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一百一十六 志第六十九◎礼十九(宾礼一)
○大朝会仪 常朝仪
《周官》:司仪掌九仪宾客摈相,诏王南乡以朝诸侯 。"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大客之仪,以亲诸侯" 。盖君臣之际体统虽严,然而接以仁义,摄以威仪,实有宾主之道焉 。是以《小雅·鹿鸣》燕其臣下,皆以嘉宾称之 。宋之朝仪,政和详定五礼,列为宾礼 。今修《宋史》,存其旧云 。
大朝会 。宋承前代之制,以元日、五月朔、冬至行大朝会之礼 。太祖建隆二年正月朔,始受朝贺于崇元殿,服衮冕,设宫县、仗卫如仪 。仗退,群臣诣皇太后宫门奉贺 。帝常服御广德殿,群臣上寿,用教坊乐 。五月朔,受朝贺于崇元殿,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宫县、仪仗如元会仪 。乾德三年冬至,受朝贺于文明殿,四年于朝元殿,贺毕,常服御大明殿,群臣上寿,始用雅乐登歌、二舞,群臣酒五行罢 。
太宗淳化三年正月朔,命有司约《开元礼》定上寿仪,皆以法服行礼,设宫县、万舞,酒三行罢 。
真宗咸平三年五月朔,雨,命放仗,百官常服,起居于长春殿,退诣正衙,立班宣制 。
仁宗天圣四年十二月,诏明年正月朔先率百官赴会庆殿,上皇太后寿,酒毕,乃受朝天安殿,仍令太常礼院修定仪制 。
五年正月朔,晓漏未尽三刻,宰臣、百官与辽使、诸军将校,并常服班会庆殿 。内侍请皇太后出殿后幄,鸣鞭,升坐;又诣殿后皇帝幄,引皇帝出 。帝服靴袍,于帘内北向褥位再拜,跪称:"臣某言:元正启祚,万物惟新 。伏惟尊号皇太后陛下,膺时纳祐,与天同休 。"内常侍承旨答曰:"履新之祐,与皇帝同之 。"帝再拜,诣皇太后御坐稍东 。内给事酌酒授内谒者监进,帝跪进讫,以盘兴,内谒者监承接之,帝却就褥位,跪奏曰:"臣某稽首言:元正令节,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 。"再拜,内常侍宣答曰:"恭举皇帝寿酒 。"帝再拜,执盘侍立,教坊乐止,皇帝受虚盏还幄 。通事舍人引百官横行,典仪赞再拜、舞蹈、起居 。太尉升自西阶,称贺帘外,降,还位,皆再拜、舞蹈 。侍中承旨曰:"有制 。"皆再拜,宣曰:"履新之吉,与公等同之 。"皆再拜、舞蹈 。阁门使帘外奏:"宰臣某以下进寿酒 。"皆再拜 。太尉升自东阶,翰林使酌御酒盏授太尉,执盏盘跪进帘外,内谒者监跪接以进,太尉跪奏曰:"元正令节,臣等不胜庆抃,谨上千万岁寿 。"降,还位,皆再拜 。宣徽使承旨曰:"举公等觞 。"皆再拜 。太尉升,立帘外,乐止 。内谒者监出帘授虚盏 。太尉降阶,横行,皆再拜、舞蹈 。宣徽使承旨宣群臣升殿,再拜,升,及东西厢坐,酒三行,侍中奏礼毕,退 。枢密使以下迎乘舆于长春殿,起居称贺 。百官就朝堂易朝服,班天安殿朝贺,帝服衮冕受朝 。礼官、通事舍人引中书令、门下侍郎各于案取所奏文,诣褥位,脱剑舄,以次升,分东西立 。诸方镇表、祥瑞案先置门外,左右令史绛衣对举,给事中押祥瑞、中书侍郎押表案入,分诣东、西阶下对立 。既贺,更服通天冠、绛纱袍,称觞上寿,止举四爵 。乘舆还内,恭谢太后如常礼 。
神宗元丰元年,诏龙图阁直学士、史馆修撰宋敏求等详定正殿御殿仪注,敏求遂上《朝会仪》二篇、《令式》四十篇,诏颁行之 。其制:
元正、冬至大朝会,有司设御坐大庆殿,东西房于御坐之左右少北,东西阁于殿后,百官、宗室、客使次于朝堂之内外 。五辂先陈于庭,兵部设黄麾仗于殿之内外 。大乐令展宫架之乐于横街南 。鼓吹令分置十二案于宫架外 。协律郎二人,一位殿上西阶之前楹,一位宫架西北,俱东向 。陈舆辇、御马于龙墀,伞扇于沙墀,贡物于宫架南(冬至不设贡物),余则列大庆门外 。陈布将士于街 。左、右金吾六军诸卫勒所部,列黄麾大仗于门及殿庭 。百僚、客使等俱入朝 。文武常参官朝服,陪位官公服,近仗就陈于阁外 。大乐令、乐工、协律郎入就位 。中书侍郎以诸方镇表案、给事中以祥瑞俟于大庆门外之左右(冬至不设给事中位、祥瑞案) 。诸侍卫官各服其器服 。
