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诗歌形式艺术特色个人作品诗作 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主要成就诗歌形式艺术特色个人作品诗作 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
别名
王少伯、王龙标、王江宁
所处时代
唐代
出生日期
698年
【主要成就诗歌形式艺术特色个人作品诗作 关于王昌龄的资料】出生地
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去世日期
757年
民族
汉族
性别

中文名
王昌龄
身份信息
主要成就
诗歌创作
代表作品
出塞二首、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长信宫词、闺怨
其他信息
作品风格
语言精炼、意味浑厚
王昌龄锁定
唐代边塞诗人、代表作《出塞》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1]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
唐肃宗至德二载丁酉(757年)756年冬到757年十月之间,王昌龄路经亳州,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 。
目录
1大事件2人物生平嵩山学道边塞留名进士及第左迁交友妒才被杀
3主要成就成就综述诗歌形式艺术特色4个人作品诗作5家族成员
6轶事典故投笔从戎一片冰心旗亭画壁失孟交李冤死途中7史籍记载
8后世纪念江苏镇江芙蓉楼湖南洪江芙蓉楼9人物评价历代评价10人物争议争议一
大事件
公元698年
出生
698年出生于长安 。
公元724年
写出著名边塞诗
724年,二十七岁约在是年前后,赴河陇,出玉门 。其著名之边塞诗 。
公元727年
进士及第
727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 。
公元731年
再迁河南汜水县尉
731年,三十四岁 。在长安,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河南汜水县尉 。
全部展开
人物生平
嵩山学道
唐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王昌龄出生在山西太原 。
唐玄宗开元八年庚申(720年),二十三岁,是年前后,曾居嵩山学道 。
唐开元十一年癸亥(723年),二十六岁,约在是年前后,客河东并州、潞州 。
边塞留名
开元十二年甲子(724年),二十七岁约在是年前后,赴河陇,出玉门 。其著名之边塞诗,大约作于此时 。
开元十四年丙寅(726年),二十九岁 。隐居于京兆府蓝田县石门谷 。是年有《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之作 。“山阴崔少府”即崔国辅 。
进士及第

主要成就诗歌形式艺术特色个人作品诗作 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文章插图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王昌龄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 。
开元十九年辛末(731年),三十四岁 。在长安,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河南汜水县尉 。
开元二十一年癸酉(733年),三十六岁,当年四月,在长安参加宴会,有《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 。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
左迁交友
开元二十六年戊寅(738年),四十一岁,因事获罪,谪赴岭南 。

