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心电图波形,如何看心电图检查报告单

心电图怎么看啊?

如何看心电图波形,如何看心电图检查报告单

文章插图
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 , 所以想要知道心电图怎么看 , 首要的是知道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 。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 , 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 , 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 。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 , 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 , 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 。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 , 移动速度为25mm/s , 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0.04s;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0.2s 。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 , 即外加1mV电压时 , 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 , 也就是说 , 每个小横格表示0.1mV , 而每个大格就表示0.5mV , 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
2、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 。
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的波形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 。了解这些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 是教你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二步 。
P波 , 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 , 它记录的是窦房结激动的右、左心房的激动 。因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 , 心房的激动先由它开始 , 所以P波的前半部分记录的是右心房的激动 , 中间部分记录的是左、右心房的共同激动而后部则代表左心房的激动 。除了aVR导联外 , P波基本都是直立的 , 肢体导联中P波的高度多不超过0.25mV , 胸前导联中直立的P波高度不应超过0.15mV 。正常的P波的宽度也不应超过0.11s 。
QRS波群 , 继P波之后出现的一个狭窄但振幅高的波群 。由q波(有或无)、R波和S波组成 。它代表着兴奋从房室结发出先后通过房室束、左右束支和纤细的浦肯野纤维进入心肌细胞 , 刺激心室的收缩 , 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心室收缩的开始的心电图表现 。
Q波 , 是在出现向上的波之前出现的明确的向下的波形 。如果它很小 , 宽度不到0.04s , 深度不足0.15mV , 我们将它记做q波;若它高且宽 , 才被称作Q波;当然有时它是缺无的 。无论有无Q波 , 第一个出现的向上的高尖的波就是R波;紧随其后的向下的波就是S波 , 它也可以根据深度分别命名为S波和s波 。之后出现的向上的波被称作R’(r’)波 , 向下的波则称作S’(s’)波 。因为波的高低不同 , 所以可以组合成很多形态 , 但它也是有限制的 , 最主要的就是时间限制 , 通常情况下 , 正常人的QRS波群的时间0.08s , 可以在0.06~0.10s范围内波动 。只要超过这个时限 , 就应引起注意 , 特别是超过0.12s便有病理意义了 。
T波 , 上个波群暂停之后出现的波 , 代表着心室的复极(心室的舒张) , 以备下一次心室的除极 。观测T波我们要注意它的方向、形态和(高度)深度 。(1)方向 , 正常情况下 , 在Ⅰ、Ⅱ导联中T波是直立的;Ⅲ导联中则可以出现直立、平坦、双向甚至是倒置的T波;T波在aVR导联中是肯定倒置的 , 而在aVL和aVF导联中则是和QRS波群的主方向一致的 。胸前导联的T波通常是直立的 , 当然 , V1和V3有时也会出现T波倒置的情况 , 但它们的深度通常都不会超过0.25mV , 当V3导联中出现倒置的T波时 , 前面两个导连的T波也应该是倒置的 , 否则就是不正常的表现 。(2)形态 , 通常T波的波形是圆滑而有个很自然的顶端 。T波一般是不对称的 , 缓和的上升而略显陡峭地下降至等位线 。(3)高度(深度) , 各个导联并不完全相同 , 不过综合看来 , 在肢体导联中很少超过0.5mV , 而在胸前导联中也很少会超过1.0mV 。异常高尖的T波往往出现在心肌梗死的早期或高钾血症 。
u波 , T波后的一个很微小的波 , 正常的u波并不是在每一个导联中都显而易见 , 它究竟代表什么尚无定论 。
3、各个波形之间的等电位线 。
每个波形之间都有一定时间的记录是在等电位线上的 , 分别被称作P-R间期、S-T段和Q-T间期 , 它们也都有着各自存在的意义 。熟悉了解这些间期代表的意义是知道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三步 。
P-R间期 , 笼统的可以表示为P波开始至下一组QRS波群开始的时间 。它包括了心房内、房室结以及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的传导时间 。正常的窦性心律时 , 它的范围是在0.12s~0.20s , 当然在心率加快时 , 它也可以相应地略为缩短 。不过如果传导系统出了问题 , 它的时间就会延长或缩短 。
ST段 , 指的是QRS波群终止到T波开始之间的一段时间 。正常的ST段是与T波相连的基本位于等位线上的微微上扬的线 。观察ST段主要是看它是抬高还是压低 , 以及他的形态是上斜、水平还是下斜 。正常情况下 , 肢体导联中的ST段可以较等位线抬高0.1mV , 也可以略压低不超过0.05mV;在胸前导联V1~V3中ST段也可以抬高最多达0.3mV , 在V4、V5导联中ST段的抬高不超过0.1mV , 但所有的胸前导联的ST段压低都不应超过0.05mV 。ST段抬高或压低超过上述范围 , 应该引起大家地注意 。正常地ST段是上斜型的;如果出现水平或下斜型的ST段 , 也是异常的 。
Q-T间期 , 测定的是QRS波群的起始至T波的终结的时间 ,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除极和复极的时间 。它的长短是随心率的快慢而变化的 , 我们常用Bazett氏来进行校正 , 即Q-Tc=k? (k为一常数) , Q-Tc的上限男性为0.39s , 女性为0.44s 。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 , 先产生电激动 , 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曲线图形 。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结间束 , 称Bachmann束)、房间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 , 左束支又分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Pukinje fiber)构成 。心脏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 , 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激动传 , 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 , 最后兴奋心室 。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 , 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 , 形成了心电图上相应的波段 。