辇出,至西阁降辇,符宝郎奉宝诣阁门奉迎,百官、客使、陪位官俱入就位 。侍中版奏中严,又奏外办 。殿上鸣鞭,宫县撞黄钟之钟,右五钟皆应 。内侍承旨索扇,扇合,帝服通天冠、绛纱袍 。御舆出,协律郎举麾奏《乾安》乐,鼓吹振作 。帝出自西房,降舆即坐,扇开,殿下鸣鞭 。协律郎偃麾乐止,炉烟升 。符宝郎奉宝置御坐前,中书侍郎、给事中押表案、祥瑞案入,诣东西阶下对立,百官、宗室及辽使班分东西,以次入,《正安》乐作,就位 。乐止,押乐官归本班,起居毕,复案位 。三师、亲王以下及御史台、外正任、辽使俱就北向位 。典仪赞拜,在位者皆再拜,起居讫,太尉将升,中书令、门下侍郎俱降至西阶下立(凡太尉行则乐作,至位乐止) 。太尉诣西阶下,解剑脱舄升殿 。中书令、门下侍郎各于案取所奏之文诣褥位,解剑脱舄以次升,分东西立以俟 。太尉诣御坐前,北向跪奏:"文武百寮、太尉具官臣某等言:元正启祚,万物咸新(冬至易为"晷运推移,日南长至") 。伏惟皇帝陛下应乾纳祐,与天同休 。"俯伏,兴,降阶,佩剑纳舄(余官准此) 。还位,在位官俱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再拜 。侍中进当御坐前承旨,退临阶,西向,称制宣答曰:"履新之庆(冬至易曰"履长之庆"),与公等同之 。"赞者曰"拜",舞蹈,三称万岁 。横行官分班立 。中书令、门下侍郎升诣御坐前,各奏诸方镇表及祥瑞讫,户部尚书就承制位俯伏跪奏诸州贡物,请付所司 。礼部尚书奏诸蕃贡物如之 。司天监奏云物祥瑞,请付史馆,皆如上仪 。侍中进当御坐前奏礼毕,殿上承旨索扇,殿下鸣鞭,官县撞蕤宾之钟,左五钟皆应,协律郎举麾,宫县奏《乾安》乐,鼓吹振作,帝降坐,御舆入自东房,扇开,偃麾乐止 。侍中奏解严,百官退还次 。客使、陪位官并退 。
有司设食案,大乐令设登歌殿上,二舞入,立于架南 。预坐当升殿者位御坐之前,文武相向,异位重行,以北为上,非升殿者位于东西廊下 。尚食奉御设寿尊于殿东楹少南,设坫于尊南,加爵一 。有司设上下群臣酒尊于殿下东西厢 。侍卫官及执事者各立其位,仗卫仍立俟,上寿百官立班如朝贺仪 。
侍中版奏中严、外办,闻鸣鞭,索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御舆出东房,乐作 。帝即坐,扇开,乐止 。赞拜毕,光禄卿诣横街南,跪奏:"具官臣某言,请允群臣上寿 。"兴,侍中承旨称"制可",少退 。舍人曰"拜",光禄卿再拜讫,复位 。三师以下就位,赞者曰"拜",在位者皆拜舞,三称万岁 。太尉升殿,诣寿尊所,北向,尚食奉御酌御酒一爵授太尉,搢笏执爵诣前跪进,帝执爵,太尉出笏,俯伏,兴,少退,跪奏:"文武百寮、太尉具官臣某等稽首言:元正首祚,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寿 。"俯伏,兴,降,复位 。赞者曰"拜"在位者皆再拜,三称万岁,侍中承旨退,西向宣曰:"举公等觞 。"赞者曰"拜",在位者皆再拜,三称万岁,北向,班分东西序立 。太尉自东阶侍立 。帝举第一爵,《和安》乐作,饮毕,乐止 。太尉受虚爵复于坫,降阶 。三师以下再拜、舞蹈,称万岁如上仪 。
侍中进奏:"侍中具官臣某言,请延公王等升殿 。"俯伏,兴,降,复位,侍中承旨退,称"有制",赞者曰"拜",在位者皆再拜 。宣曰:"延公王等升殿 。"赞者曰"拜",在位者皆再拜 。公王等诣东西阶,升立于席后 。尚食奉御进酒,殿中监省酒以进 。帝举第二爵,登歌作《甘露》之曲 。饮讫,殿中监受爵,乐止 。群臣升殿,就横行位 。舍人曰:"各赐酒 。"赞者曰"拜",群官皆再拜,三称万岁 。舍人曰:"就坐 。"太官令行酒,群官搢笏受酒,宫县作《正安》之乐,文舞入,立宫架北 。觞行一周 。凡行酒讫,并太官令奏巡周,乐止 。尚食进食升阶,以次置御坐前 。又设群官食,讫,太官令奏食遍 。太乐丞引《盛德升闻》之舞入,作三变,止,出 。殿中监进第三爵,群官立席后,登歌作《瑞木成文》之曲 。饮讫,乐止 。殿中丞受虚爵,舍人曰:"就坐 。"群官皆坐 。又行酒、作乐、进食,如上仪 。太乐丞引《天下大定》之舞,作三变,止,出 。殿中监进第四爵,登歌奏《嘉禾》之曲,如第三爵 。太官令行酒又一周,乐止,舍人曰:"可起 。"百寮皆立席后,侍中进御坐前跪奏,礼毕,俯伏,兴,与群官俱降阶复位,赞者曰:"拜 。"皆再拜、舞蹈,三称万岁,起,分班立 。殿上索扇,扇合,殿下鸣鞭,太乐令撞蕤宾之钟,左右钟皆应 。协律郎俯伏,举麾 。太乐令令奏《乾安》之乐,鼓吹振作 。帝降坐御舆入自东房,扇开,乐止 。侍中奏解严,所司承旨放仗 。百寮再拜,相次退 。
《三国演义》中“满朝百辟皆尊魏,仅见忠臣符宝郎”中的“符宝郎”指的是?符宝郎何在?祖弼应声出曰:符宝郎在此!
