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禄山之乱历史 安禄山安史之乱的故事

安史之乱的故事,安史之乱的故事背景 。安史之乱,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呢?背景是怎样的?影响又有哪些?了解关于安史之乱的故事的经过、背景 。

唐朝安禄山之乱历史 安禄山安史之乱的故事

文章插图
安史之乱的故事
天宝十载(751)二月,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统领边兵近二十万 。安禄山刑赏己出,日益骄横,又看到天下武备松弛,遂萌生篡夺最高权位的谋反之心 。四月,南诏叛附吐蕃,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征讨 。唐军大败,战死者六万余众,鲜于仲通仅以身免 。不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又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大食战于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东南江布尔),唐军又败 。
【唐朝安禄山之乱历史 安禄山安史之乱的故事】十一载(752)十一月,李林甫死,玄宗以杨国忠继任宰相,兼领四十余使 。从此,国忠专决朝政,公卿以下,均受其颐指气使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伙同部将史思明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等共十五万兵马,号称二十万,反于范阳(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 。安史之乱爆发 。唐玄宗闻讯,当即调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在东都洛阳募兵六万,守卫河阳大桥(在今河南孟县南) 。接着又以金吾卫大将军高仙芝率京师五万兵,屯驻陕郡(治所在今河南三门峡西北) 。十二月,安史叛军占领东都,封、高二将退守潼关 。不久,唐玄宗误听了监军宦官边令诚谗言,处死了封常清和高仙芝 。改派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任兵马副元帅,领兵八万,进驻潼关 。这时,河北十七郡吏民分别在颜杲卿和颜真卿兄弟的率领下,拥有兵士二十多万,切断了范阳与东都之间的交通,使禄山陷入困境 。
唐朝安禄山之乱历史 安禄山安史之乱的故事

文章插图
至德元载(756)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 。不久,唐玄宗派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部从井陉(在今河北井陉西北)东进,会同颜真卿部经营河北 。真源县(今河南鹿邑)令张巡率军民坚守雍丘(今河南祀县),多次击败叛军,确保江淮不失 。同年五月,哥舒翰在唐玄宗和杨国忠的严厉威逼下,被迫出兵 。结果,兵败灵宝,潼关失守,叛军突破潼关险隘,向长安逼进 。六月,唐玄宗与杨贵妃、杨国忠兄妹及部分大臣、皇子,连同禁军将士一千多人出禁苑之西延秋门,向蜀地逃窜 。行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境内),禁军哗变,杀宰相杨国忠,又逼迫唐玄宗缢死杨贵妃 。太予李亨在部分大臣的拥戴下,北上灵武(今宁夏吴忠西南) 。七月,李亨在灵武即帝位,是为唐肃宗 。八月,肃宗将郭子仪和李光弼部从河北召至灵武,并联合回纥骑兵,准备开展大规模的反攻 。
唐朝安禄山之乱历史 安禄山安史之乱的故事

文章插图
至德二载(757)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 。九月,郭子仪率唐军和回纥骑兵收复长安 。接着,又收复东都 。安庆绪退守邺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 。干元元年(758)九月,唐肃宗调遣朔方郭子仪、淮西鲁炅、兴平李奂、滑濮许叔冀、镇西北庭李嗣业、郑蔡季广琛、河南崔光远、河东李光弼、关内泽潞王思礼等九节度使率兵六十万,进讨安庆绪 。又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协调和指挥战事 。十月,唐军进围邺城,安庆绪向留守范阳的叛将史思明求救 。二年(759)三月,史思明率兵十三万赴援,与官军在安阳河北相遇 。双方未及布捙,大风突起,飞沙走石,天地昼晦,两军将士大惊,官军向南溃逃,叛军向北撤退 。不久,史思明率部来到邺城南,安庆绪出城慰劳,被思明执杀,叛军返回范阳,思明自称大燕皇帝 。
上元元年(760)四月,史思明率军南下,攻占东都 。次年二月,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朝义即帝位,改元显圣 。宝应元年(762)四月,唐肃宗病重弥留 。张皇后与越王李系密谋,企图诛杀专权宦官李辅国,事泄被杀,肃宗惊吓而死 。
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 。同年十月,唐代宗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为副元帅,统领诸道唐军和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北逃范阳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逃至广阳(今河北房山东北)附近,由于众叛亲离,自缢而死 。其部将李宝臣、李怀仙、田承嗣相继投降,先后被任为成德、幽州和魏博三镇节度使,是为河北三镇 。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此平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