概念 。没多久,他就死于自行车事故,他的理论也一同销声匿迹了很多年 。20世纪80年代,心智模型再次出现,Philip Johnson-Laird和Dedre Gentner分别出版了一本名为Mental Models的书 。
约翰逊-莱尔德(Johnson-Laird,1989)确定了心智模型的三个不同来源:学习者从来自于有关世界的知识的一组基本成分,或来自于学习者拥有的类比模型中,以归纳的方式建构模型的能力对外部世界的日常观察其他人的解释
心智模型·6
经过整理和分组,建立心智模型就可以很轻松 。图表结构已经存在于经过分组的文档中,你所要做的就是把它绘制成一幅图表,然后与利益相关者和其他团队成员一起花时间进行检查和完善 。
如何解读心智模型?心智模型由三个层次构成 。如果将其示意图比作一个城市,那么心智空间就像街区,塔结构就像建筑物,各个任务就像建筑物的窗户 。这个图表是依据从一系列访谈记录整理出的任务构成的 。虽然构建图表采取的是自底向上的方式,但在解读时,顺序恰好相反 。
首先观察心智空间,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分别研究每个心智空间,因为每个心智空间都应该是自成体系的,与左右的心智空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少数心智空间可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但大部分都是按组分列的,这样会使下一步工作更容易些:在塔结构中恰当排列现有的和计划的产品特点 。
接下来,研究每个心智空间里的塔结构,通过阅读塔结构中的任务示例,理解塔结构之间的差异 。大体了解一个独特的心智空间中人们达到目标时都有哪些关注点 。核查不同的塔结构的用户,范围及其他差异 。哪些内容比较突出?哪些塔结构是你研究前未曾想到过的?整个心智空间看起来与你所知道的客户的情况一致吗?
每个组织都需要与若干用户互动,这些用户包括职员,投资者,消费者和普通大众 。不应只采用单一解决方案,而应尝试以不同的行为迎合各类用户,每个组织都应确立恰当数量的解决方案,且每一种解决方案都应该对所关心的用户有意义 。每个完整的心理模型都代表一个独立实体 。你可以使用心智模型来定义你设计的起点和终点,即设计的边界 。如果每个心智模型都清晰界定了一个解决方案的起点和终点,那么这个概念仅仅体现了协同工作以形成组织的完整解决方案的几个心智模型的思想 。
心智模型其实并不简单 。通常,两个不同的目标人群的行为会有部分重叠 。例如,采购人员和研究人员都会为实验室的研发订购一些化学药品,他们都会寻找一些具有科学家所期待的可以产生某种特定效果的特性的化学药品 。然而,采购人员还会同时寻找更便宜的替代品或批量交易,而科学寻求不同的,可能更见效的化学性质的药品 。二者存在细微差异,但大部分任务都是相同的 。而且,用户可能会从一组任务转移到另一组,例如,一位“经理”同时也是“聘员” 。在这个例子中,这两个心智模型包含不同的任务,应当分离开来,但用户可能经常或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心智模型跨越到其他心智模型,在有重叠任务的情况下,你该怎么做呢?
假若各个任务几乎没有什么交集,如“卡车调度员”和“服务中心机械师”,这时你会怎么做呢?可以为其中每个目标人群设计一个应用,同时考虑用户的特定任务,并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则 。用户将会完全掌握应用的功用,不会被为不同用户设计的特性迷惑和干扰 。企图完全满足每个人的所有需要的整体应用设计已经过时了,那种方式会使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变得艰难 。在遇到挫折时,人们曾有多少次对着电脑屏幕感慨:“我只是想...”
