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隋炀帝造的大运河现在还在用,并且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水利交通纽带尽道隋亡为此河是什么河!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隋文帝杨坚登上皇帝的宝座后,大搞土木工程建设,先修建了新都大兴,然后又在江南弄了个"一国二都",在洛阳修了个新都,并且任命丞相杨素担任营建东都的“施工总监” 。很快,东都洛阳就奇迹般建成了,其规模是“前直伊阙,后据邙山,洛水贯其中”,被称为千古第一都!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为了使洛阳成为隋朝全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加强与江南各地区的联系,就在东都洛阳建设期间,杨广的第二大业马付诸行动—开凿运河,具体策划是: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贯穿长江、黄河、海河、淮河、钱塘江等五大水系,分为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全长两千多公里 。通过运河,将东西南北紧密联系在一起 。
杨广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很快举全国之人力物力财力修运河 。从公元605年开始,经过5年的艰苦奋战,到公元610年基本完工 。
这条水上"高速通道"动用了上百万百姓,死亡伤无数,河里流的是他们的血和泪,为了生存,民众的反叛之心被彻底激起,天下开始暴动,这也是最终使大隋王朝成为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
当然,抛开政治因素,大运河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工程,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个中国第一个南水北调工程,极大地繁荣了江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甚至将杨广修凿运河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客观公正地评价了大运河的功与过 。
总之,隋炀帝开凿的这条大运河,我们现在仍在沿用,并且依然是极其重要的水利交通通道 。
如何看待隋炀帝开通京杭大运河?隋唐时期国家的政治中心在北方,主要在西安以及洛阳,除了南宋形势所迫把政治中心迁往南方,可是同时期的辽与金依然是北方 。后面的元朝、明朝一直到清朝,都不约而同的把政治中心放在了北方,这个不是巧合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我们知道古代政治中心-国都,一般首先选择建在经济富庶地区,因为利于收税,以前的税主要是粮食,运输成本非常高,如果离经济中心太远,无形中增加社会成本 。比如殷商多次选择迁都,从亳迁藩,又从藩迁到砥石,直至迁到殷墟也就是今天河南安阳,主要原因就是经济问题 。另一个选择国都原因是地势,选择在军事上易守难攻之地,像汉朝刘邦把长安定为国都,目的就是关中地区,退可守,进可攻 。
文章插图
另外一个选择国都目的是为了战略 。比如西周把自己的国都从宝鸡迁到西安,主要原因是文王开始谋划攻打殷商,需要把自己的都城迁到离殷商更近的地区,利于战争物质的准备 。还有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了攻打齐国,把都城从从山西迁到开封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还有一种是把国都定在自己起步的地方,或者说自己势力最强的地方 。比如三家分晋时候,韩、赵、魏都把国都定在自己家族所在地,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 。后梁的朱温把开封定为国都,这里是他势力最稳固,最强的地方 。也有为了摆脱旧势力的影响,选择迁都的,比如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山西大同迁移到洛阳 。武则天把国都从西安迁到洛阳,也是为了摆脱原有势力的影响 。原有贵族根系发达,一时之间很难铲除,只能选择迁都换个战场,但是孝文帝迁都玩大了,大同老贵族与洛阳新贵族之间产生矛盾,最终导致国家的分裂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北方的魔鬼
当然很多朝代把国都定在北方主要原因是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中国是一个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持续对抗的二元国家,由于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气候恶劣,如果遇到干旱或者极寒天气,导致牧民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从而南下对农耕民族进行抢劫,我们看到从秦朝开始就北修长城,对抗游牧民族,只要北方有游牧民族,这个问题就一直无法解决 。这也是我们看到朱棣放弃南京,固守北京的原因,也是为了对抗逃往北方的元蒙游牧民族 。
如果按照二元结构画一条线,你会看到这条线两边有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安阳 。特别是宋朝一直死磕的“燕云十六州”刚好处在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之间,如果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燕云十六州是一个很好的缓冲地带,宋朝割让“燕云十六州”等于把自己的腹部暴露在对方刀下 。
隋唐大运河
国都在哪儿,战略重心就会放在哪儿,隋炀帝意识到经济重心的南移,但是战略重心依然在北方,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修建大运河 。为什么要修建大运河而不是其他的方式呢?我们拿汉武帝时期为了抗击匈奴,后勤补给送到前线是1/10,也就是说路上要消耗掉90% 。再看看唐朝时期粮食的运输,30艘大船只要1000人的运输队伍,能运送200万公斤粮食,如果采用陆地运输需要7000辆马车,运送队伍至少需要一万人以上,因此我们能看到这中间效能差距非常之大 。
隋炀帝想通过这种大运河的方式联通战略重心与经济重心,让南方的战备物质能够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北方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隋朝修通的大运河,在唐朝时期发挥了它巨大的作用,唐朝皮日休曾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另外《汴河怀古》中描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可见隋唐大运河对于唐朝的重要意义 。
【尽道隋亡为此河是什么河:隋炀帝造的大运河到现在还在用吗?】在京杭大运河之前,隋唐大运河一直是重要的航运通道 。隋炀帝在修通大运河以后,把都城迁到洛阳,为什么要从长安迁到洛阳呢?我们看到唐朝时期,当粮食运送到洛阳后,再通过黄河转运到长安,但是这段运输水域凶险无比,特别是三门峡段,落差大,暗礁多,中间耗损特别大 。在唐朝中后期,每当洛阳粮食不能供应到长安时候,朝廷贵族都来洛阳,因此洛阳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唐陪都 。
我们看隋唐大运河,为什么还要修到北京呢?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相连不就可以了吗?上面我提到,战略重心 。因为北方有高句丽,这个曾经让隋炀帝夜不能眠的国家 。杨广曾经三次远征高句丽,动用了几百万人,而且这些主要的战备物质都是来自南方,甚至兵源大部分也来自南方 。现在很难说清楚,是因为修大运河导致隋朝的覆灭,还是攻打高句丽导致隋朝覆灭 。但是炀帝杨广的战略眼光却是独特的,能看到大的宏观形式变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操之过急,而且公关能力很差 。隋炀帝杨广三下扬州,本来是为了拉拢江南士人,但是在江南士人看来是极尽奢欲 。就这样,隋炀帝杨广本来可以建立与秦皇汉武一样伟大功业,但是因为这个CEO制定战略太急功近利,导致整个隋朝的覆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