汉朝的覆灭*--官僚又集于大殿,令宦官入请献帝 。帝忧惧不敢出 。曹后曰:百官请陛下设朝,陛下何故推阻?帝泣曰:汝兄欲篡位,令百官相逼,朕故不出 。曹后大怒曰:(此乃曹操之女)吾兄奈何为此乱逆之事耶!言未已,只见曹洪、曹休带剑而入,请帝出殿 。曹后大骂曰:俱是汝等乱贼,希图富贵,共造逆谋!吾父功盖寰区,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窃神器 。今吾兄嗣位未几,辄思篡汉,皇天必不祚尔!言罢,痛哭入宫 。华歆奏曰:陛下可依臣等昨日之议,免遭大祸 。帝痛哭曰:卿等皆食汉禄久矣;中间多有汉朝功臣子孙,何忍作此不臣之事?歆曰:陛下若不从众议,恐旦夕萧墙祸起 。非臣等不忠于陛下也 。(哈...胡言乱语竟敢)帝曰:谁敢弑朕耶?帝怒拂袖而起,王朗以目视华歆 。歆纵步向前,扯住龙袍,变色而言曰:许与不许,早发一言!帝不能答,曹洪、曹休拔剑大呼曰:符宝郎何在?祖弼应声出曰:符宝郎在此!曹洪索要玉玺 。祖弼叱曰:玉玺乃天子之宝,安得擅索!洪喝令武士推出斩之 。祖弼大骂不绝口而死 。
奸宄专权汉室亡,诈称禅位效虞唐 。满朝百辟皆尊魏,仅见忠臣符宝郎 。
《宋史》卷一百六十一 志第一百一十四(3)国朝旧置起居院,命三馆校理以上修起居注 。熙宁四年,诏谏官兼修注者,因后殿侍立,许奏事 。元丰二年,兼修注王存乞复起居郎、舍人之职,使得尽闻明天子德音,退而书之 。神宗亦谓:"人臣奏对有颇僻谗慝者,若左右有史官书之,则无所肆其奸矣 。"然未果行 。故事,左、右史虽日侍立,而欲奏事,必禀中书俟旨 。存因对及之 。八月,乃诏虽不兼谏职,许直前奏事 。盖存发之也 。官制行,改修注为郎、舍人 。六年,诏左、右史分记言动;元祐元年,仍诏不分 。七年,诏迩英阁讲读罢,有留身奏事者,许侍立 。绍圣元年,中丞黄履言:"所奏或干机密,难令旁立,仍依先朝故事 。"先是,御后殿则左、右史分日侍立;崇宁三年,诏如前殿之仪,更不分日 。大观元年,诏事有足以劝善惩恶者,虽秩卑亦书之 。绍兴二十八年,用起居郎洪遵言,起居郎、舍人自今后许依讲读官奏事 。隆兴元年,用起居郎兼侍讲胡铨言,前殿依后殿轮左、右史侍立 。
符宝郎 二人,掌外廷符宝之事 。禁中别有内符宝郎 。官制行,未尝除 。大观初,八宝成,诏依《唐六典》增置 。靖康罢之 。
通进司 隶给事中,掌受三省、枢密院、六曹、寺监百司奏牍,文武近臣表疏及章奏房所领天下章奏案牍,具事目进呈,而颁布于中外 。
进奏院 隶给事中,掌受诏敕及三省、枢密院宣紥,六曹、寺监百司符牒,颁于诸路 。凡章奏至,则具事目上门下省 。若案牍及申禀文书,则分纳诸官司 。凡奏牍违戾法式者,贴说以进 。
熙宁四年,诏:"应朝廷擢用材能、赏功罚罪事可惩劝者,中书检正、枢密院检详官月以事状录付院,誊报天下 。"元祐初,罢之 。绍圣元年,诏如熙宁旧条 。靖康元年二月,诏:"诸道监司、帅守文字,应边防机密急切事,许进奏院直赴通进司投进 。"
旧制,通进、银台司,知司官二人,两制以上充 。通进司,掌受银台司所领天下章奏案牍,及阁门在京百司奏牍、文武近臣表疏,以进御,然后颁布于外 。银台司,掌受天下奏状案牍,抄录其目进御,发付勾检,纠其违失而督其淹绶 。发敕司,掌受中书、枢密院宣敕,著籍以颁下之 。
登闻检院,隶谏议大夫;登闻鼓院,隶司谏、正言 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 。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冤滥,及奇方异术、改换文资、改正过名,无例通进者,先经鼓院进状;或为所抑,则诣检院 。并置局于关门之前 。
中兴后,检、鼓、粮、审计、官告、进奏,谓之六院 。例以京官知县有政绩者充;亦有自郡守除者,继即除郎 。恩数略视职事官,而不入杂压 。绍兴十一年,胡汝明以料院除监察御史,遂迁侍御史 。乾道后,相继入台者数人,六院弥重,为察官之储 。淳熙初,班寺监、丞之上 。绍熙二年,诏六院官复入杂压,在九寺簿之下,六院各随所隶 。
中书省 掌进拟庶务,宣奉命令,行台谏章疏、群臣奏请兴创改革,及中外无法式事应取旨事 。凡除省、台、寺、监长贰以下,及侍从、职事官,外任监司、节镇、知州、军通判,武臣遥郡横行以上除授,皆掌之 。
凡命令之体有七:曰册书,立后妃,封亲王、皇子、大长公主,拜三师、三公、三省长官,则用之 。曰制书,处分军国大事,颁赦宥德音,命尚书左右仆射、开府仪同三司、节度使,凡告廷除授,则用之 。曰诰命,应文武官迁改职秩、内外命妇除授及封叙、赠典,应合命词,则用之 。曰诏书,赐待制、大卿监、中大夫、观察使以上,则用之 。曰敕书,赐少卿监、中散大夫、防御使以下,则用之 。曰御札,布告登封、郊祀、宗祀及大号令,则用之 。曰敕榜),赐酺及戒励百官、晓谕军民,则用之 。皆承制画旨以授门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 。留其所得旨为底:大事奏禀得旨者为"画黄?,小事拟进得旨者为"录黄" 。凡事干因革损益,而非法式所载者,论定而上之 。诸司传宣、特旨,承报审覆,然后行下 。