我的一般原则是,如果这些任务“有许多共同点”,那就把这些项放在同一个图表中,或者将两个图表合并 。如果它们“几乎没有共同点”,那么就把它们分到两个或更多的图表里 。当把这些任务划分到两个心智模型中时,我会用塔结构或任务的颜色编码为与其他用户群有共同点的任务作标记 。
另一方面,有时图表太长,不易理解 。例如,在购买大型企业软件套件时会有三类人员涉入其中,他们是评估人员,实施人员和维护人员 。有时一个人会同时担当这全部三个角色,有时很少的人担当这些角色,并有项目在他们之间交接 。在这些情况下,我依据项目交接点将图表划分 。我用执行任务的角色对应的颜色标记每个图表中的塔结构,以便维护者能够了解一个评估者有时候被迫兼作实施者的工作 。三个简短的图表更容易理解 。
如何拆分或合并心智模型:
如果许多任务有共同点,请将这些心智模型合并 。例如:“研究人员”和“采购人员” 。
如果大多数任务是不同的,则保持不同的心智模型区的独立性 。例如:“卡车调度员”和“服务中心机械师” 。
当用户在不同模型之间来回切换时,保持不同的心智模型区的独立性,但要标示出用户在不同的心智模型间切换的频率以及每组任务的复杂性 。他们将受益于一个合并的解决方案,在此方案中有为一类目标人群专门设计的部分 。例如:“聘员”和“经理” 。
如果图表太长,不容易理解,依据项目在用户之间的交接处将图表拆分成几个子图,并且要考虑是否也应该拆分解决方案 。例如:“企业软件套件的评估员和维护人员” 。
当人们倾向于在不同的心智模型之间切换时,便需要更深入的调查 。在这种场景下,需要考虑用户在不同的心智模型间切换的频率以及任务组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在“聘员”和“管理者”的案例中,我推荐一种解决方案是因为经理有任务超集,可以在“查看我的剩余假期”和“打开一个作业申报表”之间灵活切换 。她将这两项工作都视为“管理” 。在这一解决方案中,支持“打开一个作业申报表”等任务的额外特性只为以经理身份登陆的人提供 。
然而,如果每组任务都非常复杂的话,就需要为每个模型制定一个单独的解决方案 。事实证明,“评估人员”挑选企业级软件时的认知过程和“维护人员”所做的完全不同 。前者在软件发布前做了很多工作,而在软件发布后就是维护人员的事了 。诚然,有时一个人要同时扮演这两种角色,但由于这两项任务的差异如此显著,故保留了心智模型拆分后的子图 。
如何拆分或合并心智模型:
如果不同的心智模型切换的频率很高,而且用户需要完成各集合中的任务,就需要考虑专门设计一个解决方案 。例如:“聘员”和“经理” 。
如果要完成的任务类型差异显著,并且每个任务组都深奥,复杂,那么无论用户在不同的心智模型间切换的频率有多高,都需要创建一个个独立的解决方案 。例如:“评估人员”和“维护人员” 。
将心智模型转化为解决方案很直观,因此图标分解或合并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一个心智模型中相互配合的一切元素在一个解决方案内也要相互配合 。例如,一家公司创建了庞大的内联网,试图掌握公司聘用的所有人的可能需求 。如果他们已经为所有的目标用户确定心智模型,他们很容易发现,只创建一种解决方案并不是正确的方法 。他们应实现大量针对每位特定用户的内部网络资产,并设立一个中心枢纽,以满足有些人在其他部门查询信息的需要 。
什么是心智模型?
