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贡献奖】徐红茹:
择科技一事惠农牧民万千
文章图片
下乡村、进地头、做科研、搞培训……徐红茹常年深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农村牧区 , 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 。 27年 , 徐红茹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 , 成长为全旗农业技术骨干、巾帼模范 , 有效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 为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作出突出贡献 。
1995年 , 19岁的徐红茹来到科右前旗哈拉黑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 。 面对科技落后的田间生产 , 她决心用知识、用技术改变这里的农业生产现状 。 从此 , 凭借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热爱 , 她把身心留在了田间地头 。
为了帮当地农民破解增产增收难题 , 徐红茹瘦小的身影常年穿梭在田间 。 从育秧到田间管理 , 她按时到田间采样 , 获取第一手资料 , 将10余个水稻品种、栽培方式进行对比试验 。 在老百姓的眼中 , 她天天戴着草帽、穿着水鞋蹲在田里 , 被太阳晒得像黑土豆 , 但她的本子上 , 密密麻麻记满了田间属株数、查分蘖、观察孕穗期等数据 。
从2009年开始 , 徐红茹连续6年负责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即粮食作物万亩高产创建活动 。 先后打造63个示范片 , 总面积达70.195万亩 , 涉及10个苏木乡镇、20个行政村、1.2万户农民 , 同时又将新技术、新品种与创高产结合起来 。 在她的精心指导下 , 连续4年把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示范片的单产提高10%以上 , 修订玉米、水稻、大豆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参数 , 形成了新一轮栽培技术规程 , 带动前旗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 。 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项目喷灌区经济净现值807.6万元、滴灌区159.4万元、渠灌区699.2万元 , 成功试验了低水高调节水灌溉工程 , 为全旗乃至全盟坡耕地实现高产高效找到出路 。
【择科技一事 惠农牧民万千】徐红茹组织实施的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 , 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科右前旗特色的种养结合发展新路子 。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了小秸秆与大市场的对接 , 推动了秸秆产业市场化的形成 ,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
她致力于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 , 引进玉米、大豆、水稻等新品种50余个、引进大豆垄高台栽培等推广新技术10余项 。 引进推广物联网智慧化管理农业 , 大力推进了“四控”技术的应用 , 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达300余万亩 , 年均挽回粮食损3亿斤左右 , 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6万余亩 , 大豆大垄浅埋滴灌技术10余万亩 , 将大豆亩产由120公斤/亩提高到200公斤/亩 。 其推广的“321”模式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被农业农村部选入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
为了让农民真正接纳农业新技术 , 她想尽“招数”:开现场会、建示范田、面对面交流、走出去培训、引进来指导 , 在全旗已培育了100个专业合作社、100个产业带头人、100个致富能手、100个妇女带头人 , “四个100”的培育极大地推进先进技术的应用率 。
凭着对农技推广的热爱 , 通过岁岁年年的坚守 , 徐红茹在科右前旗这片黑土地上书写着闪光的人生 。 面对农户的求助 , 她承诺:“只要农民找到我 , 我就一定帮到底 。 ”为了方便联系 , 她把印有工作单位、姓名和电话号码的便民服务卡发放给农牧民 , 成为他们心中的“及时雨” , 她的手机号也成了农牧民的咨询热线 。
- 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
- 在西南大地播下科技种子
- 科技赋予农业新内涵
- 降压药您选对了吗?这几种情况下该如何选择降压药?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坤祥团队发现植物硝酸盐信号“开关”
- 重庆科技馆开展骨折急救科普进校园主题活动
- 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患者应该如何选择?建议知晓
- 肝癌|手术,消融,介入,靶向,免疫,肝癌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 “烹饪科技”助力食用花卉绽放北京门头沟
- 农民丰收节|科技小院 如何做好科技助农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