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得两种读音 更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攴”部的一个汉字“更” 。“更”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标题中的问题详见下面的加粗段落 。
更 。读音有两个:
(一)gēng 。这其实应该是《说文解字》所给字义的正确读音,但因为《说文》标音为“古孟切又古行切(实应为古衡切)”,所以误标为gèng(是下一个读音) 。给出的解释是:“[上丙下攴],改也 。从攴,丙声 。”注:《说文》这里的“[上丙下攴]”字形,在隶变时改为“更” 。
许慎认为“更”是形声字 。但上古字形演变证明,“更”释为会意字更合理,字形演变如图:

更得两种读音 更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文章插图

(更的字形演变)
【更得两种读音 更的偏旁部首是什么】甲骨文的字形,是一个人手持器械(一般认为是鞭子)抽打或打击某物(丙)之义 。这实际上是“鞭”的本字,本义是“鞭策、驱赶”,后来引申为“更改、更代” 。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更》:“更即古文鞭字 。……就古音言之,鞭从便声,便从更声,更从丙声 。丙鞭双声 。”白玉峥《契文举例校读·典礼篇》(《中国文字》第五十二册):“更,实乃鞭之本字;初义为鞭策 。……引申之,乃有更改,更代之义也 。”
字形中争议最大的是“[上丙下攴]”中的“丙”,众说纷纭:俞樾认为是古“炳”字;叶玉森以为是几形;于省吾认为是物之底座 。叶、于两说字形较近,但音、义无证,俞说读音、字义通,字形又难以解释,因此只能存疑 。但我们认为“丙”应该是置于光明处的“刑台”,其作用在于鞭策、警示人或对犯错的人进行鞭打,令其改过 。
李学勤先生主编的《字源》中,张标先生认为“更”是记号字,是另起“六书”之外的新文字说 。我们暂不讨论 。
我们暂依《说文》给出的本义解说 。
《论语·子张》:“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何晏注:“更,改也 。”(君子)有过错时,人们都看得见;改正过错的时候,人们都仰望着他 。《吕氏春秋·先识》:“若使中山之王与齐王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忘矣 。”高诱注:“更,犹革也 。”假如让中山的君主和齐国的君主闻知“五尽”,并改正自己的恶行,那就一定不会灭亡了 。《水经注·河水》:“溪水又东南,迳夏阳县故城北,故少梁也 。秦惠文王十一年,更从今名矣!”改变为现在的名字 。

更得两种读音 更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文章插图

(历代黄河下游河道变更示意图)
本义之外,“更”还有很多用法:
(1)代;替代 。《方言》卷三:“更,代也 。”《淮南子·时则》:“祭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 。”高诱注:“更,代也 。以圭璧皮币代牺牲也 。”祭祀时不必用牲畜,用圭璧、鹿皮和帛等来代替(因为保护家畜成长以符合春主“生长”主“仁”的原则) 。
(2)更换;变易 。《小尔雅·广诂》:“更,易也 。”《战国策·秦策一》:“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如今,连秦国的妇女孩童都在谈论商君的法令,却没有人谈论大王您的法令 。这是商君反臣为主,而大王您倒变为人臣了 。

更得两种读音 更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文章插图

(商鞅变法)
(3)交替;更迭;轮流 。《类篇·攴部》:“更,迭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这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 。”又让子豹准备能入体五分的药熨,再加上八减方的药剂混和煎煮,交替在两胁下熨敷 。

更得两种读音 更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扁鹊像)
(4)抵偿;报偿 。《广雅·释言》:“更,偿也 。”《史记·货殖列传》:“豫章出黄金,长沙出连锡,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 。”豫章出产黄金,长沙出产铅、锡 。但矿产蕴藏量极为有限,开采所得不足以抵偿支出费用 。
(5)续;相继 。《史记·孝景本纪》:“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孝文皇帝在代国的时候,前任王后生有三个男孩,等到窦太后得宠的时候,前任王后去世,她的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因此孝景皇帝能够嗣位 。
(6)秦汉时代轮流更替的徭役和兵役 。《汉书·昭帝纪》:“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 。”三年以前“更赋”未交的,都免交 。这个“更赋”制度,秦、汉两代并不相同,汉代较为复杂,此处不再详细解释 。

更得两种读音 更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文章插图

(秦代服兵役的男子)
(7)经历;经过 。《玉篇·攴部》:“更,历也 。”《广雅·释诂三》:“更,过也 。”《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我的儿子既然年少,经历过的事情不多 。这里发展出来一个成语“少不更事”,指少年人经历太少,后多用来指经验不多 。这里的“更”事,并不是指“了解、懂得”,而是特指“经历” 。

更得两种读音 更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文章插图

(少不更事的孩子)
(8)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正字通·攴部》:“又因时变易,漏刻曰更 。”

更得两种读音 更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文章插图

(五更对应时间段)
(9)旧时计算航程的单位 。清代陈伦炯《海国闻见录·南洋纪》:“每更约水程六十里 。”
(10)了解;懂得 。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愚不更事物之变 。”注意这个“更”与上面少不更事的“更”的差别 。
(11)经验丰富,深历事故的老年人 。《礼记·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 。”郑玄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 。”然后就安排三老、五更群老的席位 。
(12)善 。《周礼·考工记·函人》:“眡其里而易,则材更也 。”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更,善也 。”俞樾《群经平议》:“更之为善,犹易之为善也 。……变谓之更,亦谓之易;善谓之易,亦谓之更,正古训之展转相通 。”
此外,“更”还是姓氏 。《通志·氏族略五》有载 。
(二)gèng 。这个读音出自《广韵》 。用法如下:
(1)用作副词 。用法有二:
[1]相当于“再”、“复”、“又” 。《正字通·攴部》:“更,再也,复也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更得两种读音 更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文章插图

(现代的鹳雀楼)
[2]相当于“更加”、“愈”、“越”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2)用作连词 。用法有二:
[1]表示让步或假设关系,相当于“纵”、“虽” 。柳永《如鱼水》:“更归去,遍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2]表示转折关系 。相当于“却”、“反而” 。《齐民要术·序》:“人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 。”人工劳力花费了,收谷反而少了 。
“更”的小篆写法如图:

更得两种读音 更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文章插图

(更的小篆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