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昌,感受复古与新锐的混搭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克玩”!这个夏天 , 我们走进了“不止于C位”的江汉区、“遇见AB面”的江岸区 , 行走的脚步不停 。 在中秋小长假期间 , 我们走进武昌 , 感受“复古与新锐”的混搭 。
得胜桥没有桥 , 600年的时光打磨 , 不足800米的窄巷好像困住了时间 。 一拐进这里 , 什么都慢了下来 。 得胜桥连通着文艺之地昙华林 , 与车流滚滚的中山路和粮道街相连 , 却总保持着自己的调性 , 老派、市井、鲜活、驳杂 , 奇趣 。 它是老武昌人可以找寻的“复古”生活的源点 。
走进武昌,感受复古与新锐的混搭
文章图片
走进武昌,感受复古与新锐的混搭
文章图片
粮道街熊太婆的水饺味道是那个事 。 采访人员孙珺摄
“熊太婆的水饺好吃 , 今天特地打包带回去慢慢吃 。 ”武昌粮道街上的美食早已火出圈 , 征服本地人的“胃”是实力的最佳证明 。 粮道街熊太婆水饺店已经换成了金色的招牌 , 一大早就有居住在青山的市民专程过来先吃再打包 , 拎着两大袋冷冻半成品还不忘捎带上“季节限定”腐乳 。 市民张先生说:“这一口 , 对味!”
赵师傅独一份的“碳水组合”油饼包烧卖9元一套 , 天天要排队 。 油饼在油锅里翻腾舒展 , 捞起来后将软糯的烧卖迅速填入 , 一口咬下去焦脆绵软 , 真的是大大的满足 。
走进武昌,感受复古与新锐的混搭
文章图片
赵师傅油饼包烧卖 , 酥软可口 。 采访人员孙珺摄
隔壁的“不正”咖啡馆正是赵师傅家的“创二代”所开 。 传统、古早的吃法与西式咖啡混搭在一起 , 却一点也不奇怪 。 “武汉人的过早文化在这份混搭早餐里显得格外自信 。 ”不正咖啡主理人张镇讲述着他眼中的变化 , 被誉为“早餐之都”的江城 , 热干面的碱与咖啡中的酸“合拍” , 不仅让外地年轻游客眼前一亮也让老街坊尝到了新鲜感 。 不少游客和街坊进店后 , 一手端一碗热干面 , 一手捧一杯美式 , 武汉特有的“味道”就出来了 。
走进武昌,感受复古与新锐的混搭
文章图片
热干面配拿铁 , 有点意思 。 采访人员孙珺摄
胭脂路上的老裁缝气定神闲 。 一套真丝旗袍来料加工 , 工费650元 , 不还价 。 “档期排到了十一后 。 ”
走进武昌,感受复古与新锐的混搭】与粮道街相隔不远的昙华林 , 也是慢悠悠与创新的混搭 。 改造后的昙华林变成了文化艺术中心 , 红酒窖藏、雪茄品鉴、艺术画展 , 中西文化交融 。 民国名人夏斗寅公馆改造成了“昙华剧场” , 徐源泉公馆改造成了高端餐饮“昙公馆” 。 大水的店还在 , 大水也还在 , 采访人员去的时候他正在和店员烘焙咖啡豆 , 神情依旧专注 。 手办店、宠物主题咖啡馆、“山顶”上的烤肉店……“我这里生意蛮好 , 来的游客、小年轻都要喝上一口二厂汽水 。 ”昙华林巷子里贩卖二厂汽水的老板道 , “一天要撬开几百箱汽水 , 就是小店人气最好证明 。 ”
走进武昌,感受复古与新锐的混搭
文章图片
昙华林“大水的店” 。 采访人员赵歆摄
泛悦汇?昙华林聚集大批网红餐饮 , 泰式大排档拉开阵势 , 一拨拨小年轻来这里大快朵颐 。
慢与快 , 复古与新锐 , 切换自如 。 中南商圈曾是武汉江南商圈的顶流 , 集合了中商广场、外文书店、国美、苏宁……从地铁口出来 , 右转商圈、左转书店的选择 , 曾经承包了多少读书郎的寒暑假期 。
走进武昌,感受复古与新锐的混搭
文章图片
武昌商业体内新设置打卡空间 。 采访人员赵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