设官十有一:令、侍郎、右散骑常侍各一人,舍人四人,右谏议大夫、起居舍人、右司谏、右正言各一人 。
分房八、曰吏房,曰户房,曰兵礼房,曰刑房,曰工房,曰主事房,曰班簿房,曰制敕库房 。元祐以后,析兵、礼为二,增催驱、点检,分房十有一,后又改主事房为开拆 。凡吏房,掌行除授、考察、升黜、赏罚、废置、荐举、假故、一时差官文书 。曰户房,掌行废置升降郡县、调发边防军须、给贷钱物 。曰礼房,掌行郊祀陵庙典礼、后妃皇子公主大臣封册、科举考官、外夷书诏 。曰兵房,掌行除授诸蕃国王爵、官封 。曰刑房,掌行赦宥及贬降、叙复 。曰工房,掌行营造计度及河防修闭 。凡尚书省所上奏请、台谏所陈章疏、内外臣僚官司申请无法式应取旨者,六房各视其名而行之 。曰主事房,掌行受发文书 。曰班簿房,掌百官名籍具员 。曰制敕库房,掌编录供检敕、令、格、式及架阁库 。曰催驱房,督趣稽违 。曰点检房,省察差失 。吏四十有五:录事三人,主事四人,令史七人,书令史十有四人,守当官十有七人 。而外省吏十有九人:令史一人,书令史二人,守当官六人,守阙守当官十人 。
元丰八年,诏待制以上磨勘,本省进拟 。元祐三年,诏应除授从中批付中书省者,并三省行 。绍圣五年,诏臣僚上殿紥子,中书省进呈取旨;其承受传宣、内降,非有司所可行者,申中书省或枢密院奏审 。
令 掌佐天子议大政,授所行命令而宣之 。祀大神祇则升坛,享宗庙则升阼阶而相其礼 。临轩册命则读册 。建储则升殿宣制,持册及玺绶以授太子 。大朝会则诣御坐前奏方镇表及祥瑞 。国朝未尝真拜,以他官兼领者不预政事,然止曹佾一人,馀皆赠官 。官制行,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令之职,别置侍郎以佐之 。中兴后,置左、右丞相,省令不置 。
侍郎 掌贰令之职,参议大政,授所宣诏旨而奉之 。凡大朝会则押表及祥瑞案 。临轩册命则押册引案,以所奏文及册书授令 。四夷来朝则奏其表疏,以贽币付有司 。南渡后,复置参知政事,省中书侍郎不置 。
舍人 四人,旧六人 。掌行命令为制词,分治六房,随房当制,事有失当及除授非其人,则论奏封还词头 。国初,为所迁官,实不任职,复置知制诰及直舍人院,主行词命,与学士对掌内外制 。凡有除拜,中书吏赴院纳词头 。其大除拜,亦有宰相召舍人面授词头者 。若大诰命,中书并敕进入,从中而下,馀则发敕官受而出之 。及修官制,遂以实正名,而判后省之事 。分案五:曰上案,掌册礼及朝会所行事;曰下案,掌受付文书;曰制诰案,掌书录制词及试吏,校其功过;曰谏官案,掌受诸司关报文书;曰记注案,掌录记注 。其杂务则随所分案掌之 。
元丰六年,诏中书省置点检房,令舍人通领 。元祐元年,诏舍人各签诸房文字,其命词则轮日分草 。九月,诏时暂阙官,依门下、尚书省例,送本省官兼权 。绍圣四年,蹇序辰请自今命词,以元行遣文书同检送当制舍人 。从之 。建炎后同,他官兼摄者则称权舍人,资浅者为直舍人院 。
起居舍人 一人,掌同门下省起居郎 。侍立修注官,元丰前,以起居郎、舍人寄禄,而更命他官领其事,谓之同修起居注 。官制行,以郎、舍人为职任 。淳熙十五年,罗点自户部员外郎为起居舍人,避其祖讳,乃以为太常少卿兼侍立修注官 。其后两史或阙而用资浅者,则降旨以某人权侍立修注官 。
右散骑常侍 右谏议大夫 右司谏 右正言 与门下省同,但左属门下,右属中书,皆附两省班籍,通谓之两省官 。元丰既新官制,职事官未有不经除授者,惟御史大夫、左右散骑常侍,始终未尝一除人 。盖两官为台谏之长,无有启之者 。中兴初,诏谏院不隶两省 。绍兴二年,诏并依旧赴三省元置局处 。淳熙十五年,用林栗言,置左右补阙、拾遗,专任谏正,不任纠劾之事 。逾年减罢 。法司令史、书令史、守当官各一人,守阙守当官三人,乾道六年减二人 。
检正官 五房各一人,掌纠正省务 。熙宁三年置,以京朝官充,选人即为习学公事 。官制行,罢之,而其职归左右司 。建炎三年,中书门下省言:"军兴以来,天下多事,中书别无属官 。元丰以前,有检正官,后因置左右司,遂不差,致朝廷及应报四方行移稽留,无检举催促 。今欲差官两员充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内一员检正吏、礼、兵房,一员检正户、刑、工房 。)从之 。至次年,诏并罢 。绍兴二年,诏中书门下省复置检正官一员 。
《新唐书》卷五十五 志第四十五(3)建中三年,复减百官料钱以助军 。李泌为相,又增百官及畿内官月俸,复置手 力资课,岁给钱六十一万六千余缗,文官千八百九十二员,武官八百九十六员 。左 右卫上将军以下又有六杂给:一曰粮米,二曰盐,三曰私马,四曰手力,五曰随身,六曰春冬服 。私马则有刍豆,手力则有资钱,随身则有粮米、盐,春冬服则有布、 绢、絁、?、绵,射生、神策军大将军以下增以鞋,比大历制禄又厚矣 。州县官有 手力杂给钱,然俸最薄者也 。李泌以度支有两税钱,盐铁使有筦榷钱,可以拟经费,中外给用,每贯垫二十,号“户部除陌钱” 。复有阙官俸料、职田钱,积户部,号 “户部别贮钱” 。御史中丞专掌之,皆以给京官,岁费不及五十五万缗 。京兆和籴,度支给诸军冬衣,亦往往取之 。减王公以下永业田:郡王、职事官从一品田五十顷,国公、职事官正二品田四十顷,郡公、职事官从二品田三十顷,县公、职事官正四 品田十四顷,职事官从四品田十一顷 。尚郡主检校四品京官者月给料钱三十万,禄 百二十石 。尚县主检校五品京官者料钱二十万,禄百石 。
