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佳节“指的是什么

重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佳节“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佳节“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佳节“指的是什么】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
据现存史料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阳节起始于远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
“重阳节”之名称记载,见于三国时代;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重阳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
《易经》中将“九”定为阳数,而农历的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合,故而名为重阳,也叫重九 。
在古代又有九九遍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将九月初九叫作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泡酒以养生祛病 。在唐朝时期,人们在重阳节簪菊花和插茱萸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习俗了 。
因为茱萸不仅香味浓,有驱虫祛湿、祛风邪的效用,还能够消积食、治寒热等 。民间也都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的日子,容易多灾多难,所以人们都喜欢在重阳节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也因此被称为“辟邪翁” 。
九九重阳佳节,中国一些地方有饮菊花酒的传统风俗 。菊花酒,在古代是被看作重阳必饮、祈福祛灾的“吉祥酒” 。
菊花酒历史久远,汉代早已有之 。刘歆的《西京杂记》中记载:“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叚儒妻 。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 。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 。”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里的佳节指的是重阳节 。唐代有个大诗人叫王维 。他才十五岁,就一个人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一晃两年过去了,在异地他乡,王维十分思念家乡的亲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一大早,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的时候,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登高远眺 。大家在一起,是多么高兴啊!如今却天各一方,不能和他们相聚 。兄弟们在登高的时候,一定也在思念着我 。或许他们正西望长安,无限深情地说:“不知道王维一个人在长安过得怎么样……”王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