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日子怎么样

1.农历6月初6是什么日子??
就我国民俗来说,农历六月六日有些习俗是传之已久的,这在名谚中也有反映 。
一说是:“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 。”此时已届仲夏,骄阳高照,为了防止家畜生虮虱人们在此日为猫、狗洗浴,农家则把猫、狗驱往河中洗澡 。猫、狗在这一天嬉水,与小儿同乐,因此民间也称此人为猫、狗的生日 。
另一习俗是晒衣服 。传说这一天晒衣衣不蛀,曝书书不蠹 。此俗见于300多年前明人沈德符著的《野获编》,文云:“六月六日,内府皇史晟曝列圣实录及御制文集,为每年故事 。”士大夫家及平民百姓也于此日晒裘衣杂物,以防虫蛀 。
上海的民谚却夸张而有趣:“六月六,晒得鸭蛋熟 。”把骄阳下的酷热说得很形象化 。早年人们常在这一天晒伏酱、付瓜,为了防潮防腐,人们常于这一天用桐油涂饰门窗和梁柱 。
北方人的谚语则是:“六月六,看谷秀 。”一般说,庄稼长得好不好,秋收时丰歉如何,这时候已大致可以测定了 。
至于伏夏糕点,近人周简段先生提及江苏东台民谚:“六月六,吃了糕屑养了肉 。”认为吃了用麦粉和糖油做的面食,对增强体质有益 。有诗云:“早市离家二里遥,携篮赶上大云桥 。今朝不吃麻花粥,荷叶包来茯苓糕 。”这类糕点为人喜欢,其原因是它松软、清口、甜淡适宜,而又价廉洁 。不过如今的糕点市场已经是奶油蛋糕的天下,要寻觅卖茯苓蛋糕的店摊已经很难寻见了 。
关于“六月六”还有很多的传说,“六月六,请姑姑”是流传很广的一个 。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各家各户都要请回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这个习俗是从春秋战国时候就兴起的 。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功高居傲,他的儿女亲家赵衰对他很反感,直言数落了他,狐偃不听,当众把亲家责怪一番,赵衰年老体衰,不久因气而死,其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对家人说,六月六日赶回家过生日 。狐偃的女婿得知消息,决定六月六日杀狐偃,抱父仇 。
狐偃的女婿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妻子,狐偃的女儿得知这个消息后整天心惊肉跳,在六月初五这天,悄悄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 。狐偃的女婿知道事情败露,每天惶惶不可终日 。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来请女婿 。到相府后,狐偃请女儿、女婿坐了上席,然后对众人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方知自己近年做事有错 。今天女婿设计杀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 。他为民除害,为父报仇,我决不怪罪 。女儿救父危难,尽了大孝,礼当受我一拜 。希贤婿看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一席话,说得满座宾客又惊又喜,女儿、女婿叩头谢罪,前仇尽释 。
从此后,狐偃真心改过,为了记住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日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 。此事张扬出去,老百姓个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日接回闺女,应个消灾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 。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