 一、心率的测量
测量心率时 , 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 , 然后被60除即可求出 。例如RR间距为0.8S , 则心率为60/0.8=75次/分 。还可采用查表法或使用专门的心率尺直接读出相应的心率数 。心律明显不齐时 , 一般采取数个心动周期的平均数值进行测算 。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应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浅为准 。测量QRS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 , 统一采用QRS超始部水平作为参考水平 。如果QRS起始部为一斜段(例如受心房复极波影响 , 预激等情况) , 应以QRS波起点作为测量参考点 。 , 应以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测量负向波形的深度时 , 应以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心电图测量规定:测量P波和QRS波时间 , 应分别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波终点以及从最早QRS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QRS波终点 , PR间期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起点;QT间期应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QRS波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间距 。
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测量:P波及QRS波时间应选择12个导联中最宽的P波及QRS波进行测量;PR间期应选择12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QT间期测量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 。
一般规定 , 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
心电图?心电图?怎么看?写在前面: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 和心脏的机械舒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本文共十节 , 基本上罗络了临床上常见正常的或不正常的心电图内容 , 适合于临床参考和入门者的学习 。临床分析心电图的简捷门径:一个段:ST段 , 看有无上下移动 。二个期:P-R间期和Q-T间期 , 看其时间 。三个波:P波看方向、形态、时间、振幅;QRS波看方向、形态、时间、振幅、Q波;T波:看方向、形态、振幅 。分析心电图时看图的方法:1 先看电阻 , 正常电阻是1 mv , 方形 。2 导联是否正确:一般是Ⅰ、Ⅱ、Ⅲ、avR、avL、V1、V3、V5 。3 电轴正常的Ⅰ、Ⅱ、Ⅲ向上的波为主 , 肩并肩轴不偏;电轴右偏则Ⅰ导联波向下 , Ⅲ导联波向上 , 肩对尖轴右弯;电轴左偏则Ⅰ导联波向上 , Ⅲ导联波向下 , 口对口向左走 。4 心律:窦性则在Ⅰ、Ⅱ、avF上是直立的 , 在avR上是倒立的 。5 心率:0.6~1.0秒之间 , 如心动周期小于0.6秒称心动过速;大于1秒则称心动过缓 。6 测量:一个段 , ST段的上下;二个间期P-R间期、Q-T间期;三个波 , 测高时间 。7 相互关系 。心电图的报告原则:1 如果都在正常范围内则报告“大致正常心电图”或“正常范围心电图”2 如果不正常 , 可确诊心梗、心律失常者则直接诊断 。3 如果不正常 , 又不能明确确诊者就只报现象 , 请结合临床考虑某病 , 或在怀疑诊断名词后打问号 。对心电图诊断的评价:1 有确诊意义的只有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2 有参考价值的①心房、心室肥大②冠状动脉缺血③各种心脏病 , 如肺心、风心、先心 , 只是间接地根据心脏的大小判断④心肌病、心肌炎⑤心包炎⑥洋地黄中毒⑦电解质的影响 。3 无价值的是心衰(收缩性)还满意吗顶一下吧呵呵呵
心电图怎么看?拿到心电图报告 , 先看诊断结论 , “窦性心律(不齐);心电图正常范围”这样的结论属于正常 。当出现“传导阻滞、心肌梗死、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结论时 , 那么 , 就要格外重视了;然后可以看具体的检查参数 , 与正常参数做对比;最后就是看图像 , 需要了解各种波形所代表的意义 。
心电图简易分析:
1、拿到报告 , 先看诊断结论
当看到“窦性心律(不齐);心电图正常范围”这样的结论时 , 那么心电图检查都还正常 , 因为窦性心律就是正常心律 , 而窦性心律不齐呢也并无大碍 , 都是正常的意思 。当出现“传导阻滞、心肌梗死、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结论时 , 那么 , 就要格外重视了 , 必须及时和医生进行沟通 , 寻求治疗 。
2、看具体的检查参数
虽然说 , 心电图主要是图像 , 但是 , 报告中也会有具体的参数 , 通过对参数的对比 , 我们也能大致了解到心电图的具体情况 。正常范围如下:
3、看图像
电图记录纸上有许多小格子 , 要看懂心电图 , 就要了解这些小格子所代表的意义 。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 , 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 , 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 。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 , 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 , 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 。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 , 移动速度为25mm/s , 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0.04s;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0.2s 。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 , 即外加1mV电压时 , 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 , 也就是说 , 每个小横格表示0.1mV , 而每个大格就表示0.5mV , 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
心电图上有各种波形 ,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 。要看懂心电图 , 就要了解这些波形所代表的意义 。如P波:正常心脏的电激动从窦房结开始 。由于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的交界处 , 所以窦房结的激动首先传导到右心房 , 通过房间束传到左心房 , 形成心电图上的P 波 。P波代表了心房的激动 ,  前半部代表右心房激动 ,  后半部代表左心房的激动 。P 波时限为0.12秒 , 高度在肢体导联为0.25mv , 胸导联为0.2mv 。当心房扩大 , 两房间传导出现异常时 , P 波可表现为高尖或双峰的P波 。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结间束 , 称Bachmann束)、房间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 , 左束支又分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Pukinje fiber)构成 。心脏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 , 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激动传 , 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 , 最后兴奋心室 。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 , 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 , 形成了心电图上相应的波段 。
如何判断心电图【如何看心电图波形,如何看心电图检查报告单】干扰太大 , 一般都是基线漂移太大 , 或者是肌颤干扰 。你应该让病人在温暖的室内 , 放松 。如有必要也可以让病人屏住呼吸采图 。正常的心电图应该是基线平直 , 波形清晰 , 买些心电图参考书看 。不要太着急 , 做心电图很简单 , 是个熟练功 , 掌握基本方法后 , 多做就熟练了 。
怎么看心电图1