智模型是个体为了要了解和解释他们的经验,所建构的知识结构,该模型受限于个体关于他们经验的内隐理论(Implicit Theories),这可能有很多或很少的正确性 。
例如你也许有一个心智模型去衡量飞机如何在天空飞行,但是此模型不是根据物理学或其他科学规则,但此心智模型依然会存在你的信念中,直到你对此飞机飞行的有新的认识后,会形成新的心智模型 。
【心智模型·6 心智模型举例】Senge(1990)认为心智模型可能是简单的概括性看法,像是「人是不可信的」;也可能是复杂的理论,像是「有关人与人之间互动方式的假设」;又在1994提出「心智模型是一个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一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 。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的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型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
心智模型的概念
心智模型是经由经验及学习,脑海中对某些事物发展的过程,所写下的剧本 。人类在经历或学习某些事件之后,会对事物的发展及变化,归纳出一些结论,然后像是写剧本一样,把这些经验浓缩成一本一本的剧本,等到重复或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我们便不自觉的应用这些先前写好的剧本,来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 。
心智模型是你对事物运行发展的预测 。再说得清楚一点,你「希望」事物将如何发展,并不是心智模型,但你「认为」事物将如何发展,就是你的心智模型了 。一个人若拥有完整而健全的心智模型,他对事物的发展就可以做出准确的预测,所以也就有能力做出比别人好的判断 。我们形容人,有时会用「有眼光」「有远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是用来称赞那些对某些事物的心智模型比常人精确的人 。
但是一般情况下,人们还是更趋向于把Mental Model理解为抽象一点的东西 。
于是,就有了语言的功能 。语言是什么,是人把Mental Model里面的信息翻译成声音信号或者图像信号映射到现实世界,然后让别人对这些信号进行反译,得到的信息和原来的已有的思维模型结合在一起通过大脑的处理得到一个新的Mental Model,从而实现交流的目的 。所有人在翻译和反译过程中遵循一个大家约定的协议和规范 。这个规范就是从小学的母语或者后来学的外语了 。
而一个典型的人机交互模型则包含开发者,人机交互系统,用户之间的交互 。开发者把自己的Mental Model通过各种方法实现在系统中,然后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理解实现在系统中的开发者的Mental Model,同时又在自己脑中形成一个新的模型 。
图1表示心智模型形成的前因后果:
Johnson-Laird(1983, 1989)说明
心智模型是个体为了要了解和解释他们的经验,所建构的知识结构,该模型受限于个体关于他们经验的内隐理论(Implicit Theories),这可能有很多或很少的正确性 。【例如】你也许有一个心智模型去衡量飞机如何在天空飞行,但是此模型不是根据物理学或其他科学规则,但此心智模型依然会存在你的信念中,直到你对此飞机飞行的有新的认识后,会形成新的心智模型 。Senge(1990)认为心智模型可能是简单的概括性看法,像是「人是不可信的」;也可能是复杂的理论,像是「有关人与人之间互动方式的假设」;又在1994提出「心智模型是一个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一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 。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的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型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心智模型是一种机制,在其中人们能够以一种概论来描述系统的存在目的和形式、解释系统的功能和观察系统的状态、以及预测未来的系统状态 。换句话说,即是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方式是透过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这样有什么目的呢?、这个东西是如何运作?它会造成什么后果?将这些问题简化成下列的架构图:
图2 心智模型功用 风洞实验是发展新型飞机的必经流程 。工程师设计了新型飞机的外型之后,他们通常会用做出一台模型飞机,就像玩具飞机一样大小,然后在实验室中,用特制的电风扇吹它,模拟出飞行的状态,再用仪器测量各种变化,这些结果,可以用来帮助工程师提早发现这架飞机的潜在问题,尽早找出解决方法 。这种流程,就是风洞实验了 。我们的心智模型也提供我们同样的帮助 。在判断一些事情时,我们常常也需要作一些风洞实验,评估一下利益得失,然后再做决定 。在心里做实验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并分析利弊,评估可行性,找出最好的方法,然后才应用到真实世界里 。它的优点就像风洞实验一样,能在最节省时间精力的状况下,提供你更多宝贵的资料 。它的缺点是,你的模型可能不准确,而使你的判断错误 。这种藉由心智模型所产生的对事物的预测能力,事实上正是许多生物所以能在残酷生存的竞争中得以存活的重要能力 。·成功的学习,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有发展出完整正确的心智模型
