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 北极斯瓦尔巴群岛 , 氤氲的雾气与漫天的冰雪中 , 出现了一群红色的身影 。
他们望着面前矗立在冰天雪地中的高大建筑 , 眼神中满是欣喜 。
经过几年的努力 , 这个宏伟的工程终于在今天竣工了 。
为首的人手中拿着一块牌匾 , 上面写着“中国·北极黄河站” 。 他将牌匾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 这一刻 , 同行的人都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 他们知道 , 他们今天所完成的这个事情 , 是多少个国家都梦寐以求的 。 这群人站在牌匾旁对着面前的摄像头敬了礼 , 而这张照片 , 第一时间被送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高登义手中 。
看着这张照片 , 高登义也开心的笑了 , 如果不是十三年前他所遇到的一起巧合使得他“捡了漏” , 根本没有人会想到 , 中国在北极也可以建造自己的科考站 。
是怎样的一个巧合使得中国有机会在北极建造自己的科考站呢?
文章图片
黄河站
推动这一事件达成的契机 , 是1991年高登义参加的一场科考活动 。
当时 , 挪威主持了一场北极科考活动 , 而高登义作为挪威卑尔根大学教授叶新的好友 , 有幸受到了邀请 , 同几国的代表共赴北极 , 参与调研 。
当时的北极土地已经被美国、挪威、加拿大等国家瓜分完毕 , 如果其他国家要前往北极 , 还要跟这些国家做申请 , 叶新教授帮高登义取得了挪威的批准 。
在科考过程中 , 高登义被北极极度优渥的地理价值与自然资源所折服 , 科考活动结束后 , 高登义略带惋惜地向叶新教授感叹道:“若是中国可以在北极建立一个自己的科考站 , 那该有多好!”
彼时新中国的两个南极考察站刚刚落成 , 在极地探索领域已经有了巨大的成就 , 但是虽然同为极地 , 南极与北极毕竟还是存在着差异 。 在包括高登义在内的众多科研人员的心中 , 始终存有在北极建造科考站的梦想 。
叶新听了高登义这话 , 微笑着对高登义说道:“或许 , 中国真的有机会建造属于自己的科考站!”
高登义等到这话愣了一下 , 随即摇了摇头回答道:“按照国际公约 , 北极的已知领土几乎已经被其他国家划分完了 , 我们没有这个权利 。 ”
文章图片
高登义
叶新说:“那可未必 , 或许有机会 , 但是 , 需要你们自己争取了!”
【1991年我国凭借“北极条约”,捡了个大漏,让各国羡慕不已】叶新从背包中拿出了一本书递给了高登义 , 高登义接过 , 那本书已经十分残破了 , 封面上几个缭乱的字母 , 意为“北极指南” , 主要讲述的是挪威所占有的斯瓦尔巴群岛的故事 。
高登义翻开那本书 , 在书的目录最显眼的位置 , 记载着一个条约 , 名字叫做《斯瓦尔巴条约》 , 高登义知道 , 斯瓦尔巴就是挪威政府所拥有的极地群岛的名字 。 叶新为什么会给他看这个呢?他翻开了缔约国名单 , 在那醒目的位置 , 迎着挪威几个老牌极地国家 。
高登义继续往下看 , 当他看到“中国”两个字的时候 , 他的心跳仿佛漏了一拍 , 随后开始剧烈的跳动 。
眼前这本书上的内容 , 使得中国自由探索北极这块土地的愿望 , 有了实现的可能 。
文章图片
北极指南
斯瓦尔巴条约
这一切要从几十年前签署的一条为人所遗忘的条约说起 。
斯瓦尔巴群岛的发现者 , 是荷兰的探险家巴伦支 。 在1596年 , 巴伦支为了开辟通往中国的海上贸易道路 , 带领船队航行到了此处 。
- 丰收“密码” | 我国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达11万份
- 国外胃癌越来越少,我国却逐渐增多?是食物不行,还是习惯问题?
- 第二波疫情席卷欧洲,凭借严格的病毒追踪,意大利勉强躲过一劫
- 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 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 丰收节里话丰收 | 秋收地图:我国秋粮收获已过两成
- 海南槟榔真的对口腔无害吗?
- 警惕!这种病人数,我国居全球第一!年轻人也有可能患病!这几大误区,注意→
- 警惕!我国超90%成年人有这种疾病!严重时或致牙齿脱落
- 日本妇女,为何很少有妇科问题?或许是她们比我国女性多6个意识
- “女孩基因突变最快48秒睡着”上热搜,像她这样的我国还有7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