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称象处是哪里 视死忽如归上一句是什么

【曹植称象处是哪里 视死忽如归上一句是什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曹植的名诗《白马篇》的最后两句 。曹植(192-232),字子建,安徽省亳州市人 。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亲弟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他是三国时的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后人因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南北朝时文学家谢灵运对他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清朝著名诗人王士祯曾经评论汉魏以来二千年来能够被称为“仙才”的诗人只有三个,就是曹植、李白和苏轼 。

曹植称象处是哪里 视死忽如归上一句是什么

文章插图

河南许昌曹植称象处
《白马篇》是曹植早年的代表作品,诗中描写和歌颂了当时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游侠抗击外敌、英勇作战的传奇事迹,借以抒发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据说,诗中那位豪侠英武的壮士是以并州出身的魏国名将张辽为原型写作的 。其实,这个形象既凝聚和闪耀着当时的时代光辉,也是诗人充满浓厚青春气息的自我写照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曾写道:他的理想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 。”正是这种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 。
曹操在他的儿子们中,最赏识第三个儿子曹植的见识和才华 。据说曹植年轻时,有一次在博学多才的邯郸淳面前,裸着上身,面涂白粉,表演各种舞蹈、曲艺及说笑节目,使邯郸淳大为惊异 。继而,曹植又整衣正冠,面目肃然地出现在众人面前,对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政治形势和天地万物等侃侃而谈,旁征博引,无所不包,使得整个现场鸦雀无声,听者目瞪口呆 。邯郸淳惊叹地说:“真天人也!”据《三国志》记载,曹植十余岁就能背诵《诗经》、《论语》等数十万言,堪称神童,以至留下了“子建才高八斗”的佳话 。曹植有理想,有才华,有抱负,是三国时最著名的诗人,被后人称为“六朝第一才子” 。

曹植称象处是哪里 视死忽如归上一句是什么

文章插图

山东东阿县曹植墓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流传千古、豪气万丈的名句,意思是说:为国家危难而献身,把死看得如回家一样平常 。在诗人的意识里,对待“国难”的态度是奔赴,而且是不惜牺牲生命去奔赴 。为了把这层意思发掘得更加深刻,作者又加了一句“视死忽如归”一句,因而更加撼人心弦 。生死存亡是人一生中最重大的事情,而回家只是小事一桩,每天都可以,平常得很 。可是诗人却把如此重大的“死”与如此平常的“归”划上等号,把为国而死形容为如回家一样平常 。在“视死”和“如归”之间加上一个“忽”字,更进一步表现出在国家利益面前,死是可以毫不在意、毫不犹豫的态度 。这种思想的自白,表现了诗人为了国事愿意献出一切的心声,情绪激昂,气魄宏大,极其感人 。
由于命途多舛,曹植的很多诗歌,往往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但这两句诗却能给人以力量,至今仍被人们经常引用,来抒发为国捐躯的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