主要成就诗歌形式艺术特色个人作品诗作 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文章插图

王昌龄[唐代边塞诗人]
开元二十七年己卯(739年),四十二岁,遇赦北还 。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 。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 。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留诗 。[2]
天宝三载甲申(744年),四十七岁,在江宁丞任 。四月曾因事暂至长安,与辛渐、李白、王维过从 。
天宝七载戊子(748年),五十一岁,至此年,官江宁丞前后共八载 。此年昌龄乃自江宁丞贬为龙标尉 。昌龄自金陵首途赴龙标,基本上是溯江前往,曾顺道游南陵,有《至南陵答皇甫岳》 。
妒才被杀
天宝十五载、唐肃宗至德元载(七月,肃宗即位灵武,改元至德)丙申(756年),五十九岁 。约在此年离开龙标,还乡 。其去龙标,过辰溪,经武陵,扁舟沿江东去,约在今年七、八月后,有《留别司马太守》《留别武陵袁丞》等诗为证 。
唐肃宗至德二载丁酉(757年),六十岁 。756年冬到757年十月之间,王昌龄路经亳州,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后张镐杖杀晓 。
主要成就
成就综述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 。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 。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 。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 。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 。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 。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 。而王昌龄的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且其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道之处 。王昌龄闺怨诗以悲天悯人的精神书写那些久闭深宫的妃殡宫人的悲情哀怨,以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们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们在残酷的宫殡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客观上批判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 。这种思想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调,洗尽六朝宫廷诗浮艳色情之污秽,有力地扭转了齐梁歌咏的不良文风另一方面,就艺术表现而言,王昌龄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其形式美 。因此王昌龄被誉为是成功地用七言绝句写宫词的第一人 。
诗歌形式
五古之严
王昌龄的五古,基本上都写得严正肃然,高古劲健,颇有风骨 。在他有生之时,就正是以这样的诗歌风格驰誉于盛唐诗坛 。王昌龄的五言古诗中也却不难看出:特点鲜明、风格多样,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 。其一,劲健奔放,雄浑豪迈 。其二,清丽幽秀,超逸旷放 。胡应麟《诗薮》曾将唐初至盛唐的五古发展划分为两大流派,即所谓“古雅之源”和“清澹之派”,并把王昌龄等归入前者 。其三,悲怆惨恻,深沉苍郁 。雄浑豪迈的图景渐次而为清幽超逸以致沉郁苍凉的画面所代替,这与王昌龄的人生经历、身世遭际是密切相连的 。而这深沉悲怆的风格特点也正突出体现于诗人所描写的目睹边幕的苍凉、黑暗和仕途的蹭蹬、坎坷的诗歌之中 。其四,清新活泼,自然明朗 。难能可贵的是,王昌龄虽所谓“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因而抑郁忧伤 。但是,诗人也并未时时陷于痛苦,永远沉于郁闷,而是不时脱略事务、摆落苍凉,从而也创作出一些颇具清新自然、活泼爽朗风格的五古诗篇 。
七绝于美
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 。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七绝圣手”,独以七绝成为名家 。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 。中唐、晚唐七绝数量之多,仅仅次于五律 。由此可见,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完全成熟,给后人以很大影响 。
边塞称世
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并在后代以边塞诗称世 。而王昌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王昌龄善于采用心理描写,表现细腻多变的感情 。王昌龄在诗中较早地抒写征夫心灵的一位诗人,为宋词对人物心理进行细腻刻划打下了基础 。他或通过瞬间征夫的心理变化,描写他们跳动的心曲;或通过营中的歌舞声,对征夫的内心痛苦进行抒写;或者借助边关的特有的生活场景,写征夫内心的忧愁;或者借战争,写守边将士捍卫国家尊严的英雄气概 。可以说感情的抒发非常细腻、真实 。
其二,王昌龄诗情景妙合,意与境浑 。王昌龄去过边塞,真正看到了边塞的大漠、雄关、孤城、长云、雪山、烽火、羌笛等景象,因而在他的边塞诗中,组成了一幅非常壮美的自然景物的群体图 。这些意象的上面附着了边塞将士的情与意,是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物,即自然的物与将士的情两相交触,诗人还借助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手法,构成了王昌龄边塞诗的情景妙合,意与境浑的艺术境界 。他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其一,选择某些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注入强烈的主观情感,促使景与情水乳交融,真善美高度统一 。其二,既采用赋体,描写实景,又巧用直中含曲的方式,求得含蕴无穷的言外之意 。其三,以苦心与孤诣,展开形象思维的翅膀,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意境十分深蔚 。
其三,王昌龄诗内容简洁、明快、含蓄,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成就 。王昌龄的边塞诗,非常讲究语言的精炼,真正做到了言均意足,意蕴无穷 。或简洁、或明快、或含蓄,让读者回味无穷 。另外,王昌龄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对每一句都精心地加以处理,没有闲笔,绝句的起句往往是骤响易彻,以雷鸣般的声势打开一个局面,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大漠风尘日色昏”、“青海长云暗雪山”、“琵琶起舞换新声”等等,都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不过最妙的地方还不在于起句,而是在第三句 。绝句一般的都要在第三句另辟新境,翻出新意,所以首二句要平缓些才便于翻上一层 。王昌龄调既已高险,还能在第三句上就势一振,把思想感情再深入一步,实在是需要高超的艺术技巧 。
艺术特色
诗歌意境
在艺术风格上,王昌龄的七绝以委婉含蓄为主要特色,表现曲折,意境深远 。其中不少是用比兴、寄托手法,抒写了诗人对现实的揭露和幽怨,因而与屈原的《离骚》在精神上有一致之处 。王昌龄诗亦善用典故 。其《诗格》提出“诗有六式”,第五就是“用事”:“谓如己意而与事合 。”王诗用典不多,但往往用得巧妙而贴切,不露迹象 。王昌龄很重视诗的境界,他的《诗格》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他反对意与景的分离:“若一向言意,诗中不妙及无味 。景语若多,与意相兼不紧,虽理通亦无味 。”他很重视情与景的结合,认为:“凡诗,物色兼意下为好 。若有物色,无意兴,虽巧亦无处用之 。”
语言风格
王昌龄的诗歌从语象选择、句式运用到语句组合三方面都体现了诗人对典雅劲健的语言艺术风格的追求 。在语象选择方面,王昌龄多选用大的数词、有力度的动词、准确的形容词来表现有气势的大场景或有气魄的大胸怀,体现出了语言的力量美、气势美 。在名词选择方面,王昌龄选择的是典雅的、典型的语象 。王昌龄在诗中多使用短句、变形句式、紧缩复句 。使语言有力量感、经济简练 。王昌龄诗歌中的语句组合也体现着他简练清峻的语言风格 。总结王昌龄的诗三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文辞平易但句意险峻;意兴相兼、沉中见清 。
修辞技法
一、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王昌龄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手法,反复渲染气氛,为突出主题服务 。如《长信秋词五首》 。
二、典型情景画面生动,王昌龄极善于捕捉和概括典型情景,给人以真切的形象生动的画面感,如《从军行》,王昌龄以边塞为题材的七绝,其画面皆色彩浑厚,凝重,笔触粗犷 。而在宫怨、闺怨诸作中,王昌龄则转变了画风,且不在是油画,而是工笔重彩的仕妇图与金壁辉煌的界画的组合 。
三、善用比兴深于寄托善用比兴,深于寄托,代表作如《长信怨》 。
个人作品
诗作
王昌龄一生创作将近200首诗作,留下来的有181首 。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五十二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 。七绝七十四首占盛唐的绝句的六分之一 。有《王昌龄集》留世,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
王昌龄诗歌体裁列表