自李泌增百官俸,当时以为不可朘削矣,然有名存而职废、额去而俸在者 。宰 相李吉甫建议减之,遂为常法 。
于时祠祭、蕃夷赐宴、别设,皆长安、万年人吏主办,二县置本钱,配纳质积 户收息以供费 。诸使捉钱者,给牒免徭役,有罪府县不敢劾治 。民间有不取本钱,立虚契,子孙相承为之 。尝有殴人破首,诣闲厩使纳利钱受牒贷罪 。御史中丞柳公 绰奏诸使捉钱户,府县得捕役,给牒者毁之,自是不得钱者不纳利矣 。议者以两省、 尚书省、御史台总枢机,正百寮,而倍称息利,非驭官之体 。
元和九年,户部除陌钱每缗增垫五钱,四时给诸司诸使之餐,置驱使官督之,御史一人核其侵渔,起明年正月,收息五之一,号“元和十年新收置公廨本钱” 。
初,捉钱者私增公廨本,以防耗失,而富人乘以为奸,可督者私之,外以逋官 钱迫蹙闾里,民不堪其扰 。御史中丞崔从奏增钱者不得逾官本 。其后两省捉钱,官 给牒逐利江淮之间,鬻茶盐以桡法 。十三年,以职田多少不均,每司收草粟以多少 为差 。其后宰相李珏、杨嗣复奏堂厨食利钱扰民烦碎,于是罢堂厨捉钱官,置库量 入计费 。
唐世百官俸钱,会昌后不复增减,今著其数:太师、太傅、太保,钱二百万 。太尉、司徒、司空,百六十万 。侍中,百五十万 。中书令,门下中书侍郎,左右仆 射,太子太师、太保、太傅,百四十万 。尚书,御史大夫,太子少师、少保、少傅,百万 。节度使,三十万 。都防御使、副使,监军,十五万 。观察使十万 。左右丞,侍郎,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秘书、殿中、内侍监,御史中丞,太常、宗正、大理、司农、太府、鸿胪、太仆、光禄、卫尉卿,国子祭酒,将作、 少府监,太子宾客、詹事,诸府尹,大都督府长史,都团练使、副使,上州刺史,八万 。太常、宗正少卿,太子左右庶子,节度副使,刺史知军事,七万 。六军统军,诸府少尹,少监,少卿,国子司业,少詹事,六万五千 。左右卫、金吾卫上将军,六军大将军,六万 。左右骁卫、武卫、威卫、领军卫、监门卫、千牛卫上将军,上 州别驾,五万五千 。郎中,司天监,太子左右谕德、家令寺、仆寺、率更寺令,亲 王傅,别敕判官,观察、团练判官掌书记,上州长史、司马,五万 。左右卫、金吾 卫大将军,怀化大将军,诸府、大都督司录参军事,鴘赤县令,四万五千 。员外郎,起居郎,通事舍人,起居舍人,著作郎,内常侍,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太常、宗 正、殿中、秘书丞,大理正,国子博士,京都宫苑总监监,都水使者,太子中舍、 中允,王府长史,归德将军,节度推官、支使,防御判官,上州录事参军事,畿县、 上县令,四万 。怀化中郎将,三万七千 。左右骁卫、武卫、威卫、领军卫、监门卫、 千牛卫、殿前左右射生军、神策军大将军,左右卫、金吾卫将军,三万六千 。补阙,殿中侍御史,诸府、大都督府判官,赤县丞,三万五千 。怀化郎将,三万二千 。拾 遗,司天少监,六局奉御,内常侍,监察御史,御史台主簿,太常博士,陵署令,大理司直,中书主书,门下录事,太子赞善、典内、洗马、司议郎,王府司马,骁 卫、武卫、威卫、领军卫、监门卫、六军、射生、神策军将军,归德中郎将,观察 防御团练推官巡官,鴘赤县丞,两赤县主簿、尉,上州功曹参军以下,上县丞,三 万 。
城门郎,秘书郎,著作佐郎,六局直长,十六卫、六军、诸府、十率府长史,怀化司阶,畿县丞,鴘赤县主簿、尉,二万五千 。归德司阶,二万三千 。五官正,太常寺协律郎,陵署丞,诸寺监主簿,国子、太学、广文助教,都水监丞,詹事府 司直,太子通事舍人、文学、三寺丞、五局郎,王府谘议参军、友,畿县上县主簿 尉,二万 。怀化中候,万八千 。十六卫六军十率府率、副率、中郎、中郎将,万七 千三百五十 。归德中候,万七千 。四门助教,十六卫佐,秘书省、崇文、弘文馆校 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郊社、太乐、鼓吹署令,四门助教,京都宫苑 总监副监,九成宫总监监、主事,十六卫、六军卫佐,尚书省都事,万六千 。十六 卫、六军中候,太子内率府千牛,六千一百七十四 。内寺伯,怀化司戈,诸府大都 督府参军事、文学、博士、录事,上州参军事、博士,万五千 。归德司戈,万四千 。十六卫、六军、十率府左右郎将,亲王府典军、副典军,万三千八百 。司戈、内率 府备身、仆寺进马,三千七百一十二 。
