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专家:艾滋病治疗已成长期疾病管理 需关注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风险

艾滋病是威胁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之一。目前,艾滋病仍无法治愈,HIV感染者需终身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研究显示,长期接受某些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更容易出现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合并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中风、冠心病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升高,合并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HIV感染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6月11日举行的默沙东多拉韦林上市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生和患者亟需提高对血脂异常和增重问题的重视,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优先予以考虑。
早发现早治疗 HIV患者或可达普通人预期寿命
事实上,过去艾滋病被人们视作为一种可怕的不治之症。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药物研发的不断创新,艾滋病逐渐变成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在过去没有抗病毒药物之前,艾滋病患者主要死于机会性感染和艾滋病相关的肿瘤。当有了抗病毒药物以后,早期治疗以后出现感染和相关的肿瘤死亡被极大减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教授表示,在有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如果早期发现和治疗,几乎可以达到普通人的预期寿命。
张福杰教授解释说,在早期抗病毒治疗的时候,可以延长病人10年、20年、30年的预期寿命,最新的研究显示,如果使用更新更好的联合药物,可以使比如25岁的患者平均延长寿命60年。
李太生教授也提到,希望有更多更安全、更高效、更方便的药物涌现,也希望共同宣传艾滋病知识,尽量减少感染,如果感染要早发现早治疗。
管理|专家:艾滋病治疗已成长期疾病管理 需关注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风险】“在艾滋病的治疗历程中,从过去100%的死亡率到现在可以让患者活下来,并且活的越来越长,但未来不仅是让患者活得越来越长,也要让他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张福杰教授说到。
艾滋病治疗过程中 需关注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风险
为实现到2030年消除艾滋病,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已提出到2020年实现“三个90%”的目标,即9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己知情,90%确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获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以及90%接受治疗者体内病毒受到抑制。而当下,“第四个90%”——“关注感染者的合并症及自我感觉,确保90%病毒载量获得抑制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也获得了医学界的关注。
“随着医学的进步,在长期管理疾病的过程中,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各类合并症已经成为影响患者寿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李太生教授表示,艾滋病已经由单纯的抗病治疗变成全病程管理,从早期的预防、发现、诊断,再到个体化用药,以及治疗之后持续观察病人的血脂、血糖并发症及长期的肝肾功能。
“像心脑血管疾病、肝脏、肾脏和非HIV相关肿瘤,已经变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后,导致患者死亡和影响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张福杰教授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提到,在以往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非艾滋病直接相关的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脏疾病、肾脏疾病、非艾滋病相关肿瘤,比如肺癌、女性子宫颈癌,男男同性恋的直肠癌、结肠肿瘤等大大增加。
新一代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为我们应对HIV感染带来的复杂挑战提供了更多选择。6月11日,默沙东中国宣布,其日服单片复方制剂德思卓(DOR/3TC/TDF)、日服单片单药制剂沛卓(多拉韦林片)已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正式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成人HIV-1型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