2.农历6月6是什么日子
就我国民俗来说,农历六月六日有些习俗是传之已久的,这在名谚中也有反映 。
一说是:“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 。”此时已届仲夏,骄阳高照,为了防止家畜生虮虱人们在此日为猫、狗洗浴,农家则把猫、狗驱往河中洗澡 。猫、狗在这一天嬉水,与小儿同乐,因此民间也称此人为猫、狗的生日 。
另一习俗是晒衣服 。传说这一天晒衣衣不蛀,曝书书不蠹 。此俗见于300多年前明人沈德符著的《野获编》,文云:“六月六日,内府皇史晟曝列圣实录及御制文集,为每年故事 。”士大夫家及平民百姓也于此日晒裘衣杂物,以防虫蛀 。
上海的民谚却夸张而有趣:“六月六,晒得鸭蛋熟 。”把骄阳下的酷热说得很形象化 。早年人们常在这一天晒伏酱、付瓜,为了防潮防腐,人们常于这一天用桐油涂饰门窗和梁柱 。
北方人的谚语则是:“六月六,看谷秀 。”一般说,庄稼长得好不好,秋收时丰歉如何,这时候已大致可以测定了 。
至于伏夏糕点,近人周简段先生提及江苏东台民谚:“六月六,吃了糕屑养了肉 。”认为吃了用麦粉和糖油做的面食,对增强体质有益 。有诗云:“早市离家二里遥,携篮赶上大云桥 。今朝不吃麻花粥,荷叶包来茯苓糕 。”这类糕点为人喜欢,其原因是它松软、清口、甜淡适宜,而又价廉洁 。不过如今的糕点市场已经是奶油蛋糕的天下,要寻觅卖茯苓蛋糕的店摊已经很难寻见了 。
关于“六月六”还有很多的传说,“六月六,请姑姑”是流传很广的一个 。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各家各户都要请回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这个习俗是从春秋战国时候就兴起的 。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功高居傲,他的儿女亲家赵衰对他很反感,直言数落了他,狐偃不听,当众把亲家责怪一番,赵衰年老体衰,不久因气而死,其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对家人说,六月六日赶回家过生日 。狐偃的女婿得知消息,决定六月六日杀狐偃,抱父仇 。
狐偃的女婿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妻子,狐偃的女儿得知这个消息后整天心惊肉跳,在六月初五这天,悄悄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 。狐偃的女婿知道事情败露,每天惶惶不可终日 。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来请女婿 。到相府后,狐偃请女儿、女婿坐了上席,然后对众人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方知自己近年做事有错 。今天女婿设计杀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 。他为民除害,为父报仇,我决不怪罪 。女儿救父危难,尽了大孝,礼当受我一拜 。希贤婿看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一席话,说得满座宾客又惊又喜,女儿、女婿叩头谢罪,前仇尽释 。
从此后,狐偃真心改过,为了记住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日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 。此事张扬出去,老百姓个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日接回闺女,应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62356233个消灾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 。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

3.农历六月初六是什么日子
因各地区节日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又有多种异名,有尝新节、伏羊节、晾经节、晒衣节、洗晒节、虫王节、姑姑节、天贶节等 。
“六月六”是汉族和布依族、侗族、壮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布依族、侗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还有称为“六月街”、“六月桥”、“拜灶节”的,有的直称为“小年”,可见其隆重程度 。
夏历六月初六,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生日 。
天贶节
六月六明朝,夏天时皇史宬要晾晒皇家档案月六还被称作“天贶节”(贶,kuàng,赐赠的意思),起源于宋真宗赵恒 。
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日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
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 。江苏的不少地方,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 。
并吃一种用面粉掺和糖油制成的炒面,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 。”看来,这炒面与这“糕屑”应该是一个意思 。
回娘家节
六月六徐州的伏羊节场面宏大六,晋南地区称为“回娘家节” 。传说春秋战国时,晋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 。
一年晋国遭灾,狐偃外出放粮,说好六月初六日回家过寿 。女婿决定乘狐偃祝寿之机,刺杀丈人,以报父仇 。
女儿探知此事,赶回娘家报了信 。狐偃放粮归来,看到了民间疾苦,后悔未听亲家忠告,痛恨自己做错事情 。
不但不怪罪女婿,还当众承认了自己以前的错误 。后每于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 。
传到民间百姓效仿、相沿成俗 。一些地方,六月六,出嫁的老少姑娘也要回娘家歇夏 。“六月六,请姑姑”,人称“姑姑节”,看来与这个传说也有一定的联系 。
晒书节
民间这天又称“晒书节” 。
赵恒为了防止“天书”霉蛀,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他都要把天书拿出来曝晒 。后来读书人也在六月初六这天,将所藏的书籍、字画摊在太阳下晒 。
说这一天的阳光可杀灭书中蛀虫,六月初六就成为了“晒书节” 。
明朝时,这个节日开始官方化,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记述:“六月六日,内府皇史宬曝列圣实録、御制文集诸大函,为每岁故事 。”
清朝乾隆年间,由纪晓岚等大学士编撰的《四库全书》,全国仅抄录七部,其中一部就收藏在镇江金山寺文宗阁 。
想象当时作为国家级藏书单位的文宗阁,每年六月六搬晒图书的规模一定让人震撼 。
另一说法,晒书节,康熙年间学者朱彝满腹经纶,他在六月六日这天袒肚露胸晒太阳,谓之晒书 。
却被微服出巡的康熙看见,后经交谈和面试,确实有才,即封为翰林院检讨,负责撰修明史 。此后读书人都要在这一天晒诗书字画,以示学问高深,系成“晒书节” 。



