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食|盛夏饮食养生:多吃姜,少喝冷饮
“骄阳渐近暑徘徊,
一夜生阴夏九来。”
夏至过后,阴气渐长,阳气渐衰。
按阴阳消长原理,
五月是炎热天气之极,
夏至后气候应该从高温逐渐降至低温。
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文章插图
俞致贞《睡莲》
虽然夏至“一阴始生”,白天开始变短,但由于地面接收热量的积累效应,炎热天气继续加剧,到一个月后的大暑才热到顶点。由此可见天文历法学的“夏至”与气象学的“盛夏”并不同步。
冬季有“数九歌”,夏季也有。“夏九九”从夏至开始数,每9天为一个九。其中,以“三九”、“四九”为全年最炎热之时。
值此炎炎夏日,起居饮食养生当以消夏避暑为宜,所以人们习惯开空调叹冷气,常吃清热消暑食品,尤其喜欢吃冷冻果瓜及冻饮料、雪糕等。
殊不知,这是一种坏习惯。
长期吹空调,吃冷食,
完全违背了“春夏养阳”的养生之道,
时刻削弱我们体内温热的阳气。
多吃冷食为何会伤“阳”?原因是,我们无论吃什么食物,在被消化之前,都必须要和体温等温。只有达到这个温度,身体里的生物酶、消化酶才开始工作,才能消化食物。如果低于这个温度,消化酶就难以工作了。冷食下肚,身体就要不断消耗能量来加热食物,帮助消化。冷食吃得越多,人体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而这些能量,正是人体之“阳”。
如果一个人身体强壮,正气十足,偶尔吃点冷食尚无大碍。但如果一个人本来正气就不足,还要经常吃冷食,必然消耗能量,令身体更虚。
因此,夏日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多吃姜等暖胃祛湿食物,
少吃冷食。
有人说,
盛夏炎热,姜性温热,
盛夏吃姜岂不是越吃越热火上加油?
文章插图
容漱石《荔枝小鸟》
非也。盛夏虽热,但人体只是体表热。《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夏天阳气充沛,万物生机勃勃,草木茂盛,果实累累。此时人体的阳气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一样,自内而外散发到体表。故《伤寒论》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
至小暑、大暑、三伏天之时,人体“表热里寒”更分明。孙思邈说:“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切须饮食温软,不令太饱。时饮粟米温汤、豆蔻熟水最好。”
正因为盛夏体内有“伏阴”,胃中虚冷,所以人体最常见的毛病就是湿气犯脾,寒气犯胃,导致消化不良,拉肚子等。
而对付体内“伏阴”及胃寒胃虚,最好的食疗方法就是多吃姜。
文章插图
八大山人《荷花图》
生姜,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食材,同时也是也是药材。《名医别录》说:“(姜)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又,生姜,微温,辛,归五藏(脏),……止呕吐,除风寒邪热。”
吃姜,首先可以消除体内的“伏阴”。“伏阴”用中医解释,其实就是一种“寒气”。而生姜因为辛温发散,升阳助阳,所以能深入体内,将那些潜伏在体内的寒气驱逐出去。夏天吃姜最好不要去掉皮,那样驱寒的效果更好。
其次,吃姜可以健脾祛湿。夏天闷热,最易生湿。人体的脾尤其容易被湿邪所困。湿为阴邪,要祛湿,必须是温性的食物或药物。而生姜性温,正好能解湿邪困脾。
再者,吃姜可以治胃寒。生姜性味辛温,有驱风散寒,温中暖胃的作用。可以用生姜煮汤喝,也可以在炒菜时加入生姜。
- 饮食习惯|咸鱼腊肉很好吃,但吃多了真的会致癌?牢记3点,或无后顾之忧
- 低脂饮食不等于清淡饮食
- 饮食|正糖名家提醒,糖尿病这些误区不可不知!
- 饮食|人过50岁,膝盖疼,走路难?这4个要点要谨记,让膝盖多用20年
- 饮食习惯|头晕,走路不稳是怎么回事?与什么原因有关?建议了解
- 因为|糖尿病并非不许吃喝,饮食做到这5点,血糖不会差
- 神经元|吃得不对会“变笨”!饮食做到这几点,大脑更年轻!
- 吃盐|孩子的饮食该如何合理添加盐、糖?
- 饮食|患有慢性肾炎,饮食要牢记这4点,以免增加肾脏负担,需了解
- 饮食|血糖高不高,看看手,若没有3种情况,那就恭喜,血糖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