体裁

五古

七古

五绝

七绝

五律

七律

五排

总计


数量

68首

6首

14首

74首

13首

2首

4首

181首




王昌龄诗歌代表作品


出塞

从军行其一

从军行其二

塞下曲


芙蓉楼送辛渐

闺怨

春宫曲

长信秋词五首


答武陵姚太守

送郭司仓

秋兴

送任五之桂林


送柴侍御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长歌行

听流人水调子


采莲曲

西宫春怨

青楼曲二首

送魏二


浣纱女

杂兴

斋心

独游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诸官游招隐寺

宴南亭




(代表作品选自于《王昌龄集》)
家族成员
关系

姓名


从弟

王销


从弟

王越




轶事典故
投笔从戎

主要成就诗歌形式艺术特色个人作品诗作 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文章插图

诗意画
大约二十岁,王昌龄离开家乡,开始一段学道的经历 。开元年间,正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 。对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长期身处谗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 。火热的年代,像王昌龄这样有抱负的时代青年,只是把学道当成了一种好奇而已 。不久他便到长安谋求发展,没见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长安,投笔从戎,从此踏上西出长安,踏上出塞之路 。
一片冰心
王昌龄经过坚持不懈的追求,广泛精心的研读,终于在开元十五年,应进士试时一举登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 。王昌龄终究心有不甘,他于开元二十二年再应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并再次登第 。然而,二次登第后官职仍旧未见升迁,仅被授予汜水尉 。科场颇为得意,仕途却明显失意,王昌龄受到打击 。在做了汜水尉五年后,即开元二十八年,他被远贬荒僻的岭南,任江宁丞 。失意之后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 。从长安赴江宁任所,他故意迟迟不去报到,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销愁 。到江宁后,又曾去太湖、浙江一带游览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种明显以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手段,过于意气用事也实在容易授人以柄 。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作于王昌龄赴任江宁丞之日,这时他正遭谤议,送别至友远行,当时凄切心情可想而知 。临别所嘱,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里的南国烟雨和兀然傲立的孤峰,既是景语也是情语 。王昌龄以忠节贞信作为人生困境中的一种道德自信和超越力量,同时也表明,他对时代的公正并未失去信心 。
旗亭画壁
有一天,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诗人一起到酒楼去,赊酒小饮 。忽然有梨园掌管乐曲的官员率十余子弟登楼宴饮 。三位诗人回避,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围着小火炉,且看她们表演节目 。一会儿又有四位漂亮而妖媚的梨园女子,珠裹玉饰,摇曳生姿,登上楼来 。随即乐曲奏起,演奏的都是当时有名的曲子 。王昌龄等私下相约定:“我们三个在诗坛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个高低 。今天算是有个机会儿,可以悄悄地听这些歌女们唱歌,谁的诗入歌词多,谁就最优秀 。”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就用手指在墙壁上画一道:“我的一首绝句 。”随后一歌女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伸手画壁:“我的一首绝句 。”又一歌女出场:“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又伸手画壁,说道:“两首绝句 。”
王之涣自以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们竟然没有唱他的诗作,面子上似乎有点下不来 。就对王、高二位说:“这几个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头片子,所唱不过是‘巴人下里’之类不入流的歌曲,那‘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之曲,哪是她们唱得了的呢!”于是用手指着几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个说:“到这个小妮子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果然是唱我的诗的话,甭客气,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尊我为师好了 。”三位诗人说笑着等待着 。
一会儿,轮到那个梳着双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得意至极,揶揄王昌龄和高适说:“怎么样,土包子,我说的没错吧!”三位诗人开怀大笑 。
失孟交李
王昌龄在襄阳与孟浩然一见,孟浩然因旧疾复发而死 。王昌龄因此在离开的路上很悲伤,没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见李白,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 。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 。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 。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 。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冤死途中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59岁的王昌龄辗转回老家途中,经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闾丘晓为什么要杀害王昌龄?史书记载甚少,留下千古之谜 。但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王昌龄”名下,有一句发人深思的话:“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公元757年,张镐奉命平定“安史之乱” 。这年秋天,为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带)之围,令亳州刺史闾丘晓率兵救援 。为人傲慢、刚愎自用的闾丘晓,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张镐,更怕仗打败了“祸及于己”,于是故意拖延时间,按兵不动,致使贻误战机,宋州陷落 。张镐以贻误军机罪,处死闾丘晓 。在行刑时,闾丘晓露出一幅可怜相,乞求张镐放他一条生路:“有亲,乞贷余命”,意思是家有老母需要赡养 。张镐不愧是宰相之材,一句话就把闾丘晓挡了回去:“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 。
史籍记载
宋代宋祁《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八·文艺下
五代刘昫《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
后世纪念
江苏镇江芙蓉楼
芙蓉楼坐落在金山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其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日精山、月华山、寿丘山)中的月华山上 。

