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来看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文章图片
成都现代都市农业馆
有古朴的农耕文化展示 , 也有充满未来感的“植物工厂”;有琳琅满目的沉浸式“菜市场” , 也有令人流连的非遗文创体验……23日 , 作为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的重要场馆之一 , 位于天府农业博览园创新林盘·青苗1号馆的成都现代都市农业馆正式开馆 , 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
成都现代都市农业馆以“公园城市、天府田园”为主题 , 建筑面积1892平方米 , 采取实物展示、影像资料和场景体验相结合的模式 , 让参观者切身体验成都现代都市农业的魅力 , 充分诠释了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丰硕成果 。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 , 一个个沉浸式场景 , 将成都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路径、经验和成效娓娓道来 , 顺着展厅的动线移步换景 , 一幅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画卷徐徐展开 。
看严守耕地 , 稳粮保供——
四级“田长”守护耕地;曾经的撂荒地重现“青绿”;优良品种打出川米“翻身仗”;示范田高产纪录不断刷新……展厅内一幅幅鲜活的影像和实物展示 , 与窗外3000亩金色的稻田 , 共同诠释了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成都粮策 。
今年以来 , 成都市连续出台了《成都市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的十条措施(试行)》 , 以及《成都市关于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等政策 , 用一系列较真逗硬、务实管用的“硬”措施 , 保护好“天府之国”这片产粮宝地 。 同时 , 大力推行“田长制” , 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 截至2021年 , 成都市粮食播种面积572.8万亩、产量230.6万吨 , 连续3年稳步提升 。
来看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看科技引领 , 产业复合——
生育周期只有60天 , 一年可以收割5至6次 , 这种如同科幻电影里的“疯狂的水稻” , 已经实实在在呈现在成都市民眼前 。 在成都现代都市农业馆里 , 一个被各色光笼罩的玻璃房吸引了众多市民注意 , 它是由中国农科院都市研究所带来的“植物工厂作物育种加速器” 。 不同的作物在各种光谱下 , 躲开了气候的束缚 , 实现了周年连续生产 。
这是国家成都农业中心创新团队打造的保障粮食安全的种业“芯片” , 也让市民近距离地感受到成都农业的前沿科技 。 据悉 , 围绕农业科技服务 , 成都着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成都分中心 , 构建起专家团队、科技推广团队与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上下互通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
同时 , 按照产业建圈强链理念 , 加快构建以“4+6”都市农业产业体系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 。 目前 , 成都市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93个 , 其中国家级3个 。
看城乡融合 , 互促共荣——
荷塘边美丽的村庄里 , 旧农房改造的特色民宿酒店格外惹眼 , 房间里铺着草木染制的美丽桌布 , 新老村民一起在生态的乡野里采茶、制陶、喝酒、唱歌……这是宛如世外桃源般的明月村 , 仅仅是“微缩”的沉浸式场景 , 便让所有参观者体验到了乡村慢生活的创意和惬意 。
在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大背景下 , 成都已探索出一条超大城市促进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子 。 成都乡村大地上 , 精品民宿、特色餐饮和乡村酒吧等新场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全市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094个、保护修复利用川西林盘1005个 , 在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同时 , 还不断丰富着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内涵外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