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冠脉狭窄临界病变,是否需要放支架?( 二 )


而IVUS则可通过腔内超声显示血管横截面图像 , 从而观察管腔及病变结构、判断病变性质 , 然而囿于不同血管供应的心肌质量存在差别 , 同样的最小管腔面积或狭窄程度在不同的冠脉血管或不同节段中 , 对于血流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别 。
为此 , 2018年欧洲经皮心血管介入学会腔内影像专家共识明确提出除左主干病变外 , 不建议以绝对的最小管腔面积(MLA)作为指导血运重建的标准 。 因此 , 在单一工具选择的背景下 , 哪种方法能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尚不明确 。
“在此背景下 , FLAVOUR研究对比了FFR与IVUS对冠脉临界病变的指导价值 。 结果显示 , 在FFR或IVUS指导下 , 不管是行PCI还是药物治疗 , 两组的复合终点率(POCO , 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均无明显差异 。 ”王建安表示 , 这提示在冠脉中度狭窄病患人群中 , 利用FFR指导血运重建可在死亡、心梗等“硬终点”方面获得与IVUS指导类似的效果 。
该研究结果与既往相关研究类似 , 再次证实了FFR指导可有效减少血运重建的比例以及支架植入数量 。 然而 , 尽管血管水平或者患者水平PCI比例都明显减少 , 但两组在24个月的临床随访中 , 西雅图心绞痛评分并无显著差别 , 显示出以FFR为代表的生理学工具在评估患者缺血状态中的重要指导价值 。
虽有局限但具有划时代意义
任何研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葛均波认为 , 首先 , FLAVOUR研究仅纳入冠脉造影临界病变的患者 , 而两种工具在更为严重的病变分型中是否具有可类推的指导价值 , 有待进一步研究 。
其次 , FFR与IVUS是生理学和影像学检查的代表工具 ,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更多生理、影像工具的出现 , 如以基于冠脉造影、IVUS、OCT衍生的功能学评估技术 , 两者在未来呈现出融合趋势 。 这些工具能否兼具不同维度的优势进而提供更为全面的评估信息 , 为临床工作者带来更多的期望?
同时 , 研究并未考虑斑块易损性与局部血流动力学对于治疗策略的影响 。 随着COMBINE(OCT-FFR)、PROSPECT ABSORB等探索性研究的展开 , 以及近红外光谱(NIRS)、OCT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 易损斑块对于未来缺血事件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 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的诊疗策略 。
不可否认 , “FLAVOUR研究首次对比了FFR与IVUS两种不同维度的工具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运重建的指导价值 , 开启了功能生理学评估手段与腔内影像工具的对照研究 , 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 。 ”葛均波说 。
原文载于《医学科学报》 (2022-09-09 第3版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