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妆店的形式将与日本有何不同

【中国药妆店的形式将与日本有何不同】在国外,药妆店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业态,化妆品销售占到总销售额的40%~60%,而国内大多数打出药妆招牌的药店还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整个市场环境还不完善,政策没有到位,企业鱼龙混杂,药妆市场的春天还没有到来,市场的培育期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 。                 ■连锁药店瞄上药妆日前,上海开心人平价药房正式宣布,“开心人”将走转型之路,今后在店堂内不仅卖药,还卖眼镜、健康书籍、化妆品,目前正在酝酿开出几家专业药妆店;自去年12月底开出号称上海第一家国际标准药妆店后,上海最大的药品经营连锁企业华氏大药房表示,将于近期在上海再开出几家专业药妆店;而业界较早在药店内引进药妆产品的北京金象连锁药店,正在以“金象”为品牌运作药妆店,此后成立的药妆店将以药妆产品为主,并附带一部分与美容化妆有关的保健品和药品,今后有可能直接在商场内建立自己的药妆店,与化妆品专柜同台竞争 。在我国台湾地区,药妆连锁第一品牌“康是美”在当地已开出125家店,进军内地后又在广东开出3家药妆店,今年将挥师北上,在消费水平较高的上海地区开办药妆店 。在深圳的“康是美”药妆店内,经营商品包含药品、保健食品、彩妆保养品、日用品等4大类,共近9000种商品,药妆产品主要来自法国、日本、德国,也有国内企业同仁堂等出产的中药护肤品 。另外,一些美容口服液、减肥产品也占据着显著位置 。业内人士认为,药妆店以经营与健康有关的产品为主,拓展了传统药店的经营范围,如果经营得法,将占据大批传统药店的生存空间 。药妆的概念源自欧美 。目前,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人们对在药店里购买功能性护肤品和个人护理用品早已习以为常 。日本有1.6万家药妆店,其中药品类销售所占的比例不足1/3;美国每年的药妆类产品销售额达10亿多美元,约有3000多万人在使用药妆类的脸部保养品 。一位专家表示,我国药妆的市场需求正在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80亿美元 。而国内零售药店的化妆品经营在化妆品整体市场消费总额中仅占2%,药店经营化妆品的空间还很大 。正因如此,外资开始雄心勃勃地挺进内地药妆市场 。荷兰最大的药品、化妆品零售商GRI集团日前宣布,将于近期进京开设药妆店 。GRI集团进入中国后,已与贵州一家药企组建新公司,并投资1亿美元用以打造中国本土化的新概念的药妆店 。4月初,3家药妆示范店已在贵阳亮相,同时,公司的药妆业务将拓展到北京、上海等地 。■离专业标准还有差距与外资药妆店的专业运作相比,那些跃跃欲试的中国药妆店尚处在摸索中 。有“京城首家药妆店”之称的爱心中联药妆店位于北京市宣武区 。该店开在沃尔玛超市的一楼入口处,虽然前往地下一楼超市的人络绎不绝,却很少有人在药妆店前稍做停留 。几个药妆品牌被安放在店面的里层,几乎无人问津,销售面积仅占整个店面的1/5,多数售货员都在卖力促销着市面上常见的一些保健品及减肥品,令人不免对这个药妆店产生了一种名不副实的印象 。在北京西单商业区的北京金象大药房,顾客一进门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个设计精巧的药妆柜台,几乎囊括了市场上所有的知名药妆品牌 。售货员全部着统一服装,能够为顾客讲解药妆产品的一般使用方法,有的柜台还配备了皮肤测试仪 。即使如此,大多数顾客还是穿过药妆区直奔里面的药品柜台而去 。针对这些现象,业内人士无奈地表示,在药店购买化妆品,中国消费者都不太习惯,这决定了中国药妆品经营还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培育期 。另外,国内的药妆店在经营方面还不具有专业水准 。做药妆不仅仅是设专柜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定位、采购、宣传等方面 。仍然以“康是美”为例,其药品占40%、化妆品占35%、居家用品占25% 。除了提供化妆品外,药妆店其实提供的是一种美容护理的生活方式,包括大量的美容信息、美容追踪等服务,印发专业杂志为消费者提供最新的时装、美容、护肤、健康的资讯 。药妆店的店员都是医药专业出身,不仅掌握药理知识,还接受过美容知识的专项培训 。在硬件方面,“康是美”采用了第二代药妆业专用POS系统,除提供总部与店铺门市终端机,各商品类别、单品、时段、客层等销售情报分析与天气预测外,更包含单店单品库存管理,以及顾客关系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会员资料库与销售情报交叉运用 。业内专家表示,从长远看,化妆品进药店是一大趋势,药妆店专业医师给顾客提供的皮肤诊断,能帮助他们了解何种化妆品最适合自己,这些个性化的服务会受到现代人的青睐 。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会是药妆店在中国发展的一个亮点 。而目前,一些药妆店的经营者自身对化妆品的设备以及美容技术都缺乏了解,这是制约药妆店发展的一大瓶颈,药妆企业及大型医药连锁企业要想成就市场,除了产品质量优良外,还必须读懂市场,采取灵活多变的差异化营销策略,才能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及消费者的最终认可 。■市场环境尚不成熟一位负责人表示,虽然药妆在国际上很流行,在一些大城市也有趋热的现象,但国内药用护肤品的消费水平跟国外仍存在很大差距 。在国外药妆流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外皮肤科是所有门诊中费用最高的,而国人到医院看皮肤科相对方便和便宜,这样就会对药妆有影响 。另一方面,药妆的发展跟消费水平也有很大关系,国际品牌的药妆都不便宜,普通消费者一般很难承受 。当然,导致药妆店经营不善的一大原因还是缺少足够的药妆品牌 。目前,各大药妆店内陈列的主要药妆品牌为欧莱雅集团旗下的薇姿、理肤泉以及日本芙丽芳丝的3家药妆品牌,英国的清妍是第4个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药妆品牌 。这些洋品牌多数价格不菲,令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 。而国内医药行业涉足美容化妆品领域的热度虽然正在加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70多家企业涉足药妆市场,其中有不少是国内著名医药企业,但除了同仁堂之外,至今未见到其他知名品牌问世 。从法规方面来讲,在美国,凡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认为是含有药物成分的化妆品都属于药妆产品,必须由药店销售 。对于介于药品和美容品之间的药妆,FDA规定,去头皮屑的洗发精、防蛀牙的含氟化物牙膏和有助睡眠的芳香油等,既是美容品也是药品,这样的产品既要符合药品的规定,也应该符合化妆品的规定 。而目前我国只存在对“药品”和“化妆品”的定义,并没有“药妆品”这一叫法 。虽然业界对药妆品的解释是“介于化妆品与药品之间的功能性产品”,但医药专业人士却认为,“药妆品”其实只是一种产品推广理念,在产品销售前仍需要通过相关测试,只能归于药品一类 。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化妆品在包装和说明书上不得标注适应证、不得宣传产品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 。因此,对于处在“灰色地带”的药妆品来说,谨慎才是当前最好的发展之道 。尽管存在着种种因素的制约,考虑到零售药店化妆品经营在整体市场消费总额中仅占2%的现状,如果运作得当,药妆店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但是,市场不会因为有空间而自发形成,关键在于如何以药补妆、药妆互推,形成专业化的药妆市场,并在药妆店培育的过程中,培育出全新的消费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