一个中学生,如果把牛顿运动定律学的很好,即使没有纸笔,不做任何运算,在他的脑海里,也有办法「上演」牛顿运动定律 。在他的脑海中,将会有一个不断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快 。这就是他对牛顿运动定律所建立起的心智模型 。他可以在脑海中大概模拟物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知道哪里是可以下手的部份,答案算出来了也会判断这个数值合不合理 。而相对的,没有正确心智模型的学生,在演算物理题目时,就是在一堆数字和公式之间玩抓迷藏,拼拼看,填填看,然后凑出一个答案,却不知道答案代表的意义 。·亲身体验常常是建立心智模型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在强调经验的重要 。没有经验的人,即使读书破万卷,也很难在心目中对事物有具体的印象 。要多方面的体验,才能建立完整有用的心智模型 。南海路的科学馆,有一个地心引力的模型,是一个中间有洞的漏斗形大圆盘,当你从旁边斜斜滚下一个像撞球一样的小圆球后,小圆球就逐渐加速往中间的洞「代表地心引力」滚进,等到它最接近中心时,它所累积的动能又让它绕过中心,从另一边滚回来 。就这样,向地球绕太阳转一样,转出一圈圈椭圆形的轨道 。·心智模型需要不断的修正
有些人只相信自己的经验所建成的心智模型,而不知道适时的修正它,让它能更切合实际 。举例而言,对一个小学生而言,在玩皮球多次之后,对物体运动的概念大概是「所有的物体终究会停下来」 。等学到了「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牛顿定律之后,他的心智模型应该变成「所有的物体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如果原来的速度就是零,那他就会保持静止的状态」,但这个模型和经验不一致啊,如果这个模型正确,皮球应该不断滚动不会停啊!怎麽办呢?等到学了摩擦力的概念,就解释的通了!读书与生活分离的结果,使得学生逐渐发展出「考试用的心智模型」,考试时,答案都正确,但在日常生活中,则发展出「日常生活用的心智模型」,完全由自己的经验所累积,粗糙原始而未加修饰,也缺乏进步的空间 。这样的结果,造就了一堆只知死读书而不懂应用变化融会贯通的书呆子 。·经常使用心智模型是改进心智模型的最好方式我们都是藉由经验或者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测试我们的心智模型,并进而改进这个心智模型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它是否正确,只有不断使用它,才有机会做验正及改进的工作 。只靠自己的经验学习的人,不仅进步缓慢,也容易产生偏差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因为书本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自己心智模型的环境 。狭隘而缺乏他人智慧灌溉的心智模型,通常都很浅薄,缺乏想样力,创造力,包容力 。
心智模型的历史和演进
心智模式这个名词是由苏格兰心理学家Kenneth Craik 在1940 年代创造出来的,之后就被认知心理学家Johnson-Laird和认知科学家Marvin、Minsky(1975)、Seymour Papert 所采用,并逐渐成为人机交互的常用名词 。
什么是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英文为Mental Model,又叫心智模式 。心智模型的概念:
人们在研究人机交互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关于人处理信息和与人交流的简单模型——Mental Model 。简单的描述是这样的,人通过传感器,也就是眼睛耳朵等,接受外界信息以后会在脑中形成一个思维的模型来描述或者说刻画外部世界这个思维的模型范围很广,可以是具体事物的抽象 。【例如:上街没事溜达的时候看见从身边不断超过的四个轮子的封闭式铁壳子,我们知道这玩意叫汽车,这一类东西在意识里有一个映射,形成了一类概念 。】
基本上来说人意识里的所有物体和人的概念,行为过程和规则,记忆中的事实和知识,都可以归于Mental Model 。
但是一般情况下,人们还是更趋向于把Mental Model理解为抽象一点的东西 。于是,就有了语言的功能 。语言是什么,是人把Mental Model里面的信息翻译成声音信号或者图像信号映射到现实世界,然后让别人对这些信号进行反译,得到的信息和原来的已有的思维模型结合在一起通过大脑的处理得到一个新的Mental Model,从而实现交流的目的 。所有人在翻译和反译过程中遵循一个大家约定的协议和规范 。这个规范就是从小学的母语或者后来学的外语了 。而一个典型的人机交互模型则包含开发者,人机交互系统,用户之间的交互 。
开发者把自己的Mental Model通过各种方法实现在系统中,然后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理解实现在系统中的开发者的Mental Model,同时又在自己脑中形成一个新的模型 。