符宝郎,内谒者监,九寺诸监,詹事府丞,太医署令,太学、广文、四门博士,中书门下主事,太子文学、侍医,诸府、都督 府医博士、法直,两赤县录事,上州录事,市令,万三千 。怀化执戟长上,万一千 。门下省典仪,侍御医,司天台丞,都水监主簿,率府卫佐,诸司主事、御史台主事,万二千 。司医,太医署丞,归德执戟长上,一万 。医佐,大理寺评事,太常宗正寺 詹事府主簿、寺监,内侍省司天台左右春坊詹事府录事、主事,八千 。司阶,千牛 备身左右,七千九百九十 。京都园苑四面监监,两京诸市、中尚、武库、武成王庙 署令,王府掾、属、主簿、记室、录事参军事,七千 。司天台主簿、灵台郎、保章 正,上局署令,七品陵庙令,京都宫苑总监丞,司竹、温泉监监,太子内坊丞,王 府功曹以下参军事,亲王国令,公主邑司令,六千 。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司竹、 温泉副监,五千 。书、算、律学博士,内谒者,中局署令,上局署丞,五官挈壶正,京都园苑四面监、九成宫总监副监,医、针博士,医监,陵庙令,司竹、温泉监丞,太子药藏局丞,王府参军事,王国大农,公主邑司丞,四千 。狱丞,国子监直讲,掌客,司仪,中局署丞,监膳,监作,监事,食医,尚辇,进马,奉乘,主乘,典 乘,司库,司廪,十六卫、十率府录事,亲、勋、翊府兵曹参军事,司天台司辰、 司历、监候,内坊典直,宫教博士,乐正,医正,卜正,按摩、呪禁、卜博士,针、 医、卜、书、算助教,陵庙、太乐、鼓吹署丞,京都园苑四面监、九成宫总监丞,诸总监主簿,太子典膳、内直、典设、宫门局丞,三寺主簿,亲王国尉、丞,三千 。十六卫、六军、十率府执戟、长上、左右中郎将二千八百五十 。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
《金史》卷一百二十 列传第五十八(2)徒单绎,本名术辈,其先上京按出虎达阿人 。祖撒合懑,国初有功,授隆安府路合紥谋克、夺古阿邻猛安 。绎美姿仪,通诸国语 。尚熙宗第七女沈国公主 。充符宝祗候,迁御院通进,授符宝郎 。历宣德、泰安、淄州刺史,有廉名 。改同知广宁府事,以母鄂国公主忧,不赴 。世宗特许以忧制中袭父封 。服阙,授同知济南府事 。二十六年,迁棣州防御使,以政迹闻,升临海军节度使,卒 。
绎家世贵宠,自会祖照至绎尚公主者凡四世云 。
乌林答复,本名阿里剌,东平人也 。奉御出身,大定七年尚世宗第七女宛国公主,授驸马都尉 。改引进使、兼符宝郎,出为蠡州刺史,三迁归德军节度使 。明昌三年,转知兴中府事,久之,为曷懒路兵马都总管 。承安四年,拜绛阳军节度使 。卒 。
乌古论元忠,本名讹里也,其先上京独拔古人 。父讹论,尚太祖女毕国公主 。元忠幼秀异,世宗在潜邸以长女妻之,后封鲁国大长公主 。正隆末,从海陵南伐 。世宗即位辽阳,时太保昂为海陵左领军大都督,遣元忠朝于行在,遂授定远大将军,擢符宝郎 。谕之曰:“朕初即位,亲密无如汝者,侍从宿卫,宜戒不虞 。”大定二年,加驸马都尉,除近侍局使,迁殿前左卫将军 。从世宗猎,上欲射虎,元忠谏止之 。进殿前右副都点检,为贺宋正旦使,还,转左副都点检 。坐家奴结揽民税,免官 。十一年,复旧职 。明年,升都点检 。十五年,北边淮献,命元忠往受之,及还,诏谕曰:“朕每遇卿直宿,其寝必安 。今夏幸景明宫,卿去久,朕甚思之 。”
会大兴府守臣阙,遂以元忠知府事 。有僧犯法,吏甫得置狱,皇姑梁国大长公主属使释之,元忠不听,主奏其事,世宗召谓曰:“卿不徇情,甚可嘉也,治京如此,朕复何忧 。”秩满,授吏部尚书 。以其子谊尚显宗长女薛国公主 。十八年,擢御史大夫,授撒巴山世袭谋克 。世宗问左丞相纥石烈良弼孰可相者,良弼以元忠对,乃拜平章政事,封任国公,进尚书右丞相 。策论进士之科设,元忠赞成之 。世宗将幸会宁,元忠进谏不听,出知真定府,寻复诏为右丞相 。
世宗欲甓上京城,元忠曰:“此邦遭正隆军兴,百姓凋弊,陛下休养二十余年,尚未完复 。况土性疏恶,甓之恐难经久,风雨摧坏,岁岁缮完,民将益因矣 。”驾东幸久之未还,元忠奏曰:“鸾舆驻此已阅岁,仓储日少,市买渐贵,禁卫暨诸局署多逃者,有司捕置诸法恐伤陛下仁爱 。”世宗嘉纳之 。
寻出为北京留守,责谕之曰:“汝强悍自用,颛权而结近密 。汝心叵测,其速之官 。”后左丞张汝弼奏事,世宗恶其阿顺,谓左右曰:“卿等每事依违苟避,不肯尽言,高爵厚禄何以胜任 。如乌古论元忠为相,刚直敢言,义不顾身,诚可尚也 。”于是,改知真定府事,移知河间 。明昌二年,知广宁府 。以河间修筑球场扰民,会赦下,除顺义军节度使 。乞致仕不许,特加开府仪同三司、北京留守 。徙知济南府,过阙,令预宴,班平章政事之上 。承安二年,移守南京,寻改知彰德府,卒 。讣闻,上遣宣徽使白琬烧饭,赙物甚厚 。元忠素贵,性粗豪而内深忌,世宗尝责之 。又所至不能戢奴仆,世以此为訾云 。子谊 。
谊本名雄名 。大定八年,尚海陵女 。宴宗室及六品以上官,命妇预焉,上曰:“此女亦太祖之曾孙,犹朕之女,乃父废亡,非其女之罪也 。”海陵女卒,大定二十一年,尚显宗女广平郡主 。谊历仕宫卫,为人粗豪类其父 。二十六年,上谓原王曰:“元忠勿望其可复相也 。雄名又不及乃父,朕尝宥待,殊不知恩,汝宜知其为人 。”谓平章政事襄曰:“雄名可令补外 。自今宫掖官已有旨补外者,比及廷授,即毋令入宫 。”于是,谊除同知澄州军州事 。章宗即位,广平郡主进封邺国长公主,谊改顺天军节度副使,加驸马都尉 。承安元年,累迁秘书监兼吏部侍郎,改刑部,迁工部尚书 。泰和元年,遇父元忠忧 。二年,以本官起复 。三年,知东平府事,改知真定府事 。六年,伐宋,迁元帅左都监 。七年,转左监军 。八年,拜御史大夫 。大安中,知大名府 。至宁初,以谋逆伏诛 。