电图记录纸 。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 , 所以想要知道心电图怎么看 , 首要的是知道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 。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 , 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 , 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 。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 , 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 , 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 。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 , 移动速度为25mm/s , 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0.04s;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0.2s 。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 , 即外加1mV电压时 , 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 , 也就是说 , 每个小横格表示0.1mV , 而每个大格就表示0.5mV , 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






2

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 。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的波形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 。了解这些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 是教你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二步 。
P波 , 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 , 它记录的是窦房结激动的右、左心房的激动 。因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 , 心房的激动先由它开始 , 所以P波的前半部分记录的是右心房的激动 , 中间部分记录的是左、右心房的共同激动而后部则代表左心房的激动 。除了aVR导联外 , P波基本都是直立的 , 肢体导联中P波的高度多不超过0.25mV , 胸前导联中直立的P波高度不应超过0.15mV 。正常的P波的宽度也不应超过0.11s 。
QRS波群 , 继P波之后出现的一个狭窄但振幅高的波群 。由q波(有或无)、R波和S波组成 。它代表着兴奋从房室结发出先后通过房室束、左右束支和纤细的浦肯野纤维进入心肌细胞 , 刺激心室的收缩 , 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心室收缩的开始的心电图表现 。
Q波 , 是在出现向上的波之前出现的明确的向下的波形 。如果它很小 , 宽度不到0.04s , 深度不足0.15mV , 我们将它记做q波;若它高且宽 , 才被称作Q波;当然有时它是缺无的 。无论有无Q波 , 第一个出现的向上的高尖的波就是R波;紧随其后的向下的波就是S波 , 它也可以根据深度分别命名为S波和s波 。之后出现的向上的波被称作R’(r’)波 , 向下的波则称作S’(s’)波 。因为波的高低不同 , 所以可以组合成很多形态 , 但它也是有限制的 , 最主要的就是时间限制 , 通常情况下 , 正常人的QRS波群的时间0.08s , 可以在0.06~0.10s范围内波动 。只要超过这个时限 , 就应引起注意 , 特别是超过0.12s便有病理意义了 。
T波 , 上个波群暂停之后出现的波 , 代表着心室的复极(心室的舒张) , 以备下一次心室的除极 。观测T波我们要注意它的方向、形态和(高度)深度 。(1)方向 , 正常情况下 , 在Ⅰ、Ⅱ导联中T波是直立的;Ⅲ导联中则可以出现直立、平坦、双向甚至是倒置的T波;T波在aVR导联中是肯定倒置的 , 而在aVL和aVF导联中则是和QRS波群的主方向一致的 。胸前导联的T波通常是直立的 , 当然 , V1和V3有时也会出现T波倒置的情况 , 但它们的深度通常都不会超过0.25mV , 当V3导联中出现倒置的T波时 , 前面两个导连的T波也应该是倒置的 , 否则就是不正常的表现 。(2)形态 , 通常T波的波形是圆滑而有个很自然的顶端 。T波一般是不对称的 , 缓和的上升而略显陡峭地下降至等位线 。(3)高度(深度) , 各个导联并不完全相同 , 不过综合看来 , 在肢体导联中很少超过0.5mV , 而在胸前导联中也很少会超过1.0mV 。异常高尖的T波往往出现在心肌梗死的早期或高钾血症 。
u波 , T波后的一个很微小的波 , 正常的u波并不是在每一个导联中都显而易见 , 它究竟代表什么尚无定论 。


3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结间束 , 称Bachmann束)、房间交界区(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 , 左束支又分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Pukinje fiber)构成 。心脏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 , 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激动传 , 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 , 最后兴奋心室 。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 , 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 , 形成了心电图上相应的波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