图1表示心智模型形成的前因后果:Johnson-Laird(1983, 1989)说明心智模型是个体为了要了解和解释他们的经验,所建构的知识结构,该模型受限于个体关于他们经验的内隐理论(Implicit Theories),这可能有很多或很少的正确性 。
【例如】你也许有一个心智模型去衡量飞机如何在天空飞行,但是此模型不是根据物理学或其他科学规则,但此心智模型依然会存在你的信念中,直到你对此飞机飞行的有新的认识后,会形成新的心智模型 。Senge(1990)认为心智模型可能是简单的概括性看法,像是「人是不可信的」;也可能是复杂的理论,像是「有关人与人之间互动方式的假设」;又在1994提出「心智模型是一个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一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 。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的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型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心智模型的形成心智模型的形成是先由讯息刺激,然后经由个人运用或观察得到进一步的讯息回馈,若自己主观认为是好的回馈,就会保留下来成为心智模型,不好的回馈就会放弃 。心智模型不断地接收新讯息的刺激,这种刺激的过程可分为「强化」或「修正」 。心智模型的特性Norman(1983)观察许多人从事不同作业时所持有的心智模型,归纳出六个关于心智模型的特质,这六个特质并非相互独立的:
1.不完整性(Incomplete):人们对于现象所持有的心智模型大多都是不完整 。
2.局限性(Limited):人们执行心智模型的能力受到限制 。
3.不稳定(Unstable):人们经常会忘记所使用的心智模型细节,尤其经过一段时间没有使用它们 。
4.没有明确的边界(Boundaries):类似的机制经常会相互混淆 。
5.不科学(Unscientific):人们常采取迷信的模式,即使他们知道这些模式并非必要的 。
6.简约(Parsimonious):人们会多做一些可以透过心智规划而省去的行动 。心智模型的功用心智模型是一种机制,在其中人们能够以一种概论来描述系统的存在目的和形式、解释系统的功能和观察系统的状态、以及预测未来的系统状态 。
mental model中文是什么意思
mental model的中文意思:心智模式,[经] 心智模型;心理模型 。
短语:
mental stress model 心理应激模型
Mental State Model 心智状态模型
mental health model 心理健康模式
positive mental health model 积极心理健康模型
例句:
How they use the software is strongly conditioned on their mental model of how other users use it.
他们如何使用软件完全取决于其他用户如何使用的他们的心智模型 。
扩展资料:
mental:
英 [?mentl]美 [?mentl]
adj. 精神的;脑力的;疯的
n. 精神病患者
短语
Mental illness 精神病 ; 精神疾病 ; 心理疾病 ; 心理障碍
Mental Health [心理] 心理健康 ; 精神健康 ; 心理卫生 ; 精神卫生
Mental State 精神状态 ; 心理 ; 心理状态 ; 心智状态
例句:
The mental state that had created her psychosis was no longer present.
导致她精神错乱的那种心理状态已经不见了 。
model:
英 [?m?dl]美 [?mɑ?dl]
n. 模型;典型;模范;模特儿;样式
vt. 模拟;塑造;模仿
vi. 做模型;做模特儿
adj. 模范的;作模型用的
n. (Model)人名;(德、俄、英)莫德尔
短语:
Bohr model 玻尔模型 ; 波耳模型 ; 原子模型 ; 波尔模型
animal model 动物模型 ; 模型 ; 疾病模型 ; 动物模式
Product Model 产品型号 ; 规格型号 ; 产品模型 ; 额定电压
关于心智模型和心智模型举例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
- AGIL模式是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中分析社会系统的模型 社会学中AGIL模式的含义
- 活期存款利息怎样算 活期利息怎么算举例
- 戌怎么读组词 戌组词举例 叙的组词
- 会议参考文献格式举例,英文期刊参考文献格式举例
- 内插法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举例 插入法计算公式标准
- 疑问句举例大全英语,疑问句举例大全简单
- 固定效应模型,典型的面板数据分析方法 什么叫固定效应模型
- Attribution Analysis 归因分析模型解析 神策分析软件
- 质数的概念和定义,质数的概念和举例
- 单利和复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单利和复利的区别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