唐括贡,本名达哥,太傅阿里之子也 。尚世宗第四女吴国公主,授驸马都尉,充奉御 。特授拱卫直副都指挥使,五迁刑部侍郎,坐擅离职削官一阶,出为德州防御使 。升顺天军节度使,移镇横海 。召为左宣徽使,迁兵部尚书,改吏部,转礼部尚书、兼大理卿 。先是,大理卿阙,世宗命宰臣选可授者,左丞张汝弼举西京副留守杨子益法律详明 。上曰:“子益虽明法,而用心不正,岂可任之以分别天下是非也?大理须用公正人 。”左丞粘割斡特剌举贡可任以闲简部分而兼领是职,遂以贡为之 。二十八年,拜枢密副使 。章宗立,为御史大夫 。会贡生日,右丞相襄、参知政事刘玮、吏部郎中?、中都兵马都指挥使和喜为贡寿,遂犯夜禁,和喜遣军人送襄至第 。监察御史徒单德胜劾其事,下刑部逮?等问状 。上以襄、玮大臣释之,而贡等各解职 。寻知大兴府事,复为枢密副使 。乞致仕不许,进枢密使,封莘国公,改封萧 。复上表乞退,上曰:“向已尝告,续知意欲外除,今之告将复若何 。”遂优诏许之 。寻起知真定府事 。泰和二年,薨 。
乌林答琳,本名留住 。尚郜国公主,加驸马都尉 。贞祐元年为静难军节度使 。夏人犯邠州,琳降 。会延安府遣通事张福孙至夏国,夏人使福孙见琳,时已中风,公主令人以状付福孙,属以恳祷朝廷,冀早太平得还乡之意 。福孙具以闻,诏赐以药物 。
徒单公弼,本名习烈,河北东路算主海猛安人 。父府君奴,尚熙宗女,加驸马都尉,终武定军节度使 。公弼初充奉御,大定二十七年,尚世宗女息国公主,加定远大将军、驸马都尉,改器物局直长 。转副使、兼近侍局直长 。丁父忧,起复本局副使 。章宗秋山射中虎,虎怒突而前,侍卫皆避去,公弼不动,虎亦随毙 。诏责侍卫而慰谕公弼 。除滨州刺史,再迁兵部侍郎,累除知大名府事 。是时,伐宋军兴,有司督逋租及牛头税甚急,公弼奏:“军士从戎,民亦疲弊,可缓征以纾民 。”朝廷从之 。大安初,知大兴府事,谳武清盗,疑其有冤,已而果获真盗 。岁余拜参知政事,进右丞,转左丞 。至宁初,拜平章政事,封定国公 。贞祐初,进拜右丞相,罢知中山府事 。是时,中都围急不可行,围解,宣宗曰:“中山新被兵,不如河中善 。”乃改知河中府 。历定国军节度使事、太孙太师、同判大睦亲府事 。兴定五年薨,宣宗辍朝,赙赠,谥恪愿 。
徒单铭,字国本,显宗赐名重泰 。祖贞,别有传 。父特进、泾国公 。性重默寡言,粗通经史,事母尽孝 。大定末,充奉御 。章宗即位,特敕袭中都路浑特山猛安 。明昌五年,授尚酝署直长,累迁侍仪司令、宿直将军、尚衣局使、兵部郎中,与大理评事孙人鉴为采访使,覆按提刑司事 。改右卫将军,转左卫,出为永定军节度使,移河东北路按察使、转运使 。大安三年,改知大名府,就升河北东西、大名路安抚使 。大名荐饥重困,铭乞大出交钞以赈之 。崇庆初,移知真定府,复充河北东西、大名路宣抚使 。至宁元年九月,奉迎宣宗于彰德府,俄拜尚书右丞,出为北京留守,以路阻不能赴 。贞祐二年,卒 。
赞曰:天子娶后,王姬下嫁,岂不重哉 。秦、汉以来,无世世甥舅之家 。《关雎》之道缺,外戚骄盈,《何彼秾矣》不作,王姬肃雝之义几希矣 。盖古者异姓世爵公侯与天子为昏因,他姓不得参焉 。女为王后,己尚王姬,而自贵其贵,富厚不加焉,宠荣不与焉 。使汉、唐行此道,则无吕氏、王氏、武氏之难,公主下嫁各安其分、各得其所矣 。金之徒单、拿懒、唐括、蒲察、裴满、纥石烈、仆散皆贵族也,天子娶后必于是,公主下嫁必于是,与周之齐、纪无异,此昏礼之最得宜者,盛于汉、唐矣 。
徒单四喜,哀宗皇后之弟也 。天兴二年正月辛酉夜,四喜、内侍马福惠至自归德,时河朔已失利,京城犹未知,二人被旨迎两宫,遂托以报捷,执小黄旗以入,至则奏两宫以奉迎之意 。是日,召二相入议,二相及乌古孙奴申谏不可行 。四喜作色曰:“我奉制旨迎两宫,有敢言不行者,当以别敕从事矣 。”二相不复敢言,行议遂决 。制旨所取两宫、柔妃裴满氏及令人张秀蕊、都辖、承御、汤药、皇乳母巩国夫人等十余人外,皆放遣之 。又取宫中宝物,马蹄金四百杖、大珠如栗黄者七千杖、生金山一、龙脑板二及信瑞御玺,仍许赐忠孝军以两宫随行物之半 。
壬寅,太后御仁安殿,出锭金及七宝金洗分赐忠孝军 。是夜,两宫骑而出,至陈留,见城外二三处火起,疑有兵,迟回间,奴申初不欲行,即承太后旨驰还 。癸卯,入京顿四喜家,少顷,还宫 。复议以是夜再往,太后惫于鞍马不能动,遂止 。
明日,崔立变 。四喜、术甲塔失不及塔失不之父咬住、四喜妻完颜氏,以忠孝卒九十七骑夺曹门而出,将往归德,不得出,转陈州门,亦为门卒所止 。门帅裕州防御使阿不罕斜合已遁去,经历官完颜合住权帅职,麾门卒放塔失不等去,且曰:“罪在我,非汝等之过 。”明日,立以数十骑召合住,合住自分必死,易衣冠而往 。立左右扼腕欲加刃 。立遥见,问:“汝是放忠孝军出门者耶?”合住曰:“然 。天子使命,某实放之,罪在某 。”立忽若有所省,顾群卒言:“此官人我识之,前筑里城时与我同事 。我所部十余卒盗官木罪当死,此官人不之问,但笞数十而已 。此家能杀人,能救人 。”因好谓合住曰:“业已放出,吾不汝罪也 。”
四喜等至归德,上惊问两宫何如,二人奏京城军变不及入宫 。上曰:“汝父汝妻独得出耶 。”下之狱,皆斩于市 。
赞曰:四喜奉迎两宫,而值崔立之变,智者居此,与两宫周旋兵间,以俟事变之定而徐图之 。万一不然,以一死徇之耳,他无策也 。四喜奉其私亲以归,而望人主贷其死,岂非愚乎!
