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干什么的节日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节日


重阳节是做什么的?重阳节的意义是敬祖、敬老、感恩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 。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 。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不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阳节还代表着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 。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 。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 。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 。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 。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
传说重阳节吃重阳糕可消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恶 。《齐人月令》重阳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远 。”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 。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淘一时之快事也 。”
重阳节来源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 。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
重阳节庆祝方式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楔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 。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民间有许多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在民间,茱萸为“避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两者结合,给重阳习俗以吉庆之兆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
重阳节主要活动是什么?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 。
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
传说:
重阳节与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也被附会上一个神话传说作为登高习俗“起源” 。该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节日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节日】景如言,齐家登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
受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神话故事的影响,一些地方的人们认为重阳是个凶的日子,于是为了镇压凶气、战胜凶气,重阳节的的主要仪式活动就是登高,其它的都属于附加活动 。
重阳节是干什么的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为吉祥之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传至今,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举行敬老宴,感恩敬老 。登高秋游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
重阳节干什么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和清明节一样受到很多人的重视,那么重阳节干什么呢?

1、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
2、吃重阳糕
重阳糕亦称"花糕" 。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 。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鼓励啊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花,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
4、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做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
重阳节可以去登高、吃重阳糕、赏菊、饮菊花酒,有的地方重阳节还去祭祀祖先 。
重阳节是做什么的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
起源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
重阳节
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
起源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 。
重阳节
在古代,古人对火总有莫名的恐惧,因而也常常敬畏和祭拜火神,并认为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 。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 。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 。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
起源其三
重阳节的起源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也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个贫民 。由于她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习俗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 。
重阳节干什么的 重阳节简单介绍1、重阳节也叫做老人节或者登高节,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过去人们把九定为阳,而九月初九是两个九,所以叫做重阳,也是希望长长久久健健康康 。
2、重阳节要做重要之一就是孝,它是老人节,也是告诉子女要多孝敬老人,帮助父母长辈做做家务、聊聊家常、关心老人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多尽孝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3、传说中九月九是登高是为了避瘟疫,逃避祸难,而插茱萸叶子,瘟魔就不敢近身,喝菊花酒,就不会染瘟疫 。所以就有了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习俗 。
4、重阳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要吃重阳糕,重阳天明时,父母会拿片糕放在子女额头上,口中念祝福语,希望子女百事高,步步高升之意 。糕与高同音 。有一些讲究的还制作九层重阳糕 。
5、现在社会,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人们的视野不再那么的开阔,再加上天气污染严重,所以重阳当天很多人会登高远眺,吸收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希望自己步步高 。也是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对于远在他乡的人来说登高远眺也是对家乡亲人的一种思念 。
关于重阳节是干什么的和重阳节是干什么的节日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更多实用知识经验,尽在 www.hubeil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