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道隋亡为此河是什么河,杨广为什么冒着灭国的危险来修建京杭运河?

谢邀尽道隋亡为此河是什么河 。

尽道隋亡为此河是什么河,杨广为什么冒着灭国的危险来修建京杭运河?

文章插图
先说答案吧 。
尽道隋亡为此河是什么河,杨广为什么冒着灭国的危险来修建京杭运河?

文章插图
原因有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是什么河,杨广为什么冒着灭国的危险来修建京杭运河?

文章插图
一、修建包括京杭大运河在内的国家内河运输体系,是隋文帝杨坚在世时制定的国家战略之一,杨广不过是子承父业,并不是心血来潮自行其是 。
尽道隋亡为此河是什么河,杨广为什么冒着灭国的危险来修建京杭运河?

文章插图
二、杨广修饬运河时,国家在他父亲杨坚执政期间积累了大量财富,初期,依然有财力供修建运河使用 。然而杨广是一个志大才疏、昏庸无能的皇帝,再多的财富也不够他折腾挥霍,昏庸无能的杨广加上杨坚父子推行的均田制、科举制得罪了门阀、豪强,于是导致了亡国 。
是先有杨广,后有隋亡;而不是隋朝先有灭国之险,而杨广非要冒险修筑运河 。
补充说明隋文帝杨坚是从残酷的前朝走来的,统一天下后,兴修水利,畅通漕运,修筑长城,整饬关防,根本上讲是为了恢复汉统,富国强兵,防止重蹈前代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惨状 。
在隋文帝的时代,由于文帝雄才,善长治国理政,天下安定,仓禀充实,“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辨兴亡》),国家有足够的财力兴修内河航运,整饬各地关防 。
于是,从隋文帝起,陆续开始了一系列的国家工程 。
《隋书·帝纪·文帝》记载:
“(开皇三年(西元583年)),癸亥,城榆关 。”
修筑榆关城墙 。
“(开皇四年(西元584年))壬子,开渠,自渭达河,以通运漕 。”
修筑从渭水到达黄河的运河 。
“(开皇五年(西元585年))五月甲申,诏置义仓 。”
建设防荒粮仓 。
“(开皇六年(西元586年))是月,发丁男十万余修筑长城,二旬而罢 。”
修筑长城 。
“(开皇七年(西元587年))是月,发丁男十万余修筑长城,二旬而罢 。”
修筑长城 。
“(开皇十五年(西元595年))六月戊子,诏凿底柱 。”
开挖底柱山,畅通黄河河运 。
刚刚平定天下,在众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使得国家财政充足,社会整体安定,隋文帝确实是一名相当有才干的皇帝,也给隋炀帝修通大运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隋书·帝纪·炀帝》记载:
“(大业元年(西元605年))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
连通了黄河和淮河 。
“(大业四年(西元608年))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
引沁水南到黄河,北通涿郡 。
可是我们在《隋书》里,看到更多的是这位隋炀帝四处玩乐、肆意挥霍的记载 。
遗憾 。
我们来看一下隋文帝杨坚的遗诏,感受一下这位统一天下的帝王的壮志吧 。
“嗟乎!自昔晋室播迁,天下丧乱,四海不一,以至周、齐,战争相寻,年将三百 。
故割疆土者非一所,称帝王者非一人,书轨不同,生人涂炭 。上天降鉴,爰命于朕,用登大位,岂关人力!
故得拨乱反正,偃武修文,天下大同,声教远被,此又是天意欲宁区夏 。所以昧旦临朝,不敢逸豫,一日万机,留心亲览,晦明寒暑,不惮劬劳,匪曰朕躬,盖为百姓故也 。
王公卿士,每日阙庭,刺史以下,三时朝集,何尝不罄竭心府,诫敕殷勤 。义乃君臣,情兼父子 。庶藉百僚智力,万国欢心,欲 令率土之人,永得安乐,不谓遘疾弥留,至于大渐 。此乃人生常分,何足言及!
但四海百姓,衣食不丰,教化政刑,犹未尽善,兴言念此,唯以留恨 。
朕今年逾六十,不复称夭,但筋力精神,一时劳竭 。如此之事,本非为身,止欲安养百姓,所以致 此 。人生子孙,谁不爱念,既为天下,事须割情 。勇及秀等,并怀悖恶,既知无臣 子之心,所以废黜 。古人有言:“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 。”若令勇、秀得志,共治家国,必当戮辱遍于公卿,酷毒流于人庶 。今恶子孙已为百姓黜屏,好子 孙足堪负荷大业 。此虽朕家事,理不容隐,前对文武侍卫,具已论述 。皇太子广,地居上嗣,仁孝著闻,以其行业,堪成朕志 。但令内外群官,同心戮力,以此共治 天下,朕虽瞑目,何所复恨 。
【尽道隋亡为此河是什么河,杨广为什么冒着灭国的危险来修建京杭运河?】但国家事大,不可限以常礼 。既葬公除,行之自昔,今宜遵用,不劳改定 。凶礼所须,才令周事 。务从节俭,不得劳人 。诸州总管、刺 史已下,宜各率其职,不须奔赴 。自古哲王,因人作法,前帝后帝,沿革随时 。律 令格式,或有不便于事者,宜依前敕修改,务当政要 。呜呼,敬之哉!无坠朕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