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我国凭借“北极条约”,捡了个大漏,让各国羡慕不已( 三 )


新中国成立后 , 毛主席敏锐地感知到了国际政治中资源的重要性 , 开始广泛地支持科学考察 。 而南北两极因为其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气候的重大影响以及重要的科研价值 , 成为了国际之间资源争夺的焦点 , 极地的科研活动有了国际化的趋势 。
在这个时期 , 欧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南北极进行了多项战略部署 , 不断地抢夺着极地丰厚的自然资源 , 借此发展壮大自身 。
作为北极唯一一个非军事区域 , 斯瓦尔巴群岛成了众矢之的 。 各国纷纷在此进行疯狂的资源开采 。
但是彼时的中国并没有合法的北极资源的利用权 , 领导人们望着这样一篇宝地 , 也只能望洋兴叹 。
既然北极没有发展机会 , 那我国的目光自然就投向了南极 。
1991年我国凭借“北极条约”,捡了个大漏,让各国羡慕不已
文章图片
长城站
在领导人的大力支持与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 , 1985年 , 南极科考站“长城站”正式建成 , 第二个科考站“中山站”也在4年后投入了使用 。
这两座科考站的建成是我国极地探索的一大步 , 但是对于科研人员们来说 , 最大的难题仍没有攻克:那就是北极的资源发掘问题 。 即便是进入北极 , 都需要向那些拥有归属权的国家申请 , 更不要说发掘资源了 。
由于没有国际公约明文协定 , 国内的所有人都对这一难题束手无策 , 这一问题也困扰了许许多多像高登义这样的科研人员很长时间 。
科考站终建成
高登义仔细看完了这本书中关于《斯瓦尔巴条约》所有的内容 , 他激动地跳了起来 , 握住了叶新教授的手 。 说:“您这是帮了我 , 不 , 帮了中国一个大忙!”
高登义迅速与中国取得了联系 , 将自己所了解到的关于《斯瓦尔巴条约》的内容汇报过去 。
这一消息引起了中国科考界的震动 , 在确定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后 , 中国的科考界沸腾了 。
1991年我国凭借“北极条约”,捡了个大漏,让各国羡慕不已
文章图片
接到消息的中国政府 , 此刻也怀着同样的心情 , 迅速与挪威的政府取得了联系 。
在挪威方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后 , 确认《斯瓦尔巴条约》对中国生效 , 中国可以获得在斯瓦尔巴群岛进行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进行科学调研等一系列权利 。
这表示着 , 在中国广袤土地千里之外的那片冻原 , 对中国开放了 。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 , 我国组织了多次对斯瓦尔巴群岛区域的自主考察 , 取得了许多的北极区域的科研数据 , 大大提升了我国在世界科考界的地位 。
而且 , 为了今后在北极区域长期的科研活动的进行 。 政府决定决定:要用最短的时间 , 在北极建立起属于我们的第一座科考站 。
2001年 , 挪威方亲自向中国发出了盛情邀请 , 希望中国可以在斯瓦尔巴群岛的土地上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科考站 。
这是中国期盼已久的 , 接到这一消息的时候 , 高登义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 十年前他踏上那趟北极科考的旅途的时候 , 从未想到过 , 自己居然可以为国家争取回来这么一块宝贵的土地 。
1991年我国凭借“北极条约”,捡了个大漏,让各国羡慕不已
文章图片
经过三年的筹建 , 中国北极第一座科考站终于建成 , 这一科考站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命名 , 彰显了它对中国的意义之重大 。 与此同时 , 这个科考站拥有着全球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
随着黄河站的落成 , 我国也成为了第八个在这片土地上拥有自己的科考站的国家 , 使得众多国家羡慕不已 。
这一科考站的建成弥补了我国之前在北极探索领域近乎一片空白的状态 , 借着“黄河站”我国开展了多次北冰洋科研调查 。 毫无疑问 , 在不远的未来 , “黄河站”将为中国人民的生活与中国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