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最新研究提示:血小板高,肿瘤风险大?血常规能筛查癌症吗?( 二 )



?三、肿瘤标志物上升 , 说明得了癌症?
现代医学对癌症的研究到达了一定阶段 , 研究成果也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 很多人都听过肿瘤标志物的说法 , 似乎肿瘤标志物代表的就是肿瘤 , 但其实检查出肿瘤标志物未必就是癌症 。
肿瘤标志物是存在于人体血液中 , 一种和肿瘤有所关联的化学物质 。 当人体免疫反应对癌细胞进行“制裁” , 肿瘤细胞表面或内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物质 , 导致其进入体液、组织或血液之中 。 如果重复这个过程 , 当该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 , 就能够检测出来 。 目前医学界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25、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糖类抗原CA19-9等等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国际诊疗中心早癌监查部主任张晓东表示 , 人体内肿瘤标志物的产生和增加并不只是肿瘤的“功劳” , 健康细胞其实也会分泌 , 只是产生的量极其微小 , 而且睡眠、饮食、吸烟、酗酒、经期、妊娠、炎症等出现异常 , 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 。 有调查发现 , 只有90%的人肿瘤标志物处于正常水平 。
也就是说 , 肿瘤标志物和癌症之间不是百分百的因果关系 , 比如AFP甲胎蛋白水平异常有可能和肝炎、怀孕、肝癌、生殖系统癌症等有关系 , 临床上甲胎蛋白水平异常和肝癌之间几乎被完全挂钩 , 但是肝癌确诊患者中 , 甲胎蛋白阳性率也只有79-90% 。 不同类别的肿瘤标志物也不会指向特定的癌症 , 有可能某种癌症会引起多种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 , 比如肺癌就可能引起NSE、CEA、SCCA、CY211 、CA125等异常 。

?
临床上可以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联合监测来提高癌症筛查的准确率 , 比如肺癌主要肿瘤标志物筛查CY211、NSE、CEA3种 , 辅助检查CA125、SCCA 。 此外 , 家族性癌症遗传人群肿瘤标志物水平异常、肿瘤标志物单次结果超过上限、多次检查结果持续上升等3种情况要警惕 。
无论如何 , 肿瘤标志物的指标非常重要 , 它可以让人们捕捉到癌症信号 , 再结合患者的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 , 综合判断就能够将肿瘤一网打尽 。
四、确诊癌症 , 需要找对检查方式
目前的医学技术对大部分的早期癌症都可以进行全面治疗 , 达到根治、治愈的目标 , 但是面对中晚期患者仍然存在很大风险 , 因此癌症的发现和诊断一定要早 , 找准检查方法就很重要了 。
癌症不同于一般体检 , 不是广撒网就可以了 , 最好根据患者的高危因素、症状、年龄、职业暴露等综合判断 , 进行针对性的筛查 。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会长石远凯介绍 , 医学界为了提升大众筛查癌症的效率和准确性 , 制定了“1+X”的癌症筛查原则 , 其中“1”指的是常规检查 , “X”指的是对高危人群展开的癌症针对性检查 。
以常见的几种癌症为例:
胃癌筛查以胃镜+胃功能检测(G-17、PGⅠ、PGⅡ)+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为主 , 有不良饮食习惯或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慢性胃病的人群 , 45岁开始3-5年做一次 , 胃癌高发地区50岁以后定期筛查 。
肺癌:低剂量螺旋CT+肿瘤标志物 , 高危人群优先选用32及以上多层螺旋 。
肝癌:超声+甲胎球蛋白+乙肝、丙肝、肝纤维化检测 , 乙肝、丙肝、肝硬化等人群最好每6个月检查一次 。
结直肠癌:肠镜或无创肠基因检测 , 如果大便潜血试验检测二次检查都是阳性者 , 应做肠镜检查 。
乳腺癌:钼靶+超声 , 女性40岁前1年1次超声即可 , 40岁以后要重视 , 1年1次超声、钼靶联合筛查 。
宫颈癌:阴道镜+HPV(人乳头瘤病毒)+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 女性30岁后有性生活的最好每年一次 , 3年检查结果均无异常 , 可延长至3年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