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下架,映射企业的“败德”与监管缺位

西布曲明把曲美带到了品牌与经济利益的双重高峰,上市之后,曲美除了是减肥的首选药物,更被消费者奉为了时尚的代名词,而在销售方面,仅2007年前三季度,曲美的销售收入就达到了3.1亿元 。广告费的支出达到了50%这样一个惊人的比例 。公开数据显示,从2000年上市以来,曲美的销售增长非常快 。2001年销售额已达到3981.76万元,2002年攀升至4亿元,一度占据国内减肥药的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国内西布曲明类药物的销售额达到10亿,2006年,国内减肥药品市场规模达到25亿元的峰值,此后开始下行 。太极集团官方网站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上市以来,曲美10年来销售额已突破50亿元 。不过据太极集团2009年年报数据显示,曲美在2009年各省市场全面恢复性增长的同时,部分城市的市场增幅达到30%以上 。在太极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中,以曲美为代表的胶囊剂利润率高达87.64% 。但同时,西布曲明也把曲美从减肥神坛上拉了下来,10月30日晚,药监局作出决定,停止“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正式宣判了“曲美”等药品的死刑 。
曲美神话的缘起缘灭,再度展现了中国市场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那就是市场产品的危害如特务般潜伏,在没有被发现之前,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它具备什么样的破坏力,当然,一旦被发现之后,这个“特务”必定是石破天惊、让人闻之胆寒 。西布曲明的危害已无须赘述,欧美的一些医学研究经过七年的时间证明该成分的减肥风险远超过效益,因此已相继禁用 。而这七年,正是曲美在中国市场上销售逐年攀高的黄金时期 。
与产品包含的成分相关的研究实验信息自然能够在第一时间被生产企业所掌握,但如果企业对这种信息进行截留,不把产品成分有害的实情公之于众并继续大批量生产销售,那么,在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这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后果,必定是用消费者的经济、健康利益受损为代价来承受企业的“败德行为” 。在利润第一的市场行为下,企业在逐利过程中很容易便会越过社会伦理这条线,产生败德行为,因此,政府的监管前置便显得尤为重要 。从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5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西布曲明”相关不良反应报告298例,主要表现为心悸、便秘、口干、头晕、失眠等,无死亡病例 。然而,时间跨度为六年的这些病例并没有引起药品监督部门的重视,直到今年1月份欧美宣布禁售此类药物之后,我国才在10月末进行跟进,中间还留有十个月的时间差,在这十个月中,仍然有大量的曲美被生产、售出 。
【曲美下架,映射企业的“败德”与监管缺位】曲美的突然退市,让已经对它建立起信任的消费者颇有情绪,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畅销了十几年的产品在国外查出那么多问题,而在国内却悄无声息,等到问题包不住了之后立马就不干了 。其实这一切都是连锁反应下的必然,政府监管的失范有意或无意包庇了企业的败德,企业逐利至上、违反商业道德的行为又导致了与消费者之间不对等的交易,而作为市场终端的消费者则背负了政府监管缺位与企业违德经营所造成的双重代价 。
目前曲美已经全线下架并召回所有产品,与以往销售的风生水起相比,产品的召回只恨不能风卷残云,然而,在这一场忙乱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个信息:生产曲美的重庆太极集团日前回应,将不再生产曲美减肥胶囊,但是保留“曲美”品牌 。这个信息让大家感觉如同看了一部恐怖片,结尾时仍然有一个没有被铲除干净的祸害躲在暗处诡异地阴笑,危险可能卷土重来之意不言自明,毕竟,不乏有三聚氰氨毒奶粉回流市场等作前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