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释义注解译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什么意思


出处释义注解译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释义
【出处释义注解译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什么意思】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有危险
出处
《孙子·谋攻篇》
作品体裁
文言文
作者
孙武
创作年代
春秋时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编辑
短语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意为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就不会有危险 。语出《孙子·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
目录
1出处2释义原典
注解译文3古语智慧
4故事智慧
出处
编辑
这句话出自《孙子·谋攻》,《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著作总结了春秋以前战争胜负的许多经验,具有朴素辩证法观点,是兵家必读之书,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

出处释义注解译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出处
释义
编辑
原典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①,上下同欲者胜②,以虞待不虞者胜③,将能而君不御者胜④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⑤;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
注解
1 众寡,指兵力多少 。
2 同欲,意愿一致,指齐心协力 。
3 虞:有准备 。
4 能:有才能 。御,原意为驾御,这里指牵制、制约 。
5 殆:危险、失败 。
6 识:懂 。
7 欲:心 。
8 御:控制、干预 。
译文
所以,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胜;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胜;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 。以上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
古语智慧
编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最光辉的军事思想,同时他提倡的谋略也是建立在了解敌我双方力量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认为它始终贯穿于《孙子兵法》之中 。何谓“知己”,知胜有五,对自身条件的严格审查和分析,这样才能做好客观的分析,才能知道我方的军事优势何在,以此进行谋略和战术安排 。何谓“知彼”,知彼即对敌方的力量能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敌人的优势和劣势,以做到避强击弱,因敌谋略,采取不同的应战方案 。所谓“知己知彼”即为了“运筹于帷幄之中”,以“决胜于千里之外” 。
故事智慧
编辑
唐朝开国之初,政局未稳,边境时常受到东突分子的干扰,面对这种状况唐高祖李渊一时无计可施,只好决定将京都迁移出长安 。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年轻将军,对于父皇的决定坚决反对,认为大唐皇朝成立之初,区区几个东突分子闹事就要搞得迁都,国威何在 。于是带领军队到泾阳与东突厥展开战斗 。
双方实力悬殊,东突厥有兵20多万,而李世民所带军队不过几百 。李世民设计突击突厥,使他们仓皇而逃 。一时间,李世民的军队士气高昂,大家都认为要乘胜追击 。李世民认为,大唐皇朝建立才不久,应该以修生养息为主,而不是一味好战 。于是,李世民与颉利会盟,并赠其大量金帛,目的是“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从此大唐边境和谐安定 。李世民晓知颉利的心态,据此采用一系列离间战术,然后采取突击获胜 。真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深刻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