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的完整古诗,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敏而好学的完整古诗,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

文章插图
意思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 在亲民 , 在止于至善 。这第一句话就把道理讲完了 , 接下来的这些都是方法论 。从知 , 止 , 定 , 静 , 安 , 虑 , 得 , 这些都是方法 , 告诉你怎样明明德的方法 。明明德就是成为君子大人的基础 。
可是现在的很多学者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明明的 , 既然是明德了 , 其实明德指的是本性本心 , 也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 。
但是由于后天欲望的污染 , 使得明德被掩盖 。所以要明 。书就是要这么读的 , 才能够读书百遍 , 其义自见 。



扩展资料
一、行路
“行路”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 。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 。从树上到了地面 , 首先学会的是行走 。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 , 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 , 同时也开阔了眼界 , 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 。
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 , 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 。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 。可见 , “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 。
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 , 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 , 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

二、读书
读万卷书”之后 , 只有“行万里路” , 走出去亲自看一看 , 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 , 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 , 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 , 从而放大知识层面 , 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
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 , 不管所读的知识是“真”是“假” , 它都会放大若干倍(当然 , 读书越多 , 放大倍数越大) 。
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 。______孔子 这句名言的意思?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释 义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或 指"天资聪明却好学习 , 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 。敏:聪明;好:喜好 。
出 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 , 是以谓之‘文’也 。” 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 形容谦虚好学 。
望采纳!
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的下一句是?出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敏而好学的完整古诗,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 , 是以谓之‘文’也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没而知之 , 学而不厌 , 诲人不倦的意思?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 ,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 ,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 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 学习不觉得满足 , 教人不知道疲倦 。
这几句是广为流传的孔子名言 , 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 , 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 实事求是的作风 , 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告诉人们 , 要虚心学习 , 不要不懂装懂 。



扩展资料
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 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 , 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 。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 , 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 , 是一种老实的态度 , 也是最聪明的态度 。唯其有所“不知” , 才能成其“有所知” 。
宋代的大臣吕端 , 宋太宗称他“小事糊涂 , 大事不糊涂” , 就是弃“小慧”而就“大智”的一个好例子 。《汉书》中张释之为上林尉的辩护 , 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来立论 , 从而得到汉文帝理解的 。
成语三人行 , 必有我师、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出自: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