通典 卷二十一 职官三 (8)
典仪二人,大唐置 。周礼秋官有司仪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盖此典仪之任 。齐职仪云:"东宫殿中将军属官有导客局,置典仪录事一人,掌朝会之事 。"梁有典仪之职,未详何曹之官,掌唱警唱奏之事,朱服武冠 。陈亦有之 。后魏置典仪监,史阙其员及所掌 。大唐初,隶门下省 。初用人皆轻,至贞观,李义府为之,是后常用士人 。领赞者以知赞唱之节及殿庭版位之次 。
城门郎 。周礼地官有司门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并城门郎之任 。初,汉置城门校尉员一人,掌城门屯兵,有司马及丞各一人,十二城门候各一人,出从缇骑百二十人,(缇,徒兮切 。)盖兼监门将军之职 。魏因之 。晋氏银章青绶,绛朝服,武冠,佩水苍玉 。元帝省之 。宋齐俱以卫尉掌宫城屯兵及管钥之事 。梁陈二代依秦汉,以光禄卿等掌宫殿门户,亦无城门之职 。后魏置城门校尉 。北齐卫尉寺统城门寺,置城门校尉二人,掌宫殿城门并诸仓库管钥之事 。后周地官府置宫门中士一人,下士一人,掌皇城十二门之禁令,盖并在其任 。隋氏门下省统城门局,校尉二人 。炀帝大业三年,又隶殿中省 。十二年,又减一人 。后又改校尉为城门郎,置四人,又隶门下省 。大唐因之 。
符宝郎 。周官有典瑞、掌节二官,掌瑞节之事 。(瑞、节,信也 。典瑞属春官,掌节属地官 。)秦汉有符节令、丞,领符玺郎 。(昭帝幼冲,霍光秉政,殿中夜惊,光召求符玺,符玺郎不肯授 。光夺之,郎按剑对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 。"光壮之,增秩二等 。)文帝二年,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之制,又皆属焉 。(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竹使符者,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 。"颜师古曰:"符,与郡守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 。")后汉有符节令,两梁冠,位次御史中丞 。别为一台,而符节令一人为台率,掌符节之事,属少府 。魏与后汉同 。晋泰始九年,省并兰台,置符节御史掌其事 。宋与晋 。齐兰台有主玺令史,以治书侍御史领之 。梁陈御史台亦有符节令史 。后魏御史台领符节令,符节令领符玺郎中 。北齐有符节署,馀与后魏同 。(符节令一人,符玺郎中四人 。)后周有主玺下士,掌国玺之藏 。隋初,有符玺局,置监二人,属门下省,炀帝改监为郎 。大唐因之 。长寿三年,改为符宝郎 。神龙初,复为符玺郎 。开元初,复为符宝郎 。(天宝五载六月敕,玉玺既为宝,宜为玺书 。十载正月,改传国玺为承天大宝 。)其符节并纳於宫中,有行从则请之,郎掌诸进符宝出纳幡节也 。
弘文馆 。大唐武德初,置修文馆,后改名弘文馆 。神龙初改为昭文,二年,又却为修文,寻又为昭文 。开元七年,又诏弘文焉 。仪凤中,以馆中多图籍,未详正,委学士校理 。自垂拱以来,多大臣兼领 。馆中有四部书 。自贞观初,褚亮检校馆务,学士号为"馆主",因为故事 。每令给事中一人判馆事,校书二人,学生三十人 。
○中书省
中书之官旧矣,谓之中书省,自魏晋始焉 。梁陈时,凡国之政事,并由中书省 。省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书十人,书吏二百人,(书吏不足,并取助书 。)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内机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 。被委此官,多擅威势 。后魏亦谓之西台 。(宣武帝谓中书监崔光曰:"卿是朕西台大臣 。")北齐中书省管司王言,并司进御之乐及清商、龟兹诸部伶官 。隋初,改为内史省,置令二人,侍郎四人,(炀帝减侍郎二人 。)舍人八人,(炀帝减去四人 。)通事舍人十六人 。炀帝加起居舍人,而改通事舍人为谒者台职 。大唐武德三年,复中书省 。龙朔二年,改为西台,咸亨初复旧 。光宅元年,改为凤阁,(凡中书官,随署名改 。)神龙初复旧 。开元元年,改为紫微省,五年复旧 。(时谓尚书省为南省,门下中书为北省,亦谓门下省为左省,中书为右省,或通谓之两省 。)令二人,侍郎二人,舍人六人,右散骑常侍、起居舍人、右补阙、右拾遗各二人,通事舍人十六人,其馀小吏各有差 。
【《宋史》卷一百一十六 志第六十九 符宝郎是谁】关于符宝郎和符宝郎是谁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
- 那年夏天歌词许飞,那年夏天歌词抖音
-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我不往的纵字意思
- 柏林寺南望古诗翻译,柏林寺南望古诗朗读
- 帝国之触 绍兴十一,帝国之触TXT下载
- 九寨沟的水唯美句子,九寨沟的水源头在哪里
- 简述网络营销的方法 实战网络营销读后感
- 岁月忽已暮故事简介 爱格杂志的长篇小说
- 头涔涔是什么意思《匆匆》一课中,头涔涔是什么意思解释
- 望岳朗读语气,望岳朗读节奏划分重音
- 《Bitly》可能是全球最好用的短链接生成工具 bitly是什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