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怎么算才正确的公式 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劳动法


工资计算公式【工资怎么算才正确的公式 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劳动法】1、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 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 , 也就是日工资=月工资/21.75 , 周六周日不计工资 , 但是法定节假日(比如元旦、清明)是要算工资的 。所以 , 一个月工资的计算公式为:(月工资收入÷21.75)*21.75 。
2、工资是指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 , 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在中国 , 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
(1)社会保险费;
(2)劳动保护费;
(3)福利费;
(4)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
(5)计划生育费用;
(6)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 , 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 , 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 , 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 , 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 , 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
基本工资的计算方法公式劳动者基本工资是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及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 。也称标准工资 。在一般情况下 , 基本工资是职工劳动报酬的主要部分 。那么基本工资要怎么计算呢?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基本工资的计算方法 , 希望能帮到你 。
基本工资的计算方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 , 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 。据此 , 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 , 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 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 , 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2000年3月17日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8号)同时废止 。
基本工资计算的规章制度
基本工资制度,是关于如何确定基本工资的制度,亦即确定基本工资的规则的总和 。其内容,主要是对基本工资的构成、等级和标准以及劳动者应得基本工资等级的确定和升级所作的具体规定 。基本工资制度的确立方式,有法定方式和非法定方式之区分 。
现行基本工资制度的特征工资
1、多样性 。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分别实行不同的基本工资制度 。其中,企业可自主选择基本工资制度,国家规定的示范性企业基本工资制度是岗位技能工资制;国家机关必须对职员、工人分别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或岗位工资制;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必须实行等级工资加津贴制,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有条件的可实行企业基本工资制度 。
2、结构性 。岗位技能工资制、职务级别工资制等基本工资制度,都属于结构工资制,只不过各自结构不尽相同而已 。[2]
3、等级性 。在各基本工资制度的结构中,都包含具有等级特点的组成部分,如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职务工资等都有相应的等级 。
我国现阶段企业执行的基本工资制度主要有等级工资制、岗位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等 。
基本工资的主要区别
劳动者的全额工资与基本工资的概念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经常会遇到的两个概念 。基本工资弄清这两个概念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很重要 。因为计发劳动者的待遇 , 时常会用到这两个概念 。例如:在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时 , 需要用劳动者全额工资的概念 , 而终止劳动合同计发生活补助费和女职工“三期”内计发工资时 , 需要用劳动者基本工资的概念 。如果不准确地理解这些概念 , 容易因此而发生劳动争议 , 对劳动关系双方都不利 。
根据国家统计局1990年1月1日颁发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局令第1号)和《〈关于工
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 , 以及劳动部颁发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和《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部发[1995]226号)的有关规定 , 劳动者的全额工资是指其每月所收入的基本工资(又称标准工资)与辅助工资(又称非标准工资)之总和 , 即实得工资 。例如工资总额组成中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就是基本工资 。再具体些说 , 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均属基本工资 。劳动者的辅助工资是指基本工资以外的各种工资 。例如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等等 。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 , 工资总额一般是用人单位在从事统计、缴费等劳动工资工作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与劳动者的全额工资(或称实得工资)、基本工资等概念有联系 , 但不是一回事 。在理解劳动者全额工资等概念时 , 常常也会联系到工资总额的概念 。
现实意义
在企业实际管理中 , 基本工资的概念非常泛化 , 而且在法律上也并无确定的定义 , 所以每个企业对基本工资的定义和标准也是千差万别 , 因此基本工资只是一个模糊概念 。
日基本工资
日基本工资= 生产工人平均月工资/年平均每月制度计薪日
工资计算公式一、日工资、小时工资折算
依据《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第二条: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 , 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 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 , 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二、加班工资计算
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 , 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 , 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 , 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 , 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 , 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 , 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
三、经济补偿计算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 , 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 , 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 , 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 , 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 , 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 , 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 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 , 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
四、年休假天数计算
依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关于<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复函》第二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 , 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 , 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 , 年休假15天 。
职工的累计工作时间可以根据档案记载、单位缴纳社保费记录、劳动合同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确定 。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
五、员工入职、离职年休假天数计算
依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五条、第十二条: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 , 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
职工新进用人单位符合上述规定的 , 当年度年休假天数 , 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 , 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
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 , 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 , 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 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
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

工资计算公式是什么法律分析:基本工资=职员每月出勤的天数×每天的工资 , 每天工资的计算方法具体如下: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 , 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 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 , 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 , 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 , 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 , 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 ,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

工资怎么算才正确的公式?针对固定月薪制工资计算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
A:(固定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时;
B:(固定月薪-固定月薪/20.92*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时;
C:固定月薪/20.92*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时;
按照A方法:其工资为:600/23*19+600/20.92/8*1.5*21=608.58
按照B方法:其工资为:600-600/20.92*4+600/20.92/8*1.5*21=598.21
按照C方法:其工资为:600/20.92*19+600/20.92/8*1.5*21=657.86
扩展资料:
1、从公式B本来来看:B:(固定月薪-固定月薪/20.92*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时;只要缺勤天数大于等于21天 , 其工资就会为负数(如果在没有任何加班的情况下)
2、从C公式本身来看:C:固定月薪/20.92*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时;在有请假的情况下只要实际出勤天数大于等于21天 , 其工资反而会大于固定月薪(如果在没有任何加班的情况下)
3、B/C两种计算方法均有其各自的缺陷 , 所以本人以为在遇到固定月薪计算工资时最好采用A种计算方法 。
如果有其他的工资计算问题需要解答 , 建议你可以在线咨询华律网律师 , 这里有需要专业人士 , 一对一与你沟通解答你的各种疑问 。
工资计算公式【法律分析】:当月应得工资=当月日工资×应发薪天数(含有薪假期)1、当月日工资=合同约定的工资数额(包括各种补贴 , 但不含奖金、加班费)÷当月应出勤天数(含有薪假期) 。2、应发薪天数是指当月实际天数(如31日、30日等)扣除周休息日(如双休日)和缺勤日(请事假或者旷工)的天数 。3、有薪假期:包括法定休假日(国庆、元旦、春节、五一等全年共10天 , 以及婚假、丧假等有薪假期) 。另外 , 工资的计算也可以用扣除法来计算 , 其结果应该与上面的计算结果一样 。当月应得工资=合同约定月工资总数-缺勤日应扣发的工资数 。1、缺勤日应扣发的工资=当月日工资×(请事假天数+旷工天数)2、当月日工资的计算方法同上 。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 , 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
《劳动法》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 , 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 , 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 , 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 , 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 , 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
关于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和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劳动法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 , 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