4.六月初六是什么日子?
《连州古今》记载:六月六,是民间浴佛祈福的节日 。这种早年在连州民间流传的活动,已式微,但在连州镇共和村委会沙坊村还一直保留着这种活动 。活动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游神、祭祀、祈福;二是河中清洗佛像、抢鸡游戏 。
农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节”外 。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 。 
天贶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 。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 
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 。江苏东台县人,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搀和糖油制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 。还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 。“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 。此谚的后一句,又作“家家晒龙袍”,在扬州有个解释,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 。江南地区,经过了黄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霉,取出来晒一晒,可免霉烂 。此外还有给猫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 。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 。因此寺院藏经也在这一天翻检曝晒 。 
“六月六,请姑姑” 。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 。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 。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 。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 。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 。但狐偃权高势重,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 。 
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 。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 。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 。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 。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 。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 。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 。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你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他丈夫就把计划说出来 。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 
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 。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 。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 。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 。 
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 。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 。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 。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 。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 。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 
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 。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 。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 。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 。

5.六月初六搬家日子好么
择吉日行事是国人的民俗传统 。现提供以下吉日供你挑选 。选择吉日时请尽量避开你生肖的冲日和房屋煞向 
2014年6月搬家黄道吉日:
公历2014年6月26日 农历2014年五月廿九 星期四 冲狗(壬戍)煞南
公历2014年6月29日 农历2014年六月初三 星期日 冲牛(乙丑)煞西
2014年7月搬家黄道吉日:
公历2014年7月2日 农历2014年六月初六 星期三 冲龙(戊辰)煞北
公历2014年7月3日 农历2014年六月初七 星期四 冲蛇(己巳)煞西
公历2014年7月7日 农历2014年六月十一 星期一 冲鸡(癸酉)煞西
公历2014年7月12日 农历2014年六月十六 星期六 冲虎(戊寅)煞南
公历2014年7月15日 农历2014年六月十九 星期二 冲蛇(辛巳)煞西
公历2014年7月19日 农历2014年六月廿三 星期六 冲鸡(乙酉)煞西
公历2014年7月30日 农历2014年七月初四 星期三 冲猴(丙申)煞北
2014年8月搬家黄道吉日:
公历2014年8月1日 农历2014年七月初六 星期五 冲狗(戊戍)煞南
公历2014年8月13日 农历2014年七月十八 星期三 冲狗(庚戍)煞南
公历2014年8月19日 农历2014年七月廿四 星期二 冲龙(丙辰)煞北
公历2014年8月21日 农历2014年七月廿六 星期四 冲马(戊午)煞南
公历2014年8月24日 农历2014年七月廿九 星期日 冲鸡(辛酉)煞西
公历2014年8月29日 农历2014年八月初五 星期五 冲虎(丙寅)煞南
 搬家注意事项:1.搬家时间尽量在午前(中午1点之前) 。2. 不可空手入屋 。搬家的那一天,第一次走进去的时候,手上一定拿一些贵重的东西 。如拿着米桶、存折等,不可以空手走进去 。3 。. 入宅后不再修造施工 。搬进去之后,尽量就不要再修造施工了 。搬东西可以 。如果要再做的话,就一定要择日了 。4 。. 家有孕妇不搬家 。可以请孕妇先回娘家住一阵子,等搬好后才入新居 。孕妇尽量不要参加搬家的整个过程 。5. 当天或事后请客 。入伙当天请客,如果当天太忙可事后选个日子请客 。搬了新家之后,常请好朋友来泡茶,让家里人气更旺一点 。6.搬家那天"灶"一定要开火,不要冷灶 。可以煮些甜的东西,像甜汤圆或甜茶,吃点甜,求个喜气 。恭贺乔迁之喜
○冲:在黄历的律法里,生肖五行相生相克,有一定的规律,两者相冲代表意见不合、容易有冲突、彼此相克,宜趋吉避凶 。○煞:每日冲煞方位中,诸事不宜,冲煞的生肖年岁,应该尽量避免朝该方面行事,以免遭惹无妄之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