主要成就诗歌形式艺术特色个人作品诗作 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文章插图

江苏镇江芙蓉楼
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犹存 。为了开发风景名胜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于1992年将这座历史名楼遗址重建 。总体建筑由芙蓉楼、冰心榭、掬月亭及湖中三座石塔组成 。
湖南洪江芙蓉楼
芙蓉楼坐落在沅、舞水汇流之处的湖南洪江市黔城镇,为古典园林建筑,占地4250平方米,北廓临江,依林踞阜 。筑叠巧思、错落有致,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处 。芙蓉楼一色青瓦屋面,屋顶泥塑丰姿多彩,地方风味浓郁 。

主要成就诗歌形式艺术特色个人作品诗作 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文章插图

湖南洪江芙蓉楼
1956年6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芙蓉楼”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多次拨款对”芙蓉楼”进行复修、维修,并扩建了芙蓉楼西园修建了根雕陈列室,陈列有一直径1.98米,高1.54米,总重约800公斤千年樟树超大型树根雕,刻有30多个民间传说与典故,100多个传说人物和150多个精怪禽兽,实为稀罕物品 。
人物评价
历代评价
唐·岑参: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远 。
唐·殷璠:“风骨”的代表 。……王维、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 。(《河岳英灵集》)
唐·司空图:国初,上好文章,雅风特盛,沈宋始兴之后,杰出江宁,宏思于李杜 。
宋·刘克庄:唐人《琉璃堂图》以昌龄为诗天子 。(《后村诗话》)
明·王世贞: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 。
明·陆时雍:王昌龄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 。昌龄得之锤炼,太白出于自然,然而昌龄之意象深矣 。(《诗镜总论》)
明·焦宏: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连壁 。(《诗评》)
明·胡应麟:李写景入神,王言情造极 。王宫词乐府,李不能为,李览胜纪行,王不能作 。……余尝谓古诗、乐府后,惟太白诸绝近之;国风、离骚后,唯少伯诸绝近之 。
明·吴乔:王昌龄五古,或幽秀,或豪迈,或惨恻,或旷达,或刚正,或飘逸,不可物色 。……王昌龄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 。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 。(《围炉诗话》)
清·彭定求等《全唐诗》:绪密而思清 。
清·潘德舆:七绝第一,其王龙标乎?右丞以淡而至浓,龙标以浓而至淡,皆圣手也 。(《养一斋诗话》)
近代·闻一多:王昌龄为盛唐诗坛“个性最为显著”的两个作家之一(另一个是孟浩然) 。
人物争议
争议一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京师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 。而《新唐书文苑传》称其为江宁人,或为误会 。殷璠《河岳英灵集》又称”太原王昌龄” 。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长安、洛阳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长安、洛阳,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长安,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 。《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